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及其启示

2016-02-22刘彩虹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朝贡海权郑和

刘彩虹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及其启示

刘彩虹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由胜转衰。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顶峰,而后走向衰落。于隆庆年间发展起来的私人海外贸易,到万历末年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最终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经营。朝贡贸易、海禁政策这两种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式,因其固有弊端最终造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这为我们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明代;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一带一路”

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学术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如陆韧的《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商贸活动》,邓辉的《郑和船队下西洋航线及其相关的季风航海问题》,彭明瀚的《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欧美》等。在其它方面,有论述港口的一些成果,如李金明的《试论明代海外贸易港的兴衰》,刘重日的《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澳门》,郑镛的《论明代月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也有与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海外贸易,如李金明编著的《明代海外贸易史》,刘洋的《明代青花瓷的外销》,朱鹏的《明代与清代前期广东的海上丝绸贸易》,刘军的《明清时期海上商品贸易研究(1368—1840)》,李隆生的《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一些学者将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权联系起来,如章忠民的《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和徐桑奕《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南海管制式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在论述明代贸易时,涉及官方贸易的成果较多,而私人海外贸易相对较少。至于将官方贸易、民间私人贸易做系统的对比研究是有些欠缺的。

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既有官方力量,如郑和下西洋,也有民间力量,即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明代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由盛转衰。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顶峰,但后来走向衰落。15世纪末,我国的出海船只绝迹于苏门答腊以西。另外,私人海外贸易因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制定的允许民间申请文引出海贸易的政策一度发展,但至万历(1573年-1620年)末年衰落,后来逐步被西欧殖民者压榨。

李金明在《明代海外贸易史》中,将明代贸易分为两个时期:明代前期(1368-1566年)是官方朝贡贸易时期;明代后期(1567-1644年)是私人海外贸易时期。本文受该观点启发,纵向从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进行论述,即从兴盛——衰落——西方东来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侵占、经营三个发展历程展开;横向是从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私人贸易进行论述。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1.1官方朝贡贸易

明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主要实行由官方主持的朝贡贸易,其目的是在政治上“怀柔远人”,不是获取经济方面的利益。

郑和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年间,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途经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港口。

1.1.1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郑和七下西洋时,率领“由200艘宝船、27000多人组成的船队。宝船长44.4丈,宽18丈,立九桅,张12帆,排水量1800吨,载重量7000吨”,先进、庞大的船只明确反映了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有史料记载,在下西洋期间,“江南一带新造或改造海船多达2700艘”,说明造船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促进作用。在航海技术方面,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天文观测定位技术,也利用了季风航海规律。郑和船队十月至次年二月出发,乘东北季风向南航行;五至八月,利用西南季风向北航行直至回国。

1.1.2出发港

对于出发港,史料有不同记载。第一次和第三次航海,郑和船队都是从太仓刘家港出发航行至福建长乐,而后由该地去西洋各地。第七次航行,由南京龙湾造船厂开始,航行至福建长乐,然后从该地去往其它各国、各地区。邓辉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航线及其相关的季风航海问题》一文中运用季风规律,认为出发港是福建长乐。“长乐位于北纬26°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稳定影响的地区,郑和船队下西洋之前,大小船只或由南京龙湾、或由太仓浏家河,陆续驶往长乐集结,其主要原因就是要在那里等待稳定的东北季风到来然后乘东北季风前往西洋各国。”此外,长乐南山寺天妃碑中的碑文也证实了该观点。

1.1.3航行路线

至于航行路线,南山寺天妃碑有记载。陈炎在《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之《略论海上丝绸之路》中根据明代各种文献,将郑和所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列表总结。《郑和航海图》,绘出了郑和下西洋所涉及的航程、航向等。

大体而言,郑和船队从长乐开始,向西南航行,至占城、爪哇,再向西北方向,途经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抵达古里国(今印度卡尔卡特),最后分途航行至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一带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航行,使海上丝绸之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到红海、非洲东海岸一带。

1.1.4贸易活动

郑和下西洋时,向所到之处输出丝绸、瓷器等物,换取当地“海外奇珍”消费品,满足上层阶级的需要。各国使节受邀来中国时,明朝一般会以丝绸赏赐、回赠。郑和航海活动,使中国贸易活动区域扩大至非洲东海岸,进贡与明朝通好国家、地区数量也增加。

1.2民间私人贸易

1.2.1私人贸易

1.2.1.1非法私人贸易

明初,为防倭患,厉行海禁。这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但时代潮流不能阻挡,民间仍然进行走私贸易。史料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

1.2.1.2合法私人贸易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漳州的海澄月港允许私人申请文引出海贸易,海外私人贸易合法化。于是,贸易规模扩大,商船数量激增,贸易区域扩大。西至欧洲,东达日本吕宋等地及东南亚都有私人贸易。私人贸易的目的是追求巨额的经济利润。输入的商品,有奢侈品、手工业原料、手工业产品及生活日用品。

1.2.2走私贸易港

如前所述,明代走私贸易港分为:违禁走私贸易港,合法走私贸易港。

1.2.2.1违禁走私贸易港

明早期,主要在东南区域一带,如福建走马溪、浙江双屿等。由于海禁实行期间,市场货物奇缺,商人看到商机,所以为了商业利润甘愿冒风险进行走私贸易。走私贸易港也开始形成、发展。

1.2.2.2合法走私贸易港

随着部分开放海禁的政策,合法的走私贸易港兴起、发展,以月港为例。

从月港出发进行的贸易,为所到之处提供主要如瓷器、丝绸的货物。而进口货物种类多、数量大,尤其进口日用品比前代大大增加,达所有进口货物的20%。纺织品转向低档型,更接近低下层民众的需求。另外如绿豆的农副产品进入进口货物。商船数量增长。贸易范围,东达朝鲜、日本,途经菲律宾群岛,直至南洋各地。

总之,漳州月港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有很重要的贸易地位。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2.1朝贡贸易、私人贸易的衰落

明代,对官方和民间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式分别是朝贡贸易政策和海禁政策。而这两种经营方式因为其内在弊端使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明代经营方式“既是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衰落、海权渐失的内在因素,也为西方获取海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提供了历史机缘”。

朝贡贸易因主要是为政治目的,而不是为追求经济利益,最终给明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国家经营力量于是渐渐从海上丝绸之路撤出。

由于私人贸易的繁荣甚至猖獗会对明代封建统治造成威胁,这时,政府会加强海禁。民间力量被政府剿灭、招抚,被迫从海上丝绸之路中挤出。

2.2港口的衰落

有些历来重要的贸易港,在明代,其地位一度动摇。

广州港:

广州自秦汉以来在对外交通史上是重要港口。而在明中叶,其地位受到冲击。正德年间,因葡萄牙人的猖獗,广东下令禁止与外国贸易。另外,由于澳门被葡萄牙占领,葡萄牙殖民者控制、垄断着广州港。

宁波港:

宁波港在宋代鼎盛,到元代仍然是一个重要港口,但在明中后期,由于海禁和倭患逐步衰落。宁波市舶司有一段时间被明朝停罢。

泉州港与福州港:

泉州港口在明代由于殖民者的猖獗也走向衰落。

明初,泉州主要负责与疏球贸易,但由于琉球到达泉州港的次数少,“琉球市舶司不得不于成化十年(1474年)移至福州市舶司”。但福州港并没有因负责对琉球的贸易而繁荣起来。中琉贸易由于朝贡性质的弊端,给明政府带来经济压力。况且,琉球是小国,“正贡物品外,附带舶货,实是廖廖。再者规定二年一贡,时日久隔,市舶几同虚设”。

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商船局限于东洋,没有航行到马六甲海峡之外,在南海一带也很少能见到中国的船只。明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限制给了西方殖民者侵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机会。他们在侵占我国远海海权后开始蚕食中国近海。

3 西方殖民者的侵占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15世纪中期被西方殖民者侵占。葡萄牙、西班牙先后占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营权。

3.1葡萄牙的侵占

葡萄牙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侵占印度西南部的果阿,在东南亚地区马六甲海峡一带建立殖民据点,后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带。“(葡萄牙)以广东海面上川岛为中心开始向南经略印度尼西亚,向北侵占中国澳门地区。”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就成为葡萄牙殖民者所控制的航线。

3.2西班牙的侵占

在明代中后期,西班牙开辟了从福建漳州经菲律宾马尼拉到美洲的新航线,通过从漳州输送来的丝绸、瓷器及其他产品来换取美洲的金银。这就是有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在西方殖民者控制下,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亚非地区扩大到美洲、欧洲。

4 启示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今我国对海上的经略方式。这就有必要吸取海上丝绸之路经营过程中的历史教训,以更好地为今天服务。

朝贡贸易、民间贸易的衰落启示我们,中国必须顺应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走向世界。其次,海上的经略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力量,民间力量也不应被忽视。

西方殖民者侵占、经营海上丝绸之路更警醒我们,国家应该加强自身实力,注重海权的保护。西方的侵占性的海权道路不应值得提倡,相反,中国应该建立和平性的共赢式海权道路。

[1]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之“略论海上丝绸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庄为玑,庄景辉,王连茂编著:.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泉州.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年.

[3]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4]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新东方,2015年第1期.

[5]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贸易港的兴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6]郑镛.论明代月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2012年9月.

[7]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8]徐桑奕.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南海管制式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历史教学,2014年第12期.

[9]何芳川.崛起的太平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刘彩虹(1991-),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2015级硕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中外关系史)。

F752

A

1671-1602(2016)16-0284-02

猜你喜欢

朝贡海权郑和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明代蒙古朝贡使团
嘉靖年间女真朝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