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2016-02-22张睍杨珍子
张睍,杨珍子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张睍,杨珍子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如何管理好学生是办好一个学校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这些人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有着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这些人才,就必须对学生有着严格的管理。俗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不仅方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都存在问题,本文在此有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探索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反思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国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涌进了大量的学生,但是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问题。主要是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都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学习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分数偏低,学习态度没有本科学生认真。而且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跨的分数段比较大,学生差异大,进度参差不齐。
1.2 管理工作形式化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种类繁多,有很多方面照看不到。学校进行的各项工作最终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再有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为管理工作的进行产生了阻碍。大多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是很长,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管理人员一直注重于学生的管理,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缺乏管理,因此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1.3 学生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不强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逐步健全与完善学生管理体系,还无法实现系统、协调的管理,对学生不能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的成效不大。在学生看来学校的管理只是一个形式,学生只顾表面的配合,实际在平常执行不起来。例如,对于学生宿舍管理来看,在学校要进行宿舍检查之前,班长接到通知,学生会将违禁品收起来,比如女生经常用来烫头发的卷发器及用来煮东西吃的电热锅,电热壶等。但在检查人员走后学生又会将东西拿出来接着使用,检查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卫生状况也一直处于“脏,乱,差”的状态,这是对自己和别人身体健康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究其根本是学校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处于应付了事的状态,无法建立起系统、协调、连续的管理工作。
1.4 管理形式单一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以班级最为管理学生的基础单位,学生辅导员直接对学生负责,在学校的各个管理层都有对学生管理工作负责的岗位。管理的层次分明,管理的学生成员稳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境相对封闭,缺少与外界的联系,致使会出现管理宽松的局面。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2.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例如奖惩制度、素质评价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要求公开、公正。要与新时代的学生相适应,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便于执行,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进行完善与创新。使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服务。
2.2 创新团体组织的教育功能
共青团组织一直是学生学习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为这一有教育意义的组织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教学的场所。并把这个列入学生的教育项目中,规定学生学习这类课程。每年的课程安排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进行教育。例如,大一将团的教育工作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使学生能够进款的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大二的时候,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职业技能,多与人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团组织的活动中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团成员的协助能力,侧重技术的练习。大三时就要对团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优化,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学校还有许多可以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组织例如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学生会使学生与人交往的渠道不再单调,组织的许多大型活动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社团主要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地方,学生在社团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相关的内容,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结束语
作为培养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必须为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认识到阻碍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借助多年的经验解决这些问题,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高职院校秉承不断发展的思想,坚持把学生教育作为学校的本职目标,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满足学生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把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的理念。最终将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的管理系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1] 陈嘉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 周淑萍.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 朱庆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0).
[4] 邹毓文,韩志敏.班导师制——高职院校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G647
A
1671-1602(2016)22-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