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虽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016-02-22冯慧敏周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露珠事物环境

冯慧敏+周君

[话题导入]

辩证是老子哲学中的“祸福相依”,是孙子兵法中的“以柔克刚”,是古代医学中的“同病异治”,是传统艺术中的“以少胜多”。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的主要理论工具,是解开宇宙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写作议论文,当然也不能缺少辩证分析。在议论过程中,作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点与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而高一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加上高一学生的生活面较为广阔,学习的内容也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也是完全可能的。

[技法梳理]

写议论文,辩证分析是论证深刻的关键。而影响同学们辩证分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出现了低级错误;二是不会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分析,论证肤浅。故写作议论文时要想作辩证分析,就要先学习一点哲学原理,即坚持用辩证法的全面观、联系观、发展观这“三观”来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一、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由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也有它好的一面。既要看到矛盾中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否则,就会说出“一头话”,进入以偏概全的误区。人多力量小或人多力量大,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人多力量大或人多力量小,而是区分不同条件下、不同环境里的不同情况。在人浮于事或内耗频繁的地方,责任分散,职责不明,当然是人多力量小;在众志成城、人多势众的场合,当然是人多力量大。关键在于同志、同心、同力,这样人多力量肯定就大。反之,力量当然就小。这样分析说理就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一分为二的,因而能使人信服。譬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命题人的意图是,我们既要看到“自由”,也要看到“不自由”,只有把“自由”和“不自由”“结合”起来,才能成功。是谓“全面”而论,“辩证”地看问题。如果只看到“自由”或者“不自由”,以为“我”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或者认为“我”是“不自由”的,充满限制,那都是“一头话”“走极端”。

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谈问题,从而导致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对与自己相对一方的观点中的合理性因素也要加以顾及,不能完全否定。如习作《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开头:“‘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古话,用以提醒人们重视商品质量,不搞‘假、冒、伪、劣等歪门邪道,无疑是古今咸宜的金玉良言。但是如果把话说绝对了,认为只要‘酒好,一切‘巷子深等外部条件都可以全然不顾,‘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写“酒好也怕巷子深”,先写“酒好不怕巷子深”,肯定商品的质量对商品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只重视商品质量,不重视“巷子深”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是大错特错的,并据此在后文展开深入的论证。开头一句“酒好也怕巷子深”看似废话,实则不然,正是有了这一句话,使读者觉得作者是在全面审视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

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和它有关的其他问题,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又要分清哪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些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孤立地、简单地看问题,说出“过头话”。即使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观点而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也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否则就站不住脚。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10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而后大量死去,剩下不到4000头。最后只得请“狼医生”。鹿群又处于狼群的捕猎之中,鹿群恢复了生机。于“鹿群——植物——狼群”的相互联系上,通过分析,即可阐明三者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而展开论证。论证中要处处注意联系,注意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联系成为文章的灵魂。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的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习作《从伐树种菇所想到的》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福建省尤溪县香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香菇的生产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与此相关联的是,随着香菇生产的扩大,碎木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片的阔叶林被砍伐了,甚至被砍伐殆尽。如何看待这一事实?作者写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香菇的生产也不例外,最起码必须具备生产香菇的原料。这样,作为香菇生产基本原料之一的阔叶林,自然就与香菇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要大量生产香菇,就必须要采伐大片阔叶林,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者分析了单方面扩大香菇生产的严重后果,并且指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香菇的生产也好,阔叶林的生产也好,都是这个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这个产业结构的领导者,就必须认真调查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出统一的规划。”

三、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的。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容易说出“到头话”。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2015年高考天津卷的“范儿”,题目源自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词,由此派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作。“范儿”的亦正亦反、由小到大和由点及面,考生可以用发展观来分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切入的角度。习作《“思变”岂待“穷”之后》较好地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作者提出“‘思变岂待‘穷之后”这一论题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注重用事实说话。先说德国足球的衰落,说明德国足球队不“思变”,不求发展,最后走上“穷途末路”;后说环境保护和人的问题,这是“大而言之”,其着眼于发展思变;最后谈自身学习,在未“穷”时应有“忧患意识”,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要在“穷”时再“思学”,这就“小而言之”,仍是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使所分析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说服力。

总之,辩证分析方法既是一面洞浊幽微的明镜,也是一柄锐利的解剖刀,它在议论文写作中占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必须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只有掌握它,才能使论事说理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注意事项]

从高一学生写议论文的现状来看,不少人在讲道理作分析时,经常会说这三种话:一是“一头话”,片面议论,太偏颇;二是“过头话”,过分强调,太偏激;三是“到头话”,静止孤立,太偏狭。其主要原因就是辩证分析事物时忽视了对论点的正确联结。因此,在运用辩证法的全面观、联系观、发展观“三观”来分析事物、联结论点时,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恰当的“三观”。所谓“恰当”,就是能在论点和事物之间架起桥梁,下笔前一定要确定某种辩证观点的确能够用来帮助论证这个话题或主题。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多思考几点辩证原理,然后作一番推敲。为避免严重失误,写作时对把握不准的辩证观点,宁可不用也不能乱用和错用。二是先用辩证观点分析事物,然后让两者融为一体,构成分析的文字(行文过程),切忌二者水油分明,截然两端。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把抽象的观点化为感性具体的事例,以具体明白的事理解析,达到二者的融合。三是因为辩证说理往往会呈现反传统思维的一面,故要求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典型而有说服力。四是辩证的论述并不要求一定体现为全文整体的说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论证的局部甚至是一个议论细节中采用,只要达到效果、体现辩证就是成功的。

[片段示例]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点 评]《拿来主义》一文用辩证法的全面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对文化遗产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地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地全盘否定。选段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富有极强的说服力。选段的结束语,鲁迅谈到“拿来主义”的两个基本目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一句话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好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

(邓拓《不要秘诀的秘诀》)

[点 评]运用联系的观点,必须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选段对南宋时的陈善,就是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的。邓拓先引用了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反躬自问”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问”是反思、反省、检查的意思。譬如孔子的弟子曾参,学业进步非常快,同学问他原因,他说:“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反省、自问的内容不只是学习问题,还包括做事、交往及个人修养的问题。

“自问”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学业是否精通,做事是否完美,工作是否尽职,而后加以改进,并不断地提高。能做到这一点,会得到当时的人及后人的称颂与赞美。这着实让今天某些只知自我表现的人汗颜。

(2013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问而知之》)

[点 评]文段选用了与“问”有关的成语“反躬自问”,在准确释义的基础上,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分析,从做人方面揭示了“问”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析因论果,具体可信,体现了考生灵活而巧妙的辩证思维。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点 评]作者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师道关系,论述了师生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坚决地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表现出了作者非凡的学识与胆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学以致用]

诗人埃米·罗厄尔的短诗《境》:“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赏读上面这首短诗,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写作提示: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用“闪烁”和“苍白”来形容“露珠”在“枫叶”和“荷花”这两个不同位置上的感受来反映人生。“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鲜明突出地展现出来了,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湮没于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地闪烁”,“露珠”是快乐的;小诗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可见,这首哲理短诗采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特征。总之,判断立意是否切合本则材料,关键在于能否从三者之间的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切入。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就切合材料主旨,否则就偏离材料主旨。

[学生走笔]

环境映衬人生

张丽娟

红叶如火,露珠是红叶胸膛的一痕热血;白莲似雪,露珠是白莲颊边的一点清泪。叶的红成就了露珠的热烈,莲的白成就了露珠的清灵。迥异的环境,成就了各有千秋的美。环境映衬人生,环境体现了人的价值。

不同环境,不同风采。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皮肤雪白,而与之相对的非洲大陆的居民,肤色却如炭黑;蒙古人总是穿棉袍吃羊肉,而东南亚居民则喜欢围着草裙吃烤鱼;阿拉伯妇女总喜欢戴着面纱,而英国女人则习惯于坦露着大脖子;东北的女人高壮,而云南的姑娘娇小,如此等等,难道不足以证明环境的差异对人的影响?是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环境造就的。

不同环境,不同人生,名留千古。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时代的大好环境造就了李白豪放飘逸的性格。在月下,在花间,他独自歌舞,且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他霸气,他豁达,有些哀伤,却姿态昂扬!他仰天大笑走出门去,直呼“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才是李白,这才是盛唐的缩影。而杜甫生活在晚唐,他看到的是山河飘摇,满目疮痍。他哪有心思饮酒赏花?就连看到花、鸟也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般凄惨,更不用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般惨淡了。杜甫的豪情仿佛也因时代的阴雨而蒙上了灰色的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倘若把李白放到晚唐,恐怕也只能哀叹时事多艰了。环境映衬人生,环境造就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环境映衬人生,然而这“环境”只能自己把握。诸葛孔明久居深山,有智慧,有谋略。然而他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他的智慧在刘备的战场上得以挥洒,运筹帷幄,他的价值在樯橹纵横的三国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鲁迅在医学领域也并不是毫无成就,可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完全可以体现在拯救国人的思想上。弃医从文,这是人生最华丽的一次转身,他将自己置于动荡的环境中,体现了自己无可估量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孔明、鲁迅那样可以被发现,以步入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我们总能根据环境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散发独特的光芒。就像那露珠一样,在枫叶上就要火红,在荷花上就要洁白,把握环境,适应环境,依然是闪烁的人生。

[点 评]这是一篇标杆议论文。习作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切入,用联系的观点,阐述了环境映衬人生,环境体现了人生价值的辩证关系。开篇由小诗自然而然地引出论题;主体部分从“不同环境,不同风采”“不同环境,不同人生”“‘环境只能自己把握”三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最后归结全文,指出“把握环境,适应环境,依然是闪烁的人生”,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深度。文章首尾呼应,巧妙引用材料内容,例证典型,论证严密,有较强的说理力量。

为自己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王 莹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露珠本就是透明无色的,可却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时红时白,人也是一样,当你身处的位置或环境变了,你也会相应地转变。人生变幻无常,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定位,让自己的人生不彷徨,不迷茫,让自己的心田,开满绚丽的鲜花。

给自己找准位置,人生就会活出真实的自我。为自己定位,其实就是给自己定下了原则。有了原则,无论身处环境如何都会坚守自我,不为诱惑所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为自己找准了位置,当他觉得大学的生活乏味时,他毅然离开大学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终于创立了微软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李白在认清尔虞我诈的官场不适合自己时,于是他大喊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退隐江湖,过着闲适生活,吟诗作赋便是他的位置。如果比尔·盖茨没有退出乏味的大学生活,李白继续待在黑暗的官场,今天他们也许就不会让世人敬仰了。

不能找准位置的人,则会失去自我。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找不准位置的人往往会动摇信念,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时下的许多官员往往是如此,他们见好就收,贪污受贿,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如前几年被判刑的成克杰、胡长清,近年的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等人,都因“越位”而丧失了自我。古代的葛朗台也一样,为了金钱的诱惑而断送了自己的女儿,致使自己成为千古罪人。可见,不能为自己找准位置会断送人的一生。

位置如此重要,我们应如何才能为自己找准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定下了,位置自然就明确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的人分不清东西,随风漂流。居里夫人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便为自己找准了位置——从事科学研究。贝多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便为自己找到了音乐这个位置,鲁迅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因而弃医从文。目标就是找好位置最重要的一步。

若位置变了,你也会跟着变,但倘若你找准位置,给自己定位之后,你就不会变,你就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实现人生价值!

[点 评]这篇习作紧扣“学以致用”中的材料,从枫叶、荷花的角度切入,用辩证法的全面观和发展观,运用大量典型的事实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哲理的思辨:“给自己定位之后,你就不会变,你就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实现人生价值!”作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结构文章,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逐层阐述,议论透彻,论证有力度,充分展示了作者辩证思维的深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露珠事物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制造露珠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小露珠去哪儿了
环境
露珠
露珠亮闪闪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