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承烈运用经方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经验介绍

2016-02-21黄敏兰朱广亚金晓丽应瑛左冬梅毛有可俞承烈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余姚5400余姚市梨洲街道卫生院浙江余姚540余姚市马渚中心卫生院浙江余姚5450

新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痞满余姚市经方

黄敏兰,朱广亚,金晓丽,应瑛,左冬梅,毛有可,俞承烈.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余姚 5400 .余姚市梨洲街道卫生院,浙江 余姚 540 .余姚市马渚中心卫生院,浙江 余姚 5450

俞承烈运用经方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经验介绍

黄敏兰1,朱广亚1,金晓丽2,应瑛3,左冬梅1,毛有可1,俞承烈1
1.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余姚 315400 2.余姚市梨洲街道卫生院,浙江 余姚 315403 3.余姚市马渚中心卫生院,浙江 余姚 315450

痞满;经方;经验介绍;俞承烈

俞承烈是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浙东名医范文虎第四代传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第一批宁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俞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熟谙经典,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及,尤其是在用经方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俞老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用经方诊治虚实夹杂型痞满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1 辨证论治

对痞满的认识,俞老师推崇《景岳全书·痞满》的论述:“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俞老师指出,痞满不离胃,胃必分虚实;痞满不离脾,脾当辨阴阳;痞满不离肝,气机须调畅;实痞责之食积、痰湿与气滞;虚痞责之气虚、阴虚与阳虚。但临证所见之痞满多以虚实夹杂为主,故俞老师临床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四逆散治疗脾胃虚弱,肝郁气滞之痞满。

唐容川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提到:“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就易一药。”俞老师亦是如此,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征,随症加减。脾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扁豆、山药;气滞较甚者,加玫瑰花、绿梅花、厚朴花;疼痛连胁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制香附;嗳气频繁者,加代赭石、旋复花、枇杷叶;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炒黄芩;食滞重者,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炒鸡内金、炒莱菔子;胃脘嘈杂者,加生地黄、石膏、制黄精;泛酸者,加黄连、吴茱萸、海螵蛸、浙贝母;口干少津者,加北沙参、麦冬、石斛;泄泻者,加地锦草、败酱草、炒车前子;便秘者,加苦杏仁、火麻仁、制何首乌;不寐者,加制半夏、北秫米、合欢花;头晕目眩者,加天麻、泽泻、炒白术;心悸心慌者,加苦参、灯芯草、柏子仁;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制大黄;肝胆结石者,加生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贫血者,加鸡血藤、仙鹤草、黄芪、当归;久病入络,加乳香、没药、丹参;萎缩肠化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莪术、香茶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2 病案举例

例1:半夏泻心汤案。毛某,男,43岁。2012年10月31日初诊。主诉:胃脘痞胀7月。病史:患者2012年3月起出现胃脘痞胀,隐隐作痛,以胀为主,嗳气矢气频作,过后则舒,胀痛不适与情绪有关,神疲乏力,大便调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2012年3月21日,外院胃镜提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活动性间质淋巴滤泡形成,个别腺体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旋杆菌(Hp)(+);B超提示:肝小囊肿,左肾小囊肿。证属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胃气上逆。治予辛开苦降,健脾和胃,理气降逆。处方:法半夏、炒黄芩、党参、玫瑰花、连翘、莱菔子、焦六曲、苏梗、制香附、旋复花(包煎)各10 g,黄连、干姜各3 g,大枣、白花蛇舌草各15 g,清甘草5 g,蒲公英20 g,红藤30 g,绿萼梅、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各6 g。取7剂,常法煎服。11月7日二诊:药后胃脘痞胀已瘥,嗳气偶作,矢气减少,自觉症状明显缓解,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医嘱:忌食芋艿、番薯、糯米、早米、甜品,多食晚米、面粉;避免情绪激动。

按:《伤寒论》第149条原文中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本方为三组药,辛味药之半夏、干姜,苦味药之黄连、黄芩,甘味药之人参、甘草、大枣,古人概括为“辛开苦降甘调”之法[1]。本例辨证明确,用药清晰,以胃脘痞胀为主诉,与情绪相关,伴见嗳气、矢气频作,舌质红、苔薄黄,证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胃气不和之痞满。治予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散结除痞;验方蒲红玫蛇汤清热解毒,理气和胃;苏梗、制香附、绿梅花、代代花、佛手花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厚朴花、莱菔子、旋复花降逆除痞。服药7剂,诸症皆瘥,二诊进一步巩固疗效。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方证相应,重参舌诊,遵其本源,注重饮食与情志的影响,以期获得满意疗效。

例2:四逆散案。谢某,女,63岁,2012年11月8日初诊。主诉:胃脘痞胀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月。病史:患者素有胃胀病史,近半月来胃脘痞胀加重,每于进食后为甚,约2 h后缓解,曾予吗丁啉、莫沙必利和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刻下患者剑突下痞塞胀闷不适,遇事加重,嗳气纳呆,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多思多虑,大便每天1~2次,不成形,完谷不化,小便如常,夜寐欠安,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胃镜提示:食道下段溃疡,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虚气滞,运化失常。治予健脾益气,疏肝和胃而助运。处方:柴胡、炒白芍、炒枳壳、党参、茯苓、炒白术、玫瑰花、连翘、焦六曲、半夏、焦山楂、白及、莪术各10 g,蒲公英20 g,红藤、北秫米、香茶菜各30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5 g,乳香、没药各3 g。取7剂,每天1剂,水煎服。11月15日二诊:胃脘痞胀好转,胃纳渐增,腹中肠鸣,大便尚不成形,夜寐不安,舌脉同前。胃镜病理报告提示:①(胃窦)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Hp(-);②(食道)黏膜慢性炎症。原方去党参、茯苓、白及、焦山楂,加炒党参20 g,茯神30 g,绿萼梅6 g,健脾燥湿,和胃安神,取7剂。11月22日三诊:胀闷已瘥,神疲乏力好转,面色红润,夜寐转安,二便如常,舌质淡暗、苔薄微黄,脉弦细。续服7剂,症状基本消失。随后以该方为基础加减调治3月,复查胃镜提示(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按: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又谓:“凡醒胃必制肝”。本例患者胃脘痞胀反复发作已10年,加之遇事加重,可见脾胃虚弱,肝气不舒,久病入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迁延不愈。故在治疗上,俞老师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易枳实为枳壳,乃取其平和之意,气机畅而脾胃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双相调节作用,既可以降低处于紧张状态下的胃肠平滑肌张力,有解痉之功,又可兴奋松弛状态下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张力,增强其蠕动[2]。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其根;蒲红玫蛇汤清热解毒,理气助运;半夏秫米汤和胃安神;白及护胃,修复溃疡面,现代药理研究其有修复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效同铝剂。乳香、没药、莪术、香茶菜活血生肌,清热解毒,抗肠上皮化生及萎缩。诸药合用,使脾胃得健,气血调畅,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脾胃纳化有司,故痞满自除。

经方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组方严密,用药精当。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外,俞老师亦喜用小建中汤、旋复代赭汤、黄连汤、枳术汤、柴胡桂枝汤等经方治疗痞满,且用药平和,喜用复合方,遣方用药主次分明,井然有序。总之,俞老师临证,审证求因,谨守病机,精通医理,善于灵活地运用经方加减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

[1]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7.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27.

(责任编辑:骆欢欢,郑锋玲)

R249

B

0256-7415(2016)07-0229-02

10.13457/j.cnki.jncm.2016.07.099

2015-12-23

余姚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12Y13)

黄敏兰(1982-),女,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胆胃病、神志病。

猜你喜欢

痞满余姚市经方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经方治疗急症3例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