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2016-02-21张以秀

乡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需水量降水量光照

张以秀

(阜宁县益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阜宁 224421)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张以秀

(阜宁县益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阜宁224421)

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但玉米的总产量超过了水稻和小麦,居三大农作物之首位。近百年来,玉米的全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逐渐提高。玉米是在我国农作物中占据重要位置,2004年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基于此,分析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为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玉米种植;分布;气候关系

1 玉米种植分布的气候适宜条件

1.1温度需求

玉米起源于热带,适应性非常高,属喜温作物,必须有一定的温度来保障其生长。通常8~10℃是种子发芽最低的温度,30~32℃是最适宜的温度,44~50℃是最高温度;出苗阶段,最低温度为8℃,最适宜温度为30~34℃,最高温度为40℃;生长阶段,最适宜的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0~26℃,低于20℃时玉米的产量会严重下降。

温度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发生一系列变化。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经常发生温度冷害。当玉米籽粒含水量在18%以上,温度在-15℃以下时,就会发生这种低温型的伤害,直接导致玉米发芽率降低20%。生育期低温冷害和初霜冻将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极大影响。而温度升高超过一定界限时会发生热害,就会引起玉米生育期节律紊乱,甚至会导致玉米雌、雄性器官的分化和发育不协调,进而影响玉米产量。

1.2水分需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总体来说,玉米生长期所需月平均降水量在100 mm左右为宜。播种-出苗期虽然需水量很小,但非常关键和重要,此时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5%。充足适宜的墒情是保障玉米出全苗的主要因素,播前要求充足的底墒,如墒情不足,播后要及时浇水补墒。出苗-拔节期玉米需水量较小,对干旱的忍耐力较强。春玉米区的适当干旱,还有利于蹲苗。拔节-大喇叭期玉米生长加快,需水量增加,应适当保障玉米的水分需求。大喇叭期-灌浆高峰期约30 d时间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特别是吐丝前后是水分敏感期,严重干旱将造成卡脖旱,难以抽雄,授粉结实不良,导致空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这个时期若遇干旱一定要及时灌溉,保证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有获得高产的可能。灌浆后期-成熟需水量减少,但干旱影响粒重。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水分都十分敏感,干旱或水分过多均对玉米正常生长十分不利。

1.3光照需求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最适日照为12~15 h,一般需求为8~12 h。晚熟品种一般比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更加敏感,南方培育的品种比北方培育的品种更为敏感。如果将偏南地区的品种种植在北方,伴随日照加长、气温降低,玉米的生育期也会延长,玉米植株随之充分生长,最终产量也会得到较高提升,反之则会降低玉米产量。可见,光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 气候变化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2.1气候

无论是哪种农作物,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且农作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玉米也不例外。气候变化对玉米从播种、出苗、拔节等环节都有重要影响,气候稍有变化就会导致产量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范围内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全球温度升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光照、温度、降水等农作物生长所需条件都有所改变,给农业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玉米生产方面,气候条件变化—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变化、极端天气频发,都对玉米的播种、产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农作物病害、虫害及杂草产生一定变化,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2.2水分

气候变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全球范围内降水量减少。据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夏季减少最多,春季次之,秋季降水量有所增加,冬季变化不明显,整体上仍呈减少趋势。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全年降水量明显减少,其他地区有所增加,但增加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降水量变化十分明显。而水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如此明显的降水量变化,势必导致玉米生产、种植、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有些地区会出现绝产现象。因此,笔者建议适当调整我国粮食种植结构,降水量充足且温度适宜的地区,可适当增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反之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以保障当地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口粮问题。

2.3光照

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带来的光照变化,对植物物候已造成显著影响,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也会引起土壤因子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等发生变化。根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广西雁山楝树春季物候期展叶盛期出现偏迟,比常年平均偏迟4~20 d,开花盛期也出现偏迟,比常年平均偏迟3~15 d,秋季气温偏冷,叶全变色期和落叶始期则提前。黄淮玉米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都发生过因日照时间减少而减产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光照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之大。玉米生育期内若阴雨等天气时常发生,光照不足导致玉米产量直接下降。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速率、光饱合点等具有显著的影响。强光下植株具有较高的呼吸速率,且物质生产能力较高。如果玉米生育期间,太阳总福射减少1 KJ/cm2,玉米生物产量也会随之减少337.5 kg/hm2。已有试验表明,在玉米成熟期若能增加日照时间10 h,玉米产量会大大提升。

3 小结

温度、水分、光照对玉米的生长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进而会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产生影响,玉米作为全球三大农作物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大部分人口的主要粮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产量若发生变化,对全球粮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该文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粗略分析了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宜条件,以及气候变化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够对我国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S513

A

1674-7909(2016)02-22-2

猜你喜欢

需水量降水量光照
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春光照瑶乡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帕满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