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6-02-22张宁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联网信息

张宁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张宁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预防与处理。

物联网;公共安全;管理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主要是指通过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和无线射频识别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来的,到2005年时,国际电信联盟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报告还指出物联网有4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一是识别事物的RFID,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和获取数据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二是传感技术。它是一种分布在空间上的自动装置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来监控不同方位的物理和环境状况。三是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知识来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将微型智能系统植入到物体中,使物体可以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与其它物体进行沟通。四是纳米技术,它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物,用单个原子、分子来制造物质。

物联网根据用户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联网和专用物联网。公共物联网针对的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和信息的需求,专用物联网主要是针对特定用户的特殊需求。专用物联网可以利用多种网络渠道进行信息传递,例如互联网、局域网、企业网和移动通信网等。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通信网络,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联网可以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并实现事物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第二,由互联网单一的对信息管理跨越到对信息和物品的全方位的管理。第三,信息传输的渠道更为多样。由有线传输到无线传输,并广泛利用无线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等。

2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本世纪以来,我国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极大损失,所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的管理。公共安全的管理应重点放在预防、预警阶段,但由于技术不达标,往往忽略了灾前预警,把重点放了灾中、灾后的管理上。物联网技术是解决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强有力的支撑,可以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和应对突发事件。

物联网应用于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感知层。感知层面主要是运用各种物联网传感器,例如摄像头、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大气颗粒探测器等终端设备。这些传感器主要是用来动态感应现实环境,例如摄像头和视频分析仪主要是用来实施现场情况的拍摄和录制视频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报警。传感器报警可以通过声光报警或者是信息报警,信息报警可适用于任何情况,而声光报警只适应于有人存在的时候。二是传输层。感知层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主要是由传输层来接收。传输层主要由无线wifi网、互联网、政务网和通信网等几部分组成。三是支撑层,主要是用来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是应用层的基础。四是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可以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流程。例如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监管、积水防汛的安全监管。物联网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环境安全管理方面、生产安全管理与预警方面、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管理和监测以及医疗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并且在这几个方面上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是提高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公共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是对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在公共安全管理上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着弊端。第一,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测理念强调不足。我国虽然颁布了关于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在其具体条款上提及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测的并不多,并且没有明确事件预测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在其条款上更多的是强调对事件的预警,强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第二,管理流动性社会人的措施不足。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自由职业者和居无定所的人,现有的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去管理这些人,例如身份证登记、住宿登记等手段。在物联网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携带的是电子类的证件,基于现实情况,政府部门要积极的研发与应用新的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二是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造成了威胁。目前,社会上高技术手段的犯罪率是日益偏高且难以防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黑客、病毒、木马以及其它恶意代码攻击网络的数量大幅上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泄漏与隐私曝光问题也是益突出。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他人传到互联网上,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活动。

[1]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3):429-430.

[2]何可.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J].RFID技术与应用,2010(1):32-35.

[3]古丽萍.备受青睐的物联网及其应用与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0(3):25-28.

[4]古丽萍.备受青睐的物联网及其应用与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0(3):25-28.

张宁(1989-),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学生,在读研究生,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D920.4

A

1671-1602(2016)16-0070-01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联网信息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抢占物联网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