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研究

2016-02-22马浩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责任感志愿责任

马浩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研究

马浩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一直是国民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有效,长久的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志愿服务的角度深刻剖析对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有效,客观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承担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责任感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和标志。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培养路径等方面去探讨。但研究一致是他们共同指出,参加学校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另外,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教育与实践活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纵观国内外,在实践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是加拿大,加拿大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仅严格课堂文化知识学习,也更注重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来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合作奉献精神和培养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个人等责任意识。加拿大志愿工作,起步早,制度较完善,规模大,社会效益也好。据统计,每年加拿大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占全国人数1/3,累计时长10亿小时。

3 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现象,在个人责任方面,生活,学习没有规律,沉迷网络游戏,虚荣攀比,大学“得过且过”。家庭责任方面,不懂感恩父母,如最近“北大学子弑母事件”,让人不寒而栗。在集体责任方面,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如何与同学良好相处,如近期发生的“川师大同寝杀友事件”。社会责任方面,部分大学生不会主动帮助他人,缺乏信任,对违法违背道德事情呈冷漠态度。国家责任方面,有些大学生散布有违国家尊严的言论和行为。生态责任感方面,绝大一部分大学生不知节约资源,浪而是费水电,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以上种种,都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公德意识淡薄的严重表现。

4 志愿服务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

4.1培养和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意识,实践为意识提供了可能。志愿服务属于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切身体验社会,深化对社会的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培养勤劳,务实性格和领悟自身责任感。

4.2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情感

大学生情感主要有情境性和感染性,根据这两个主要特点,可以研究得出,大学生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或者各类志愿服务过程中,深入活动中切身体会到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给内心带来的各种真实情感,深刻感受不同情感的交织,极大的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感恩心等,这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体的情感表现。

4.3锻炼和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除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外,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融入实践,感知社会,激发和深化各种责任情感,同时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锻炼大学生坚韧意志,增长才能,提升品质,最终实现“知-情-行”的升华。

4.4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

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主要通过具体的个人行动来完成,表现为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会中因具有的责任感而做出的行动。大学生是否主动的参与志愿服务,是衡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低的重要标准。另外,一些先进,优秀大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时,也是为其他人塑造榜样,起了示范效应,引导他人积极奉献和行动。

5 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5.1开展思想教育,启发和深化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从志愿服务的形式,内容,参与意义等方面宣传和讲解。重要的是使志愿服务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回报社会重要意义深入人心,从而启发和提升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新认识,基于大学生热情,积极,对新事物好奇等精神特点,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和巩固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2建立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实践平台

大学生大学生涯处于一个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趋于稳定和形成的阶段,这时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影响着大学生一生价值观体系。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单位,学校的志愿服务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有着直接影响。国内高校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参与体制,纳入学期,年度的教育与考核中,使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与文化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依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

5.3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社会推动-“双动力”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完善志愿工作策略。注重志愿者招募,培训,奖励等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关心志愿者与活动。还应发挥各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宣传影响作用,争取志愿工作,志愿意义深入全民生活和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效应。

[1]张健.强化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拿大义工制度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12).

[2]刘晓莹.创新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

[3]胡银花,刘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养成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报,2014(10).

马浩(1990-)男,汉,硕士,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640

A

1671-1602(2016)16-0186-01

猜你喜欢

责任感志愿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志愿……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