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古代鞋头高翘背后的匠心独运

2016-02-22文四川余淼

西部皮革 2016年7期
关键词:趣谈鞋款鸳鸯

文四川/余淼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古代鞋头高翘背后的匠心独运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着鞋的样式,而每一种鞋样式诞生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体现着古人的匠心独运。

文四川/余淼

编前:中国鞋文化浩如沧海,由古至今的各种鞋款式形成背后有着浓郁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从远古时代人类裹革为屡,到后期屣、舄、靴的出现,几千年来,中华鞋履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本栏今起特辟“中国古代鞋履趣谈”版块,每期采撷中国鞋履创造发展之沧海一粟,以飨读者。

作为世界上最早一批穿鞋的民族,中国古人在鞋开始进入生活之后,便积极地利用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良制鞋工作,设计新的鞋样。古往今来,中国古人凭借着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的鞋款。而通观这些鞋款,虽然样式各异,蕴意不同,但在整个鞋样外观上有着一处大约相似的地方,这便是鞋头。

“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中国唐代诗人令狐楚这首《杂曲歌辞·远别离》中的诗句,反映了唐代中国妇女的穿着打扮,其中这里的鸳鸯履,已非传统意义上的颜色不一的鸳鸯鞋。据考证,诗中所写的鸳鸯履实为一种做工精细、在鞋头绣有鸳鸯的精美女鞋。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无论男女鞋子之上,除了绣有鸳鸯,还有许多其他图案,如凤头、雀头、伏鸠等。这些图案往往会被绣在鞋头,故又被称之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因上述鞋式的共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又将其称之为“鞋翘”。

作为中国古代鞋履的主要特征,鞋翘设计虽然并非古代中国独有,但是却彰显出了中华鞋文化在传承中古人的匠心独运。这种对于鞋翘具有艺术性的把握,除了体现在了精美的图案上,还便于区别鞋主人是男是女(鞋头男方女圆),同时也极为重视设计感,如历史上曾经风靡一时的高头云舄,以白布为鞋,青布作高,挽云头鞋面,以青布作条左右分置,每边横过六条,象征十二月。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对于鞋翘不断改良,从汉代时期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履头絇分歧设计到后来的双尖翘头的歧头履,行至隋唐,鞋翘成为了女鞋款式变化的主要区域,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瓣,或增至数层,虽然款式不同,但是高头鞋翘设计却没有任何变化。以至于在中国历史上,即使是一双普通的草麻质地的鞋子,也同样会有着高头鞋翘的设计体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鞋翘的痴爱在中国千年不绝,即便是在中国独有的“三寸金莲”鞋款设计中,也能看到人们对鞋翘的青睐,设计出了适应裹脚女性所穿的尖头小鞋,虽然那“三寸金莲”只有少得可怜的设计面积,仍然不乏有精美而又别致的鞋翘出现在旧时妇女的小脚之上。

鞋翘之所以如此受到古人的追崇,除了由于鞋翘与鞋底系一体,这样就让鞋底与鞋帮不易开裂,更加结实耐穿之外,同时还和古人的穿着服饰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古人的衣服,无论男女大多为长袍、长裙,这样的裙袍极为容易直接拖地,若是稍不小心则更是有可能被鞋底踩着而跌倒摔伤。鞋翘的出现,则使得鞋子可以托住裙边或者是袍角,无疑省去了古人不少的烦心之处,方便而又美观,何乐而不为呢?

鞋翘的设计,在有着良好的美观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蕴含着古人美好的愿望,高高翘起的鞋翘被古人认为是步步高升的象征,而这种朝天而起的鞋翘也同样给人一种轻盈如飞的设计美感。

在中国古人的脚上,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之中,无论是鞋翘或者是鞋面,其实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人对鞋文化的发扬光大,而鞋翘只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余淼,男,河南省信阳人,现居四川省绵阳市,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网络文学作家协会首届会员,近年来在光明日报网、新浪网、网易网、腾讯网等网站发表作品数十篇,参与创作旅行游记《游走在曲靖上的故事》等多部书籍。

猜你喜欢

趣谈鞋款鸳鸯
欢天喜地配鸳鸯
古代植树趣谈
绣鸳鸯
解构风格愈发兴起7月重点关注鞋款
接下来值得入手的四大鞋款
接下来值得入手的四大鞋款
接下来值得入手的四大鞋款
鸳鸯跳
“羊”字趣谈
把欢乐留给世界——趣谈幽默达观的自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