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016-02-21王徐富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史化学防治玉米螟

王徐富

(黑龙江省青冈县民政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绥化 151604)



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王徐富

(黑龙江省青冈县民政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绥化 151604)

摘要:玉米螟也叫做玉米钻心虫,是玉米常见的一种主要害虫,且能够广泛发生,面积较大,危害逐渐严重。危害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幼虫蛀茎,导致茎无法正常输送养分,且容易出现风折,导致产量严重降低。另外,茎秆被虫蛀后会出现伤口,从而容易被其他病害侵入,如玉米穗腐病,必须加强防治。

关键词:玉米螟;生活史;危害特点;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1危害特点

玉米螟主要是通过幼虫钻蛀来损害玉米植株,从卵块孵出的初龄幼虫能够爬行到玉米的心叶中,并在此处集中,开始蛀食柔嫩心叶,将其咬穿,导致展开的玉米叶上形成一排排整齐的小孔,这也是玉米螟导致的典型症状。另外,幼虫集中到心叶的过程中,会沿途对叶片上的叶肉和表皮进行取食,导致表皮呈半透明状,并形成大量的白色斑点,这是幼虫开始危害玉米心叶的重要标志,且此时玉米植株通常处于喇叭口期,及时采取喷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玉米植株雄花抽出后,幼虫就会钻入到雄花去破坏,通常会导致穗基部发生折断。雌穗抽出后,幼虫又开始转移到雌穗,并不断取食嫩苞叶和花丝,还会蛀入到穗轴,或者损害幼嫩的籽粒。还有一些幼虫会通过茎秆和叶鞘间蛀入到茎部,并在虫孔外出现锯末状的虫粪。幼虫会不断取食茎秆的髓部,导致茎秆容易被大风吹折。玉米植株受害后会导致青枯早衰,籽粒不饱满,部分穗甚至没有籽粒,导致产量明显减少。

2物理防治

采取秸秆还田,既能够将玉米螟虫源消灭,还能够作为有机肥。通常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秸秆还田,即可在秋翻前粉碎秸秆并在田间地面撒布,之后与秋翻相结合使其被翻入土壤中;还可粉碎秸秆添加适量的马粪、人粪尿进行堆积发酵,在春季与作垄相结合在土壤中施用,从而能够将大量的越冬幼虫杀死。另外,根据玉米螟具有的趋光性,可在玉米田间安装高压汞灯或黑光灯对成虫进行大量诱杀,能够使田间落卵量明显减少,且简便有效,成本低,效果良好,同时不会损伤天敌。在越冬代成虫的发生期,可在玉米桔秆集中的村、屯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安装400W的内镇式汞灯,一般每村安装3~5盏,灯间距控制在160m左右。汞灯通常安装在提前准备的三角架上,并固定灯头,还要配合在三角架下修建一个捕虫池,灯头与水面之间保持16.7cm左右的距离。捕虫池一般呈圆形,直径在1.2~1.5m,深度为0.3m,还可在池壁和池底铺上一层塑料布,防止漏水,或者建设水泥池,池中添加2/3左右的清水,同时放入洗衣粉50~100g,每天将诱死虫捞出,注意每3天进行1次换水,且要重新添加洗衣粉;从6月下旬开始开灯,到7月末再关灯,一般每天20时开灯,第二天4时关灯,雨天也照常。

3化学防治

药剂封垛,主要在玉米螟化蛹羽化将其消灭,从而彻底消灭虫源。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玉米秸秆的垛上喷施经过800~1000倍稀释的80%敌敌畏乳油液,并进行全面封闭。注意施药至少经过10天,玉米秸杆才能够用于饲喂。

颗粒剂防治,对于不同地区,防治适期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玉米处于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进行投药。一般每公顷可使用1.5L 40%西维因悬浮液,并添加细沙45~60kg进行充分混合,或者每公顷使用3.75kg杀螟灵1号颗粒剂,添加75kg细沙搅拌均匀,或者每公顷使用5.25kg 3.5%菊磷颗粒剂,添加45~60kg细沙搅拌均匀,或者每公顷使用30.0~37.5kg甲拌磷颗粒剂或者1.5kg呋喃丹颗粒剂,添加30~45kg细沙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投入到玉米心叶内进行防治。投药可选择使用易拉罐,即在底部打适量的小孔就可用作撒药器,然后装入颗粒剂,逐棵在玉米心叶中投药,能够杀灭隐藏在心叶中的幼虫。此外,可用敌敌畏在玉米穗期进行点花丝,也就是在花丝盛期使用经过600~800倍稀释的5%敌敌畏进行喷雾,由于高粱对敌敌畏比较敏感,要注意远离高粱地,防止引起药害。

4生物防治

以菌治虫,选择使用白僵菌或者苏云金杆菌进行处理,可选择在心叶中期使用苏云金杆菌或者白僵菌颗粒剂将幼虫消灭。可选择自行制作颗粒剂,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在3.5kg砂粒中添加15mL苏云金杆菌乳剂搅拌均匀即可,在每株玉米心叶内使用2g;白僵菌颗粒剂是在5kg过筛煤渣中添加500g白僵菌孢子粉(每克含有50~500亿个)搅拌均匀即可拌匀。另外,每亩(667m2)用250g白僵菌粉与750g陶土混合后喷粉,也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也可选择在早春使用白僵菌进行封垛,也就是在越冬幼虫化蛹前在秸秆根茬使用白僵菌喷粉进行封垛,一般每平方米用量为100g。

以虫治虫,是利用自然或者释放赤眼蜂将玉米螟消灭,且为使田间寄生更多的自然赤眼蜂,可采取种植间作物的方式。比如可在玉米田内间种绿豆,能够使赤眼蜂数量增加。另外,也可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一般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进行第一次放蜂,之后每4~5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3次。每亩放蜂量一般是15000~30000头。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王徐富(1976-),男,黑龙江青冈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065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72-01

猜你喜欢

生活史化学防治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烟草粉斑螟Ephestiaelutella(Hübner)生活史与种群动态研究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