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成因及治疗

2016-02-22熊素英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孕激素雄激素性激素

熊素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子宫肌瘤成因及治疗

熊素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子宫肌瘤是妇女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病理机制不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转导、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有关,当前子宫肌瘤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促性腺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促性腺激素;激素激动剂

1 子宫肌瘤产生的原因分析

1.1遗传因素

子宫肌瘤起源于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或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约60%的肌瘤存在核型异常,但细胞遗传异常可能是肌瘤形成的晚期事件。即使核型正常,也可能存在目前细胞遗传学技术无法检测出来的遗传异常。肌瘤中的核型异常包括:12-三体,12与14染色体易位,7q、3q和1p缺失,以及6p、10q和13q的重排。在肌瘤细胞中已发现有100多种基因异常调节,包括性激素相关基因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激素受体、催乳素受体及细胞外间质相关基因等。

1.2性激素与受体

UL是一种卵巢性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雌、孕激素(E2、P)对靶器官作用的强弱与靶器官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水平高低密切相关。UL内ERmRNA和PR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周围正常肌组织;局部形成的异常高的E2及ER环境,可能是诱发UL的主要因素;P是UL生长的重要因素,高剂量P可能以剂量依赖方式逆转GnRHa的作用;E2、P和ER、PR的共同作用是不可分开的;UL的生长及其细胞特性的维持,依赖于环境中E2、P之间的协同作用。P对UL生长的作用强于E2,在组织学难以分辨的情况下,PR可作为恶性UL的标记[1]。UL的发生、发展除了与这2种激素受体表达关系密切,还可能与子宫不同组织ER和ERmRNA表达的模式不同有关[2]。雄激素受体(AR)与子宫肌细胞生长的关系在近年受到关注,以E2诱导大鼠子宫细胞增殖,24h后原来低表达的AR大量增加,雄激素调节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Crisp(富含半胱氨酸分泌性蛋白)基因表达,提示AR在子宫肌细胞增殖中的重要作用;雄激素与雌激素可能在同一条路径发生级联作用[3],具体机制有待研究。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优化的激素替代治疗,包括雄激素在内的4种性激素受体都应该充分考虑。研究应从单纯的研究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表达,转到深入研究受体亚型的表达及其模式上,雄激素和环境雌激素对UL的潜在作用也必须受到重视。

1.3生长因子的作用

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的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其作用机制较复杂。生长因子主要包括TGFβ、IGF-Ⅱ、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来源增殖因素(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雌、孕激素的调节下,使它们成为激素作用的最终效应器。近年来,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有报道表明,生长因子(主要是TGFβ作用)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主要是刺激了ECM的沉积,TGFβ信号通路的下游目标,能够促进ECM生成,目标因子在子宫肌瘤中呈现过度表达。

2 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子宫肌瘤是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肌瘤组织中,发现有雌孕激素受体,并明显高于子宫肌肉组织,故分析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孕激素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有关。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瘤体雌激素受体含量与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成正比,雌激素还可刺激子宫肌瘤的增生。基于上述理论,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其作用的制剂,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但一般不能使肌瘤消除及根治,往往停药后,随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恢复而有肌瘤复发和再长大的可能。

2.1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药物。它能在垂体水平下调GnRH受体,降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抑制卵巢激素的产生,在体内建立低雌激素环境。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可减少35%~65%。GnRH-a也能抑制芳香化酶P450,抑制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从而缩小肌瘤。但有报道停药后子宫肌瘤迅速恢复原来大小。故应用GnRH-a最主要的指征是术前的预处理,因为应用Gn-RH-a后造成低雌激素环境和闭经,可使子宫体积缩小,增加微创手术机会;同时闭经可使贫血得以纠正,减少术中输血的可能性

2.2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瘤效应:①直接对抗孕酮活性或抑制PR基因表达;②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③减少子宫动脉血流。EngmanM等报道服用米非司酮50mg隔天1次连续3个月可使肌瘤缩小28%,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缩短,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清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雄激素水平轻微升高。子宫内膜活检,用药后未见癌前病变。因而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目前在临床应用较普遍。

2.3三苯氧胺

三苯氧胺为双苯乙烯衍生物,是一种非甾体的抗雌激素药物,它是通过与胞浆中刺激素受体(ER)竞争性结合,形成TMX-ER的复合物运送至细胞核内长期潴留。TMX(tamoxifen,TMX)作用于垂体,继而影响卵巢,同时对卵巢有直接作用。有文献报道单独应用三苯氧胺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且三苯氧胺具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个别患者长期应用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周江华等报道三苯氧胺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从理论上讲此配伍是抗雌、孕激素的联合化疗,应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方向:将来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为阻断调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生成的生长因子的作用。

[1]张志凌,张怡,周建华.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bcl-α和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0(2):183-6.

熊素英(1961-10-),女,黄冈人,本科,妇产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R737

A

1671-1602(2016)16-0257-01

猜你喜欢

孕激素雄激素性激素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保胎药须小心服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