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核心素养小学化的理解与实践
2016-02-21房彩霞
■房彩霞
◎区域教育改革论坛◎
习惯养成:核心素养小学化的理解与实践
■房彩霞
今天最炙手可热的教育名词当属“核心素养”了。核心素养到底应该怎样解读?如何定义?又该如何落实?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培养,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均始于国家层面,最终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定义为9大素养。那么,如何将这9大核心素养从国家层面落地,落实到学生的身上?
在核心素养提出伊始,我区也一度陷入迷茫,各学校围绕9大素养的培养,各种“高、大、上”的解读一时间可谓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由于缺少扎根的土壤,不少学校自定义的核心素养“高高在上”,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在落实层面上便出现了以下问题:学校所罗列的各种不接地气的素养以及“高、大、上”的解读,与槐荫区区域的发展目标,本校的办学方向、育人目标严重脱节。 脱节意味着核心素养培养载体的缺失,意味着核心素养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核心素养的落实应该是学校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应该遵循核心素养本土化与校本化的原则,应与区域教育的发展同步,与区域育人的目标共轨,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沃土,提供载体,让核心素养在学校层面落地,在学生身上生根。
基于以上认识,槐荫区教育局结合本区的教育发展目标,将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为“基础扎实”“习惯良好”“爱家爱国”“身心健康”“思维活跃”五大素养。而以上的素养也正是小学教研室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槐荫学子身上可以看到的优秀习惯与良好品质。在遵循核心素养本土化的基础之上,根据层次化的原则,小学教研室进行了“小学化”解读。在解读与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核心素养与习惯养成之间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教研室找到了我区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载体与途径,立足于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用得上的素质能力。
一、核心素养与习惯养成息息相关
(一)“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有着共同的指向
刚刚接触核心素养的时候,我们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想弄个究竟,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在不断的思考与追根溯源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了这一问题的最终指向。于是,我们逐渐明白,核心素养最终所指向的正是教育的真谛。无独有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先生言简意赅的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习惯。
在解读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习惯养成与看起来“高、大、上”的核心素养有着共同的指向,即教育的真谛。殊途同归,共同的指向让“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这两个关键词有了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小学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核心素养=良好习惯!
(二)从“习惯养成”到“核心素养”顺理成章
我们深知,素养在人的内层,所有能称之为“核心素养”的,它们定会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会自然流露、表现于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之中。而所有能成为天性与习惯的内在素养,其养成的最佳时期,毫无疑问,一定是在少年时期。由此,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今天,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就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吗?从“习惯养成”到“核心素养”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核心素养一旦成了天性,于是,优秀自然便成为习惯。
基于这样的认识,槐荫区教研室引导全区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习惯养成工作紧密结合,做好顶层设计,与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活动紧密融合,让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成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支撑点。而我们最终所指向的则是实现“习惯良好”与“核心素养”合二为一、水乳交融、同生共进。
二、 确定阶段式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研室将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学习习惯做了梳理并分阶段进行实施,每学年落实4-5个习惯,在全区所有的学校中进行全覆盖式习惯养成推进。2015年,我们确定了以下四个学习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精准计算的习惯
对于计算习惯,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在读写圈画、仔细推敲,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对比分析、数形结合,培养良好的说理习惯;规范书写、认真校对,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对于书写习惯,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坐姿、执笔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按笔顺规则书写,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养成读贴临摹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修改习惯;高年级书写要有一定速度。
(三)培养小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
对于积极探究的习惯,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在学习情境中学会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与探究;在主题活动中学会设计方案、资料收集与分析、撰写报告、成果整理及展示。
(四)培养小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
对于参与合作的习惯,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别人说,听老师说);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同桌交流,与小组交流,与老师交流);学会根据他人的发言反思;敢于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质疑。
三、探索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精准计算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出错=粗心,这似乎已经成了学生的共识。其实,出错≠粗心,没有好习惯才是根本原因。如何精准计算?小学教研室给学生们指出了习惯养成的策略:
1.在读写圈画中理解题意,在仔细推敲中去伪存真
在反复训练中,学生逐渐明白,面对题目,不要草率计算,应先多读几遍,熟悉数据、掌握结构,圈写出重要的核心数据,从而达到快速理解题意的目的。熟悉题意之后,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各知识点的重要特征进行推敲,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2.在对比分析中夯实算法、在数形结合中厘清算理
俗语说,理到法随。计算教学中,只有厘清了算理,才能更好地夯实算法。由于算理隐晦难懂,部分学生找寻“捷径”,只是一味练习算法,造成了“不明就里、生搬硬套”的错误现象。在计算过程中,应让学生读懂算式背后的“故事”,以形象直观的“图示”表示计算规则和数量关系,养成思维严谨、言必有据的说理习惯。
3.在规范书写中防微杜渐,在认真校对中查漏补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只有规范书写、格式正确,计算能力才能稳步提升。有的学生在进位、退位等核心计算方面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与学生缺少良好校对习惯有关。习题计算完毕之后,应对题目从头到尾进行认真校对。认真校对的过程,正是对所学知识再次回顾和验证的过程,它将大大降低计算的出错率,从而培养查漏补缺的检查习惯。
(二) 正确写字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写一手漂亮的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小学教研室组织全区的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的尚东和副校长给学生们总结提炼了正确的培养方法:
1.细化操作要领,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一尺一寸一拳”的概念太抽象,于是尚校长有了自己的解读:左肘关节抵住桌面,竖起小臂,用手心拖住下巴,保持住头部姿势,这就是“一尺”;弯曲食指,第二指节的长度就约为“一寸”。这样具象的表述,能让学生对正确的写字姿势更为容易掌握。
他还用“捏、垫、跟、空、平、靠”这一简单易操作的口诀来帮助学生来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捏”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距笔尖一寸处;“垫”指中指垫在笔下;无名指和小指“跟”上去;手心中空;手腕伸“平”,“靠”在桌面上。通过一系列分解动作,最终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2.细致指导,循序渐进,书写质量稳步提升
按“观察”“范写”“临帖”“评议”“修改”的五步规范流程,力求以学写一个字带一类字。特别注意指导学会观察、读帖和临摹。独体字的观察:①看准生字第一笔;②看准主笔;③观察笔画间的长短关系、比例;④充分发挥田字格的定位作用等标准。对于合体字,则主要对比观察不同部件宽窄高低,观察笔画的穿插和避让等,掌握其结体规律。
(三)积极探究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陶老先生曾说:“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综合实践学科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1.开放课堂,学生好学
为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教研室指导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紧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进行整合,紧密贴近学生,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针对性,提倡主题多样化,达到知行合一。在主题选择、问题提出与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过程、情境创设等方面,学生积极探究的身影便处处可见。“舌尖上的美味”“小小设计师” “课程超市”“快乐周五”等系列开放、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探究中体验、体验中感悟。
2.拓展校外,学生乐学
槐荫区教研室着力构建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深入贯彻《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将课程进行拓展,根据各年龄段学生不同特点,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探究与实践为主线,以学科融合为辅线,精心研发了“我的旅游攻略”、“走进图书馆”、“小鬼当家”等假期主题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校外,让综合实践魅力延续在假期,学生的探究习惯得到了有效落实。
(四)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1.细化小组合作模式,做到人人参与
为避免小组合作中部分后进生无事可做,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力的不同层次将每组的学生分为A、B、C、D四类学生,每类学生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别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还要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认真倾听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行汇报,教师在进行小组评价时也要对各类学生分别计分。
2.耐心指导小组合作,提倡反思,敢于质疑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别人的发言的内容是什么?和我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观点是否想近?我对别人的观点是否有补充?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分工有序?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能否做到既有理有据又能尊重他人?面对他人的质疑,该如何作答?从参与其中、积极合作,到快乐沟通、质疑答疑,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便日益养成了。
四、探索校际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为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日常的习惯养成中,实现让优秀成为习惯的长远目标,小学教研室积极发挥评估、督导、服务等职能,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在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把50变为5,实现了横向校际联盟化
我区共有50所小学,50所学校在学校日常管理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校际间存在着的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着区域范围内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槐荫区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槐荫教育今后工作的重点。如何缩小50所学校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在探索中,“横向校际联盟化”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于是,槐荫区各学校在小学教研室的口令中开始重新“整队”,把50变为5,50所学校以学区为基本单位组成了A、B、C、D、E五个校际联盟,原来的一路纵队变成了现在五路纵队。这一改变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改变,强校与几所薄弱学校结成教育联盟这种新型组合为槐荫区核心素养的养成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大联盟为各学校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实现了校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成长。
两年来,各联盟坚持“强校引领、骨干带动、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每学期开学之初,结合各学校的不同特点,在“同与不同”之中,联盟各校“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不但统一了思想,更统一了具体的习惯养成的措施与方法。结合联盟内各校的不同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一一落实。
由50变为5,再出发,让我们看到了“槐荫方阵”齐头并进,感受到了槐荫区各学校集集体智慧共同行走的力量,而这一变化最终的落脚点则是槐荫学子素养的滋养、习惯的养成。
(二)把“3和6”变成了“3加6”,实现了纵向学区一体化
“3和6”即3年初中,6年小学,彼此独立存在。这仿佛早已成为常态。“彼此独立存在”意味着什么?它可能意味着一名学生在小学用6年的时间所养成的习惯,到了中学之后,因为中小学的各种不同,而失去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
“3加6”,一个字的改变,却彻底改变了中小学存在的方式,一个“加”,让它们变为纵向一体化的学区共同体。我区的纵向学区一体化,就是充分利用原有的一所中学附带几所小学的学区单元,做好中小学衔接的文章,努力实现整个学区的学校管理、特色教育、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九年一贯,让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教育有了可持续性。
近年来,纵向学区一体化已经成为同一学区内的中小学的存在方式。同一学区内的学校全方位、多角度衔接,集全学区之力做好“3加6”这道加法题。中小学教师跨越了原有的边界,“越位”听课、同课异构、座谈交流,在沟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小学衔接的意义。在探索与研讨中,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了双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寻找中小学在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交互衔接点,让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能够无缝隙对接,让学生的习惯养成与素养提升有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让评价行走在了“共性”与“个性”之间,实现了联盟化评估
教研室深知,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评价。槐荫学子核心素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工作,如果想从“单打独斗”的模式转向“携手共进”的态势,评价的转型是关键。为此,2016年,教研室正式启动“联盟化评价”。
教研室重新梳理了核心素养与习惯养成工作的各项评价指标,将其整合为“共性化”与“个性化”两类评价指标。学期末,对于部分共性化的指标采取“联盟化”的方式对五个学研共同体进行评价,而对于个性化的指标则对各学校分别赋分,通过“共性化”与“个性化”兼而有之的评价,促进各联盟的习惯养成工作向“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方向发展。
五、 在收获与反思中一路前行
由于遵循了核心素养的本土化与层次化原则,小学教研室对核心素养“小学化”的解读,使我区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扎根的土壤,目标设定、实施途径和评价推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习惯养成让核心素养拾级而上,在广大槐荫学子身上已经初见成效。如今,槐荫区小学生正确书写、精准计算、积极探究、参与合作、品读经典、欣赏他人等诸多良好的习惯日益形成,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合二为一、水乳交融、同生共进,我区既定的五大核心素养已经在槐荫学子身上熠熠生辉。
然而,学生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而且在形成过程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事情。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设定培养目标,使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体现渐进有序与螺旋上升,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养成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我们前行的路途可谓任重而道远。不过,我们深知,立足习惯养成,着眼核心素养,是功在千秋的努力。所以,尽管如此,槐荫区教研室仍将坚持不懈地抓好区域覆盖式的习惯养成工作,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021)
(责任编辑:高 原 赵燕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