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16-02-22邓建新苏仕军韦方剑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畜牧兽医站江苏连云港222100
邓建新,苏仕军,韦方剑(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畜牧兽医站,江苏 连云港 222100)
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邓建新,苏仕军,韦方剑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畜牧兽医站,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本文主要通过对猪伪狂犬病的综述,概述了目前对伪狂犬病的诊断技术,通过对临床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方法、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方法的具体分析,探讨目前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是养猪大国,养猪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猪肉是国人餐桌上最主流的肉食品,养猪又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由于养殖技术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猪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其中,猪伪狂犬病便是影响养殖户收益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了解猪伪狂犬病的传染状况和诊断方法对我国防控猪伪狂犬病和增加养殖户收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8世纪伪狂犬病毒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国1947年刘永纯首次从猪体分离到PRV,20世纪60年代,伪狂犬病病毒已席卷了全球近6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该病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
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8℃可存活46d,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d,但短期保存病毒时,4℃较-15℃和-20℃冻结保存更好。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5%石炭酸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d后仍具有感染性。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潜伏周期较长,猪感染后,则会出现繁殖障碍、脑脊髓炎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病死率可达100%。由于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很复杂杂,比较容易误诊,因此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也较大。另外,由于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会使猪肉质量下降,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加强对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控技术的研究,对养猪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技术
提高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技术以及诊断准确率是养猪业防控猪伪狂犬病的先决条件,只有早发现和早防控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就是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剖检、发病史等信息判断猪只是否患有猪伪狂犬病的过程。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的猪只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不同。孕期母猪患病后会出现流产甚至是产死胎的现象;仔猪感染后则会出现发热、呕吐、厌食、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其中2~3周的仔猪的死亡率高达100%;公猪感染会出现繁殖力下降等症状。隐性感染的公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以便及时隔离已感染猪只,控制感染的蔓延。
2.2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和动物实回归验。病毒分离与鉴定就是采集病样的脑、扁桃体、肾和脾等组织剪碎后研磨,经灭菌处理且加有抗生素的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在培养成单层的适宜细胞上,观察直至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一般情况下,2~5d即可分离到病毒。有病变的细胞用H.E染色,镜检可观察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也可进一步以电镜等方法鉴定。动物回归实验就是把从猪的部分组织上分离出的病毒接种到实验鼠身上,经过实验后发现,实验鼠在经过超过十代的繁殖后,所有的鼠类均出现了典型病毒,并可以在医学电镜下观察到明显的伪狂犬病病毒的存在。
2.3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根据病毒的特异性进行诊断,目前基本所有的流行性传染病都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当伪狂犬病毒处于隐性状态时,仅靠临床诊断方法是无法准确判别的,此时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便可以根据伪狂犬病病毒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最为细致的判别,从而可以将病猪及时的隔离,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目前所采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基因芯片技术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其中核酸探针技术主要是依靠DNA杂交,从而检测病毒的存在;而聚合酶联反应技术适合PRV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且检查速度较快。PCR技术又包括常规PCR、鉴别PCR和定量PCR。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PCR技术的多核酸杂交的原理,从而进行基因检测,判断病毒的存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利用DNA扩增技术可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存在。
2.4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是指采用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的诊断。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用已知的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未知抗体,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某种传染病,也可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来诊断疾病。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FA)、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A/RPHI)、单抗夹心ELISA、双抗夹心ELISA;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方法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微量血清中和试验(MSN)、免疫电泳技术(IE)、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间接ELISA、竞争ELISA。中和试验主要是诊断隐性感染,检测的特异性比较高、反应灵敏,但可操作性低;凝集性试验主要通过利用抗原的特异性来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存在,其中常用的辅助品为琼脂、乳胶以及血凝剂来检测抗原的存在;而标记抗体技术主要通过标记抗体,从而观测病原体的存在,其中利用荧光进行标记以及酶的特异性来观测抗体;利用血清诊断技术的准确度相对较高。
3 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前景展望
除了上述已相对成熟的诊断技术外,还有鉴别技术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等诊断技术,目前在各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其检测时间短、检测结果准确率高,从而被兽医所青睐。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8.005
江苏省三新工程SXGC(2015)136
[1]王小强,等.用于诊断4种猪病毒病的寡聚核酸芯片的研制[J].中国兽医科学,2007,37(3):241-246.
[2]汪招雄,等.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6,28(2):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