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21敖弟书王微微遵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5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医学

秦 欢,宋 鸿,敖弟书,周 安,王微微(遵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

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秦欢,宋鸿,敖弟书,周安,王微微(遵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

【提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培养临床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医学微生物知识点多而繁杂,且需考虑实验生物安全性等问题,传统实验教学效果并不好。随着网络视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的微课学习成为可能,也为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甚至是普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针对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现状,作者分析了微课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势,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教育,医学;实验室;学生;专业,医学;微生物;微课

微课又称微课程,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并将其称为“知识脉冲”[1]。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2]。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微课概念的共同之处是把“微视频”当成微课的核心,并且围绕或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3]。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因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特点而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国外多见对微课的报道,但国内微课教学起步较晚,尤其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这种方法的运用的报道更为少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韩燕娟等[4]基于CNKI数据库的词频分析了我国微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微课相关研究的不断增加,对微课概念起源、目的等主题的研究将逐渐消亡,较为系统的基础研究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内容,各级各类的教学应用及效果研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相关性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应用性课程,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学科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培养临床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微生物学基本操作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新型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5-6]。目前,大多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理论知识并进行演示操作,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模仿。这种传统模式易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参与性不高,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最后的实验结果也不理想,并且教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坐后排的学生常会由于观察距离、角度等原因无法看清楚示教过程,导致在实验操作时错误较多,从而影响实验结果[7]。微生物本身生长周期较长,常需在24~48 h后观察结果,但因学生班级较多,大多数学生第2天可能会有课程安排,无法保证每个实验班的学生都能在最佳的时间观察实验结果,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及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实验课多是依附于理论课,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由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所涉及的细菌、病毒、真菌种类较多,每次实验课内容知识量较大,而目前大多数院校实验课还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大量的文字、图片放在幻灯片上,造成课上需要讲解的内容过多,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太过繁杂,不够连贯,难于记忆,无法把握实验课的主次及要点,导致实际操作时手足无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也会涉及生物安全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接种标本、分离培养及鉴定细菌的过程中对实验操作所用到的病原微生物或标本的危害认识不够,从而忽视了自我防御和对操作环境的保护。因此,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是医学微生物学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将抽象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及繁复的实验操作技术更加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直观明了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本校实验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录制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录像,之后又购买了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录像,但由于录像录制年代久远,录像带损毁严重,导致画质不清晰,出现解说与内容不同步的现象。此外,由于实验内容录制多长达20~40 min,教学内容较拖沓、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观看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而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时间、空间和课堂条件的限制,可以很好地揭示实验现象内部的发展变化,使得一些不容易看到甚至根本看不到的实验现象直观地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8]。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及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9]。另外,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 min左右,微课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5~8 min,在时间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微课十分适合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繁杂的医学微生物学。例如,讲到肥达试验时,因试验过程较长,通常需要在2 h后观察结果,为不影响实验进程,授课教师需要在实验操作开始前结合幻灯片和板书迅速讲解操作步骤及要点。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此类实验,且该实验涉及倍比稀释操作及实验分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在以往教学中常会有学生未能理解清楚实验过程,而导致实验失败需重做,从而耽误了整个小组的实验进度,甚至影响整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肥达试验结果的观察主要是对抗原、抗体反应凝集程度强弱的判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不能一一为每个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对结果的观察常常似是而非,不能真正理解肥达反应结果的临床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可针对性地将肥达试验操作及结果观察部分制作成5~8 min的微课视频,将肥达反应所需掌握的重点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清楚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挂至教研室网站供学生观看,方便其进行实验前预习、试验后复习反馈和自我评估,从而牢固掌握本次实验技术。又如,病毒具有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培养特点,目前病毒的培养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细胞培养法,但由于细胞培养所需耗材较多,价格昂贵,对实验操作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等因素,本校实验室还无法对本科生开展病毒细胞培养相关实验,病毒学实验部分主要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而学生实际操作很少。比如目前开展的病毒学实验——流感病毒鸡胚接种,也因为鸡蛋出胚率低,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存在生物安全性等问题,实验所需流感病毒只能用其他试剂代替,实验分组从学生2人一组配备一个鸡胚降低到一个实验室只能配备一个鸡胚进行示教教学。这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实际教学效果也并不好,使学生并不重视病毒学培养相关实验内容,甚至认为病毒在医学微生物学中并不重要,导致医学生进入临床或科研岗位后对病毒相关内容知之甚少。而事实上,在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约占75%,病毒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以上问题,可借助微课进行针对性教学,将病毒的细胞培养操作部分制作成微课视频,以弥补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

微课的出现契合了网络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便捷,充满个性;对于教师来说,感受到了机遇背后的挑战。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微课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微课的正面教学价值,将会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10]。网络视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使得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为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甚至是普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11]。微课讲授的知识点以视频形式播放,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同时,由于教师提前制作课件,将大量知识信息集中整理,取精华、去糟粕,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大,而且教学重点突出,并且还可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挂至本教研室网站,丰富教学、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达到预习或复习的效果,其也可以作为青年教师及带教的研究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教材进行学习。总之,微课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1]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 High Educ,2009,7(19):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4]韩燕娟,慕明涛,卜彩丽.从研究热点变化看我国微课发展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词频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17-20.

[5]宋敏花,宋剑,宋丹,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7):666.

[6]沈弢,彭宜红,曹杰,等.面对特殊挑战,建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2):957-958.

[7]杜银香,董兴高.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5(5):102-103.

[8]魏华.论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学周刊,2016,14(14):11-12.

[9]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6):59-61.

[10]杨晓娜,姜松,孙佳.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化学实验微课为例[J].学周刊,2016,14(14):50-52.

[11]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19-22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64

C

1009-5519(2016)15-2428-03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基金资助项目(jcyx201514)。

(2016-03-07)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课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医学的进步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有趣的实验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