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族村寨景观文化探析

2016-02-21

乡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佛寺宅院傣族

季 熊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傣族村寨景观文化探析

季熊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傣族文化深受南传佛教影响,有着较强的生态意识。村寨选址多依山傍水,佛寺布置于村寨高地或主要入口处,民居则散布在四周。寺院植物主要配置“五树六花”,村寨植物则以实用为主,完美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存。

傣族村寨;景观;文化

傣族在我国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热带北缘。傣族村寨主要散布在滇南西双版纳州和滇西德宏州,两地气候温润,夏热多雨无酷暑,冬暖无雪少风霜。因此,植被丰茂,秀雅富饶,为傣族村寨景观营造提供了绝佳的物质基础[1]。此外,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有男子年少时短期出家为僧的传统,寺院即是村寨中不可或缺的宗教兼教育场所。因此,南传佛教文化可视为傣族村寨景观营造中的精神源泉。当地“砍山三年富,山秃几代穷”的生态思想,保护了原生态环境,使得傣族村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1 选址布局

傣族建寨常选址于山环水抱、土地肥沃的平坝地区。村寨借势以茂林修竹、溪水河流分界,因而无需寨墙。大青树被奉为树神,往往建寨时会被预留。佛寺和塔是村寨中最大的公共活动中心,民居则散布周围。村寨四周入口设有简单的寨门,老树、石块、木桩、土台等都可作为寨心。寨心周围的空地成为了村寨中的小广场,以作村民祭祀场所。

2 景观营造

傣族村寨中多有南传佛寺,寺与塔常选址于形势显要且环境优美的高地或主要入口处,寺院内其余建筑及民宅楼面高度都不得超过佛像座台,从而使寺院成为村寨中最为突出的地标景观。寺前广场形成村寨中日常佛事活动及社交的主要公共场所,是傣族生活的中心场地。质朴简雅的民居宅院散布在庄严富丽的佛寺周围,两者形成色彩、体量、形态的对比关系,极大地丰富了傣族村寨的景观层次[2]。

2.1寺院景观

西双版纳州南传佛寺总体布局多自由灵活。完整的村寨佛寺大致由寺门、门廊、大殿、戒亭、经堂、佛塔和僧舍组成。德宏州的村寨佛寺多建在中部或西边,一般由佛殿、泼水亭和僧舍等几个部分灵活组成。佛寺体量高大、金碧辉煌,可视为傣族村寨中建筑技术的最高典范,主要由干栏式民居“竹楼”演化而来。其中涵盖了空间划分、建筑造型、木构技术、宗教艺术及民族审美意识等内容,堪称傣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宝库。因此,建筑选材精良,用的木材是笔直、坚硬、抗虫蛀的柚木、毛麻楝、云南石梓和山白兰。寺内各种木雕造像、神兽、法器等选材与建筑类似。景观雕塑均为南传佛教及当地崇拜的瑞兽,工艺精湛,造型夸张,设色艳丽。

2.2宅院景观

傣族宅院因地制宜分散于村寨中,以竹篱、果木、绿篱分界。“户多楼居”,下层架空为干栏式竹楼,既利于坡地造屋,且较少破坏原生植被,又能避开滨水地带周期性的洪涝,防潮通风,减少因下湿上热的气候而产生的热毒和瘴疠。干栏式建筑“楼出陛谓之掌,晾衣物,其下畜六畜”,竹楼楼面悬挑延伸于地基之外,可以晾衣物。楼下则饲养家畜,现在也可作为私家停车场,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空间。建筑就地取材,多用竹木,构件常以竹篾捆扎。竹楼“覆屋多展,门开顺眷”,屋顶舒展空灵,俗称“孔明帽”,以挂瓦或草覆盖,少有装饰,是傣族村寨景观最大的特点。全寨民居方向一致,因而显得景观形态统一、秩序井然[3]。

3 景观植物

傣族村寨与植物渊源深厚,创寨建房需要砍树,但傣族认为植物皆由庇护村寨的树神掌管,故而需要祭完树神之后才敢取材。由于对树神的敬畏和自觉的保护行为,使得傣族村寨植被丰茂,古木参天。寺院中常栽植百余种具有佛教寓意的植物,其中以“五树六花”最为典型。宅院植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烘托塔寺及点景功能,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及生态思想。

3.1寺院植物

南传佛教规定建寺时必须栽种一些特定植物,这些植物因独特的形态而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如28代佛主不同的“成佛树”,以及“五树六花”。通常“五树”指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铁力木和槟榔,或糖棕和椰树。“六花”指荷花或睡莲、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此外,构树、柚木、凤凰木、菠萝蜜及金凤花等也是常见的佛教植物,因而寺院俨然一个“佛教植物文化园”。

3.2宅院植物

傣寨民居宅院植物以实用为主,前庭常种植翠竹、芭蕉、椰子、铁刀木、柚子、芒果、荔枝、槟榔、阳桃和酸角等树木,并移植、养护一些奇花异草以供欣赏。后院多种植蔬菜瓜果。村寨附近、道路两旁或农田边缘常栽种薪炭林。傣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唯一传统种植薪炭林的民族。粗壮的铁刀木因土壤适应性和萌芽能力强,以及生长快、材质坚硬、耐火力大等优点,是绝佳的薪炭材料。另外,傣族人民还常于村寨中栽种佛教寓意植物,并精心加以保护,认为是培增福报的善举,使得傣族村寨原生动植物免遭破坏,进而维护生态环境和谐自然。

4 结语

傣族村寨中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乡土材料的运用,使得村寨景观别具风韵。在南传佛教文化的熏陶下,傣族人们具备了较强的生态意识,完美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存,造就了园林式的聚落形态,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马建武.云南少数民族园林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41.

[2]林萍,陈坚.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植物特色及文化内涵[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02(2):35-38.

[3]季熊.乡土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乡村科技,2016(2).

TU986.2

A

1674-7909(2016)02-52-2

猜你喜欢

佛寺宅院傣族
宅院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老宅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