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藏羊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6-02-21拉毛杰布
拉毛杰布
(夏河县畜牧工作站,甘肃 夏河 747100)
夏河县藏羊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
拉毛杰布
(夏河县畜牧工作站,甘肃 夏河 747100)
藏羊是当地牧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藏羊业成为夏河县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针对夏河县藏羊养殖现状,提出目前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为夏河县藏羊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藏羊;养殖现状;问题与建议
藏羊又称藏系羊,主要产于青海、西藏和甘肃省,是我国三大粗毛绵羊品种之一。甘南藏系绵羊长期生长在高海拔、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枯草期长的自然条件下,具有极其顽强的抗逆性,对其它畜种难以生存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是牧区牧民群众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其独特的产品,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强身健体等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甘南州绵羊存栏218.17万只,以草地型藏羊为主,草地型藏羊又分为欧拉羊、乔科羊和甘加羊三个类型,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和夏河县。草地型藏羊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 藏羊发展现状
1.1自然地理概况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经102°31′~103°30′,北纬34°10′~35°40′。地形高亢复杂,多样壮观,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000~4 000 m 之间,境内大陆高原性气候特征明显,寒冷阴湿,长冬无夏,牧草生长期短,光热水匹配不良,大于10°C有效积温仅有684℃~1 200℃,冰雹、霜冻,低温降雪,山洪等气象性灾害频步繁而严重。在自然资源中,天然草原是全县第一优势资源,面积达到50.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76%,草场可利用面积达98%。亚高山草甸草场平均亩产可食鲜草219 kg。草场理论载畜量72.23万羊单位。
1.2发展现状
夏河县科才乡、桑科乡主要饲养欧拉型藏羊,甘加乡主要饲养甘加型藏羊。从而形成了以桑科、科才、甘加为主体的藏羊养殖带,全县藏羊存栏68.77万只,其中甘加型藏羊20多万只,占夏河县家畜饲养的比例较大、分布较广,是广大农牧民传统养殖生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气候干旱、草原退化、管理粗放、近亲繁殖等影响,造成夏河县藏羊品种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根据存栏数量不存在品种濒危的问题,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夏河县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营养供给不足和近亲繁殖,使藏羊品种内部普遍产生退化现象,从遗传学角度讲有特征基因漂变现象。再加上牧民群众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多采用外延扩大再生产,注重数量增加,忽视了个体单产提高,草地承载能力等问题,缺乏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因此,形成了多年数量型经济发展模式,结果造成了草地退化,草场的平均牧草干物质产量以每年2.4%的速率递减。形成了藏羊可食牧草减少,气候干旱,饲料条件不足,个体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冬春死亡率高的生产局面。
藏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下生息繁衍,缺乏种间杂交,近亲繁殖,加之草场退化使牧草营养水平降低、补饲不足造成羊只发育不良,导致藏羊品种退化严重。草场承包到户近十年来,尤其是一家一户之间被围栏隔离之后,几乎断绝了户与户之间种公羊的往来,加之牧户自己不注意串换种公羊,习惯于自繁自留自用,养 “长寿”种公羊,种公羊老化等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藏羊品种退化,特别是牧户自己对种公羊的选育缺乏科学的方法,只在本群中选留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后代作为种公羊,致使近亲繁殖越来越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藏羊品种和草场“两退化”,使藏羊个体生产性能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近亲繁殖方面的,也有饲养管理以及草场质量方面的。由于藏羊品种退化、生长发育缓慢,造成了藏羊饲养时间长,周转周期慢,牧草消耗大,反过来又加剧了草场退化。从而导致畜牧业效益的提高只能从量的扩张来完成,未能从牲畜质的提高来实现。
2 存在问题
2.1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夏河县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生产高度分散,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生产水平较低,畜牧业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任务艰巨。
2.2畜牧业和农牧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牲畜暖棚、饲草料基地、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养羊业仍处于“靠天养畜”的被动境地,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
2.3地方财政困难,投入畜牧业的资金远远达不到其发展的需要,难以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牲畜品种改良步伐缓慢,长年依靠天然放牧,防灾保畜、圈养补饲设施不足,使藏羊等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严重退化,藏羊4~5 岁出栏,生产周期长,周转慢,畜牧业产值不高、效益低下。
3 发展思路
3.1积极开展夏河县藏羊优质种羊选育利用及配套技术,通过引进优良藏羊种公羊,开展藏羊本品种选育,结合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快速提高藏羊生产性能;生产优质藏羊种公羊,向藏羊繁育产业带配送,逐步缓解藏羊生产性能低下、优良种羊紧缺的现状。并配套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藏羊的生产能力,加快藏羊改良步伐。
3.2根据甘加羊品种标准,在夏河县甘加乡组建保种选育核心群,通过购买、置换种公羊,调整畜群结构,开展甘加羊本品种选育研究。
3.3建植半人工刈割草场,种植人工草地,保障冷季草料供给。优化藏羊放牧方式,并进行补饲技术研发,实现藏羊草料均衡供给。开展藏羊枯草期补饲饲养模式研究与示范,提高藏羊产值和效益。
3.4多渠道争取资金,健全藏羊繁育体系。加大甘加羊保护区的开发投入力度,依据藏羊资源分布状况,逐步建立健全保护开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藏羊保护与开发深入进行。
[1]杨勤. 甘南高原特色畜种种质特性与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91-100.
[2]丁路明,张世挺,韩永杰等.甘南州夏河县牧区冬春饲草储备与抗灾运营模式[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4):83-85.
[3]赵忠,王安禄,王宝全.藏系绵羊冷季补饲时限与措施优化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2005,25(2):21-23.
[4]李桂英.甘肃省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4,33(5):22-24.
[5]向泽宇,王长庭. 青藏高原羊遗传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1(2):15-17.
[6]才让太.青海藏羊发展措施及对策[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5(2):18-20.
1004-6704(2016)04-0080-02
2016-03-13
拉毛杰布(1984-),男,甘肃夏河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工作。
S 8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