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东汉分期论治间质性肺疾病经验介绍

2016-02-21孙杰张旭辉马泉

新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气短间质性肺纤维化

孙杰,张旭辉,马泉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刘东汉分期论治间质性肺疾病经验介绍

孙杰1,张旭辉2,马泉1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间质性肺疾病;分期论治;刘东汉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炎症性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ILD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而死亡,为临床疑难病。

中医无ILD病名,国内学者将ILD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1~2]。肺痹、肺痿的命名表述了ILD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3]。刘东汉教授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运用中医理论辨治疑难病症经验颇丰。刘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认识到ILD发病不仅仅是由“痹”到“痿”的演变,而是经历了由气及血、由经入络、由肺脏及他脏、由实转虚的多层次的演化过程。治疗方面,倡导病证结合,分期论治,有效延缓了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今择其要义,粗疏整理,以资借鉴。

1 初期——邪毒犯肺,清宣肺气

肺居胸中,位于上焦,其位最高,为华盖之脏,“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体娇嫩,易受外邪侵袭。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刘教授认为ILD发病初期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邪毒,直接侵犯肺脏,病位在肺在气。此期为“肺痹”之前期阶段,主要病机为邪毒犯肺,肺失宣肃,病性以邪实为主。患者以干咳、气短、咽干为主症,此期舌脉常无异常,肺部影像学多以磨玻璃样征象为主。

刘教授认为此期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以邪实为主,故以清热解毒,清宣肺气为治则,常以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方中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桑叶、竹叶、芦根清热生津;桔梗、苦杏仁、桑白皮清宣肺气;热毒甚者,重用金银花、连翘,并加鱼腥草、蒲公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肺为娇脏,邪热最易与瘀结而损伤肺络,刘教授常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加丹参、川芎活血以消瘀热。痰多者加橘红、瓜蒌、地龙等清热化痰。在此期,刘教授亦常用大黄,认为此期上焦有热,用大黄可釜底抽薪,导热下行,促进大肠传导,有利于肺气肃降,此乃“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故也。

2 中期——痰瘀阻肺,化痰祛瘀

初期肺中热毒不解,煎熬津液,热灼津伤,损耗肺气,肺失宣肃,津液无以宣发布散,则会炼液成痰,遂致痰热阻肺;气阴耗伤日益深重,则可由气及血,由经入络,影响血运,致血停留瘀。痰瘀阻滞于肺,故成“肺痹”之证[4],症见咳吐浊唾涎沫、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乏力、纳差,舌质暗、苔腻而燥或呈剥苔,脉沉。此期影像学改变多以细网状阴影或弥漫性结节影为主。

刘教授认为此期病理特征表现为邪气盛实,正气渐衰,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痰瘀闭阻之标实为主。痰浊、瘀血、气阴不足相互影响,瘀阻则水液停滞,聚而成痰;痰阻气血运行受阻,日久成瘀。痰瘀既成,阴血不行则阴亏更甚,气机不畅,进一步加重气虚。痰瘀既是此期疾病发展中的病理产物,又是ILD进展加重的重要致病因素。故此期应豁痰开闭、化瘀通络,痰瘀并治为首要治法,同时辅以益气养阴之品。刘教授常以自拟四子养亲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方中紫苏子、冬瓜子、莱菔子、葶苈子泻肺化痰;三七、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祛瘀通络;同时辅以沙参、黄芪、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养阴。刘教授认为此阶段为疾病转折点,治疗得当,病情稳定;反之,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3 末期——正虚络瘀,扶正通络

痰瘀阻肺,耗伤气阴,如不能及时化痰祛瘀,恢复气阴,则会使肺脏痿弱不用,遂向“肺痿”发展,此时瘀阻肺络,邪气渐深,正气虚极,导致病情深重,缠绵难愈,临床预后不佳。脾胃属土,为肺金之母,肺脏久虚则殃及母脏,子盗母气,致肺脾两虚;反之亦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虚则无以生金,进一步加重致肺脏虚损。同时,肺主气,肾主纳气,肺气虚极,母病及子,必会及肾,肾虚则无以纳气,又会加重肺气不能肃降,终致肺肾两虚,故张景岳谓:“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虚极,穷必及肾。”此时患者除乏力、纳差、消瘦,呼吸困难加重外,常动则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此期影像学多以广泛肺纤维化及蜂窝肺为主。

刘教授认为此期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辅以化痰通络。切忌攻之太过,扶正当肺、脾、肾兼顾。常以六君子汤、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三方化裁。以人参、黄芪、法半夏、茯苓、白术、橘红等补益肺脾,化痰降气;冬虫夏草、熟地黄、胡桃肉、补骨脂、蛤蚧温肾纳气;同时酌情选用当归、赤芍、地龙、丹参、三棱、莪术、苏木等活血通络之品。若病久阴损及阳,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而薄者,加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等补肾温阳。

4 病案举例

例1:王某,女,64岁,2013年9月6日初诊。主诉间断咳嗽、咳痰、气短1月余,加重1周。患者于1月前受凉后出现间断咳嗽、咳痰,痰色白、量少质黏,伴发热、口干、气短,活动后明显,无恶寒、潮热、盗汗等,就诊于社区诊所,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后就诊于某西医三甲医院,胸部CT示:双肺外周及胸膜下磨玻璃样变,排除感染性肺疾病及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建议患者行外科胸腔镜肺活检及口服激素治疗,患者拒绝。出院后病情相对平稳。近1周来,由于上述症状加重,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寻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干咳、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平素咽干,口渴欲饮,二便自调,体重无变化。辨证为邪毒犯肺,肺失宣肃,治法为清热解毒,清宣肺气,以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苦杏仁、地龙、桃仁、红花、甘草各10 g,连翘、鱼腥草、蒲公英、桔梗、南沙参各15 g,芦根、玄参各20 g。取7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忌生冷油腻之品,适寒温,畅情志。二诊:药后咳嗽、口干减轻,仍有气短,纳食睡眠可,小便调,大便不成形,每天2次,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刘教授考虑上方稍显苦寒,故去鱼腥草、蒲公英,另加山药10 g健脾护胃。取10剂,水煎煮,服法及医嘱同前。三诊:药后咳嗽、气短明显缓解,但仍有口干乏力,偶有咳黏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考虑患者邪毒已去,治疗当重在益气养阴,兼以宣肺通络。处方:黄芪30 g,芦根、南沙参各15 g,桑白皮12 g,蒲公英、桃仁、红花、山药、炙甘草各10 g,金银花、地龙各6 g,砂仁3 g。上方续服15剂,患者诸症皆除,嘱其间断中药调理,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素体气阴两虚,感邪之后容易从热而化,外邪犯肺,肺失宣肃,故以干咳、气短为主症。本次病情加重,虽无表症,然仍属邪毒未去,证属邪毒犯肺,肺失宣肃。胸部CT示:双肺外周及胸膜下磨玻璃样变,当以间质性肺疾病发病初期论治,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散邪,故以银翘散加减治疗。经一、二诊后,邪毒渐去,病情渐轻,遂逐减清热解毒苦寒之品,以免伤及脾胃之阳气,酌加益气养阴、健脾护胃之品,体现了刘教授治疗肺痹、肺痿之证不忘顾护中焦之意。

例2:朱某,女,76岁,2014年3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干咳、气短1年,加重2周。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等症,自服止咳药后有所缓解。此后以上症状反复出现,进行性加重,胸闷、喘息明显,曾先后就诊于甘肃省多家三甲西医医院,胸部CT示:双肺外周及胸膜下呈蜂窝样改变,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住院期间给予抗炎、解痉、化痰、平喘及吸氧治疗后可缓解。出院后长期家庭氧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近2周来,以上症状加重,在家持续吸氧不能缓解,今前来就诊,寻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咳嗽、咳少量白黏痰、不易咳出,喘息、不能平卧,纳差、消瘦,畏寒、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暗、剥斑苔、舌底脉络迂曲,脉沉细涩,小便少,大便干,双下肢不肿。刘教授根据现症,认为该患者处于间质性肺疾病发病中后期,辨证为脏腑虚损、痰瘀互结,治法为补肺健脾、温肾纳气、化痰活血,选方以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丹参、枸杞子、党参各20 g,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紫苏子、葶苈子、橘红、莱菔子、淫羊藿、生地黄、南沙参各15 g,三棱、桑寄生、莪术、炙甘草各10 g,沉香6 g。取10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忌生冷油腻之品,适寒温,畅情志。二诊:诉药后咳嗽、咳痰、乏力减轻,仍有气短、喘息,动则加重,腹胀、纳差,畏寒、腰膝酸软,舌质暗、剥斑苔,舌底脉络迂曲,脉沉细涩。刘教授认为此时仍有脾肾不足,气虚血瘀痰阻之证。故前方加白术20 g、陈皮15 g健脾理气,加肉桂6 g引火归元,取少火生气之意。再服10剂。三诊:诉药后咳嗽、咳痰、腹胀基本消失,喘息气短乏力明显缓解,呼吸渐畅,可平卧,畏寒、腰膝酸软均有所好转,舌质暗、剥斑苔,舌底脉络迂曲,脉沉细涩,上方酌加红花20 g,桃仁、刘寄奴各15 g。继续服10剂后,咳嗽咳痰、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均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底脉络迂曲轻度,脉沉细有力。

按: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肺病日久,刘教授认为患者肺脾肾三脏俱损,痰瘀互结,肺络痹阻日久而成本虚标实之证,属间质性肺疾病之中晚期患者,当补虚扶正为主,健脾、补肺、益肾三者不可偏废。刘教授认为对于中后期患者,补肺气是重点,健脾气是基础,益肾气是根本,兼以化痰活血通络,标本兼顾,故治法为补肺健脾、温肾纳气、化痰活血。选方以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用药宜补虚勿过滋腻,以防滞脾碍胃,故加紫苏子、葶苈子、橘红、莱菔子理气化痰;加丹参、三棱、莪术活血通络,以求寓通于补,标本同治。

[1]杨淦,张先元,曹栀,等.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肺痹、肺萎关系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52-53.

[2]吕晓东,庞立健,周健,等.中医对肺痿及与肺纤维化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89-290.

[3]关天宇,焦扬,孙海燕.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1000-1001.

[4]陈瑞,王鹏.浅谈肺痹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90-91.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563.1+3

A

0256-7415(2016)09-0169-03

10.13457/j.cnki.jncm.2016.09.075

2016-03-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201208);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敦煌医学诊疗技术与临床应用建设项目(DHYX1415-004)

孙杰(1972-),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呼吸病临床及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气短间质性肺纤维化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