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传统服饰特征及设计应用

2016-02-22唐李娜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五色服饰文化瑶族

唐李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瑶族传统服饰特征及设计应用

唐李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本文从瑶族服饰色彩、瑶族服饰纹样两个方面来讲述瑶族传统服饰特征,指出瑶族服饰色彩体现了瑶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宣扬民族存在的价值以及对祖先盘瓠的纪念;瑶族传统服饰纹样是瑶族人民托物寄情,借物寓意的外在表现形式,将瑶族人民的心意和理想注入到服装的图案、纹饰之中。

瑶族;传统服饰;色彩;纹样

瑶族,一个发展沿革保存完善的少数民族,不论是民族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最能体现瑶族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当属瑶族传统服饰。瑶族传统服饰的最大特点,也是瑶族传统服饰的普遍特点,就是其色彩的绚丽与丰富多姿。瑶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长河中,颠沛流离的大迁徙状态占了一大部分,民族兴衰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影响瑶族人民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主要的原因,历史的蜿蜒曲折导致瑶族人民心理背景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瑶族人民的审美心理也由此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瑶族的服饰文化形式也随着这种改变而发生着变化。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服饰的形式,可以说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的形成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观与客观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结果。瑶族传统服饰种类繁多,不同支系由于历史中的大迁徙事件导致瑶族人民被分散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形成了大同小异的服饰特征。不同的支系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风俗、习惯等的不同都在服装上有所体现。

1 瑶族传统服饰色彩特征

色彩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眼睛无时无刻都能看到它们,色彩赋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色彩是服装三大要素之一,选择什么样的色彩进行什么样的搭配,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以及整体视觉效果。瑶族先民“好五色衣裳”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时期。对服装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工艺制作手段的限制,成为瑶族传统服饰色彩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一种名为“蓝靛”的草本植物是瑶族的传统染色材料,瑶族人民在尝试中总结经验教训,染出了黑、蓝黑、蓝、浅蓝等颜色的色纱,其明度和纯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不同,此外,他们还用橘子汁、枫叶汁、杨梅汁等植物汁液染出了黄、黑、红等颜色,对瑶族服饰在色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除了原材料和工艺制作方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民族的审美观念也对瑶族服饰在色彩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 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识

我国古代哲学家们将世间万物归为五种基本要素,并且将这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要素称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亦各有与之相应的形状、质地、声音与颜色等。而我国古代传统服饰在色彩方面,在长期的发展当中都受到了“五行”学中色彩体系的影响。阴阳五行色彩配色体系是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古人在万千变化的自然界当中寻找规律,归纳出来五种正色。“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暝之色也。”“好五色衣裳”是瑶族服饰色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瑶族先民多年迁徙历史的发展结果。在瑶族的发展历程当中,曾被其他民族剥夺土地,导致其不得不进行大迁徙,而在我国,人类最初的文化意识,黑色被赋予了土地的象征意义,而将其运用于服饰当中,表达了瑶族先民失去土地的悲伤情感以及对土地的无限渴望和向往的情感纠葛;而红色则象征着生命和血液,瑶族人民将其运用于服饰当中来纪念瑶族先民的骁勇善战,也以此表达出瑶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1.2 宣扬民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等级森严,皇权统治者历来注重服饰的礼法,用服饰在外在方面表现臣民的尊卑贵贱,不可逾越。黑、红、蓝、白、黄五种颜色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来都是作为官服正色而存在的,按常理,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将这五种颜色的正色作为服饰色彩的,尤其是黄色,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着,老百姓只能将这五种颜色的间色来为他们的服饰进行装饰,尊卑之别,一望便知。然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瑶族,却以五色正色作为他们的服饰颜色一代又一代的沿袭着,极致尊贵的五色在他们这里被“平民化”了。

瑶族人民以五色为民服正色,这与瑶族人民长期被剥夺土地以及长期的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溯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瑶族土地拥有权被剥夺,人民受贬低、遭排斥的现实以及长期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生活状态使其无法得到尊重和关注,于是将这种渴望获得关注和尊重的民族心理以及民族情感宣泄在五彩的服饰表层,用华丽的五色衣裳掩盖内心的沉痛,成为瑶族人民对抗皇权的外在表现形式;二是因为瑶族的居住环境有其特有的封闭性,“山高皇帝远”的南蛮不毛之地,与世隔绝的地理客观条件极大的降低了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实际执行度,使瑶族可以“肆无忌惮”的保持自己服饰文化的独特性。

1.3 神话及传说寄予五色特殊的文化内涵

有记载的关于瑶族神话及传说方面的资料甚少,大部分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存流传于民间。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崇拜祖先“盘瓠”并以盘瓠为图腾,是瑶族人民心中的神犬。传说中的盘瓠是一只五色斑斓的龙犬,“狗头人身”、“其毛五色”是人们对他形象的形容,瑶族的传统服饰与其狗头人身、五色毛发的形象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瑶族民间传说,盘瓠白昼为龙犬,夜晚便成美男子,身上的斑毛也变成绚丽的五彩龙袍,五色衣裳象征的就是盘瓠的五彩绒毛。关于瑶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另一说法是瑶族先人盘瓠为了捍卫瑶族尊严而浴血奋战,十指血肉模糊,瑶族人民为了悼念他,用五个红色线条绣在裤腿处,象征着盘瓠的手印。

不管是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还是具有书面记载的历史典故,瑶族人民好“五色衣裳”的习俗都是为了纪念骁勇善战的先人们为了捍卫自己民族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牺牲,表达出瑶族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

2 瑶族传统服饰的纹样特征

寄情于物是瑶族传统服饰纹样最重要的特征。瑶族服饰图案记录了其悠久的历史及思想文化,它们以瑶族的符号语言存在着,将他们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呈现在世人面前。瑶族妇女通过对复杂多样的周围世界进行长期的、仔细的观察,并对其进行解构重组,有选择的将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简化为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动植物纹样和人物纹样并将装饰在服装上。虽然瑶族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受灾难的民族,经历了漫长的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发展史,居住在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大山之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瑶族人民的精神状态,他们依然渴望并向往着幸福,依然用尽全力的追求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仍然对生活寄予满腔热情,所以,瑶族服饰纹样取材大多为富有诗意的、美丽吉祥的题材,内容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或反映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或歌颂勤劳、歌颂正义等。他们托物寄情,借物寓意,将自己的心意和理想注入到服装的图案、纹饰之中,化抽象为具象,将瑶族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用他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形式表现出来。

3 瑶族传统服饰设计应用

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也像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处在危险的边缘,面临着传承问题。瑶族服饰文化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需要广大的服装设计师主动担起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责任,避免瑶族服饰文化边缘化。如何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艺术达到一个完美的、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高度,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入的去了解瑶族服饰文化的外在特征以及内在文化内涵,涉取瑶族服饰文化的精华,用瑶族服饰文化的精华去引导现代的服装设计,才能设计出具有实际的、能推动瑶族文化发展的作品,挽救处于边缘化的瑶族服饰文化。

[1] 吴建陵,黄华丽.“好五色衣裳”——瑶族服饰色彩特点初探.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2] 廖莎.瑶族服饰图案的色彩观.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4期.

[3] 玉时阶.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玉时阶.瑶族服饰文化变迁.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

唐李娜(1991.04-),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J52

A

1671-1602(2016)22-0047-02

猜你喜欢

五色服饰文化瑶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瑶族织锦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