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潇湘胜景的唐宋经典诗歌绘画美赏析
2016-02-20蒋瑞川
蒋瑞川
摘 要:本文从唐宋名家吟咏潇湘的作品中选取《渔翁》、《江雪》、《东山》、《题黄才叔看山亭》、《送友人牧永州》等进行鉴赏,从绘画美的独特视角,深入解析了唐宋名家诗文中所蕴含的简约的构图之美、鲜明的色彩之美、空灵的意境之美,生动再现了钟灵毓秀的潇湘山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文章探索了从文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角度欣赏诗词的路径。
关键词:潇湘;唐宋;诗歌;绘画美
永州、零陵自古一地两名,因潇水、湘江在这里汇合,又雅称“潇湘”。千百年来,为潇湘写诗的文人数不胜数。诗人笔下那富于色彩的词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感染读者的情绪,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潇湘千姿百态的美,将钟灵毓秀的潇湘山水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些名诗共同的特点是体现了“绘画美”。所谓诗的绘画美,就是诗以平面的文字形式表达,但它所展现出来的结构、色彩、意境等,却充满了画的立体美感和视觉冲击。这里试对若干咏潇湘名诗作如下分析。
一、有简约的构图之美
诗人往往采用视点流动、视角变换、散点透视的方式,景随人移,将不同的景物组合到一个艺术画面里,使诗的跳跃性和画的完整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整体而多变的美。唐朝柳宗元到永州担任司马员外郎后作了不少名篇。
如《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首诗讲的西岩指西山,位于永州城外湘江河西岸。【译文】有一个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诗由远及近、由上自下,描绘出朝阳岩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下的奇妙境界。首联是渔翁夜宿西岩,拂晓时却“汲清湘”、“燃楚竹”,诗句的意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第二联销烟升起,红日当空却见不到人,忽然间橹浆之声传来,原来人在青山绿水之中。橹浆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绿得更加可爱了。第三联里渔翁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紧紧相随不忍离去。纵观全诗,景物由低处到高处,再由高处到低处,视点、视角不断变换,由不同的景象组合起来,犹如一个画家在他的画卷上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局,构成了一幅优美明净的山水画。
二、有鲜明的色彩之美
色彩是绘画的关键所在。诗歌也一样,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给人以绘画色彩美的艺术享受。
我们先看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潇水名山《东山》:“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东山是永州城内的一座山,它与前面所讲的西山隔江相望。《永州府志》这样描绘东山:“府城地形高下起伏,冈阜缪绕,郁然耸城之中者,高山为最。联亘于城东隅,故名东山。”远眺东山,山势透迤,嵯峨耸立,古木参天,松柏掩映。【译文】 只知道追逐游览美好的景色而忘记了饥寒,我们惬意地站在和沐春风和西阳夕照之间。最喜欢的是东山放晴后的雪景,好比温软的夕阳红光里涌来座座银山。
这首《东山》诗的意象带有鲜明的色彩:夕照、雪、红光、银山。“寒”是可触之觉,“照”则是可观之感,让读者顿时感受到早春的寒冷与春光的温暖。“软”与“涌”在动静之间,皑皑白雪,将山装扮成银装素裹,以“红”衬“银”,以“银”衬“红”,似乎那红那银是直陈于读者眼前的,经过视觉与触觉相碰撞呈现出一幅春日的傍晚,一抹温柔的夕阳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不断涌来,整幅画充满了色彩美和画面美,让人忘记了时间与空间。
再看杨万里《题黄才叔看山亭》:“春山叶润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仍复白其眉。”【译文】春天满山草木葱茏,枝叶润泽,显得丰满;秋天山中草木凋谢,山石毕现,显得清瘦;雨天的山雨雾缭绕,昏暗幽冥;晴天的山则变得清明葱翠,格外秀美。湖南山色秀丽天下稀珍,而零陵之景钟灵毓秀更是其中翘楚。【注释】 白其眉:《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诗中借以称赞零陵的山色之美在全湖南也是首屈一指的。
诗人用“春”与“秋”、“雨”与“晴”、“润”与“瘦”、“黯”与“秀”,活泼而生动的勾勒出潇湘之山四季变换、多姿多彩的美景。再借用“白其眉”的典故,点染出潇湘的奇山在整个湖湘中是首屈一指的,恰到好处地写出潇湘山水之特美。
三、有空灵的意境之美
传统绘画讲求立意和形神兼备,强调在写形的同时要表现出精神气韵、意境和诗意。诗词也如此,只有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在形似上求神似,才能真正达到了意境两浑的高度。
试读唐柳宗元描绘冬天潇湘之景《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该诗以极其简练的文笔,仅用“山”、“径”、“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寒江雪”,就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幽僻的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对于此诗,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历代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出神入化的江天雪景图。而通过具体描绘出来的实境,寄寓着某种人生理想境界,则把读者带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去品味人生的况味。
又看唐刘禹锡《送友人牧永州》:“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孝若归来呈赞后,孟阳别后有山铭。兰陔旧地花才结,桂树新枝色更青。为报儒林丈人道,如今从此鬓星星。”
【译文】零陵香草漫山开遍了郊野之地,凤雏展翅飞入如绿色屏风的山林。老友之子韩宾就如著《东方朔画赞》夏侯孝若、著《剑阁铭》的张孟阳一样才学非凡。老地方兰花花期刚刚结束,桂花又抽新枝青翠欲滴。为实现博学儒士者的理想抱负,从现在起到华发丛生都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诗中将“满”、“入”、“结”、“青”诸多色彩调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丽、充满希望的画面,与“鬓星星”相对应,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更借用“孝若”、“孟阳”的典故,烘托出对友人的关爱之情,鼓励彼此为了理想与信念哪怕是白了头也不动摇。诗歌通过精心取景和别具匠心的安排,使画面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具有完整融合的意境。
潇湘,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陆游说“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偶读旧稿有感》),欧阳修也说“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咏零陵》),确实如此啊!
参考文献:
[1]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康震,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中华书局,2010.
[3]刘翼平、杨金砖主编,零陵文化丛书,和平出版社,2007.
[4]张泽槐主编,舜帝陵诗文选,方志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