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现状

2016-02-21鲁毅朱方兵郝志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牛群活疫苗病毒性

鲁毅,朱方兵,郝志香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现状

鲁毅,朱方兵,郝志香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1 diarrhoea virus,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可导致患病牛白细胞减少、精神消沉、腹泻、奶牛减产,严重时可导致患病母牛流产、产出畸形胎儿并可导致新生牛死亡的一种传染病,并能导致二次感染及细菌感染,出生后存活下来的犊牛可终身带毒并成为传染源,一旦发病,往往给牛场带来巨大损失。

1 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BVDV可在所有牛群中传播,呈高度传染性;病牛腹泻症状较短暂,并可很快恢复,4%~8%死于环境改变,该病一般可导致大规模的胃肠道粘膜溃疡,怀孕母牛流产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该病毒可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在怀孕阶段早期被病毒感染的胎儿可导致流产、死胎,在怀孕后期被感染的胎儿可存活下来,能正常出生;在怀孕120d左右感染的胎儿,也可以正常出生,但终身带毒,成为传染源。

该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牲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自然潜伏期为2~14d,可呈现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病情。急性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幼龄牛且伴有腹泻,可引起并发症,导致短暂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症状,呈现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偶尔会伴随出血病变、血小板减少及高死亡率。慢性感染较少见,病程最长可达1年。病畜消瘦,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鼻镜糜烂,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发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畜跛行。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牛病毒性腹泻病作为一种常见、高发的传染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其诊断技术也日新月异。主要有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化、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但是最常用的还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牛病毒性腹泻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采用夹心ELISA的方法制成,偶有用捕获ELISA方法制成,可检测到血液样品中的BVD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该检测方法可在极微量的条件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检测,为一种目前最为常见的检测手段。

3 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研究现状

现阶段比较常见的疫苗主要有常规疫苗和新型疫苗。

3.1 常规疫苗常规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苗。

减毒活疫苗可以用较小的免疫量来获得较长的免疫时间和保护,但是他最大的问题是不安全。有研究表明减毒活疫苗可导致胎儿子宫内感染和免疫抑制;再者,该疫苗有可能导致胎儿损伤或者持续性感染;因此一般要求避免对怀孕母牛应用此疫苗,最后该疫苗为牛源细胞培养物制成,有可能在免疫过程中将其他杂质注射进牛体内,引发不可知伤害。

灭活疫苗相对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制备简单,易于储存,成本较低,因此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研发人员的青睐,针对不同灭活方法进行了大力研究,有研究表明用福尔马林灭活的牛病毒性腹活疫苗对胎儿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其对病毒灭活,其免疫原性相对较差,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选择较好的毒株以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3.2 新型疫苗传统疫苗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导致人们加速研发新的新型疫苗,目前国外研发人员已经研发成功,其主要包括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两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亚单位疫苗在存储、运输和其他过程非常稳定,且无副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外学者加强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丹麦在ISCO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个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亚单位疫苗,该亚单位疫苗不仅可以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对同源菌株的感染以及野外分离株BVDV的感染都能够产生保护作用。此外,该疫苗比一般亚单位疫苗的生产要简单,不需要精密仪器,易于推广使用。DNA疫苗既有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又有弱毒疫苗的有效性,能同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符合用一种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的计划。

4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群后,可导致怀孕母牛流产、死胎,奶牛生产性能降低、乃至死亡。据国内外媒体报道,大多数牛场都已经被该病毒感染,每年都给养牛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疫病的防控主要涉及控制和根除。控制是指应用多种方法将患有疫病的牛群处在可控的状态中,使疫病在该区域内由流行转为散发直至消失,将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根除是指国家的相关部门在可控的条件下有计划的将疫病完全消灭并且不再发生。疫病的防控及根除主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对该疫病的基本意识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控计划。

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是根据其养殖密度、感染程度等数据来确定不同的防控措施。对阳性率较低、养殖密度较小的地区可以通过对牛群的持连监测、对阳性牛进行持续的淘汰、扑杀等程序,完成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净化。对养殖密度较大、阳性牛只较多的地区可以通过免疫疫苗的方法对阳性场进行持续的免疫,从而使牛群获得免疫保护能力,并且扑杀持续性感染动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同时也要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和引种工作,在引种前做好检测工作,在场中实施灭蚊、虫、鼠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加以控制。

5 小结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牛场的危害日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也大,同时有证据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也可以感染猪群,从而对养猪业造成损失,这就要求加大对该病的重视,以期在以后生产中将该病毒的危害降到最低。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5.042

鲁毅,硕士,助理兽医师

猜你喜欢

牛群活疫苗病毒性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