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农村信息化实践与思考
——以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克提其村为例
2016-02-20黄建全卡哈尔曼胡吉马伊尔阿布都热西提伊力亚尔达吾提江阿不都瓦依提艾力王平高庆伟李新波马建军
黄建全,卡哈尔曼·胡吉,马伊尔·阿布都热西提,伊力亚尔·达吾提江,阿不都瓦依提·艾力,王平,高庆伟,李新波,马建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住疏附县萨伊巴格乡阿克提其村工作组,新疆喀什844199
南疆农村信息化实践与思考
——以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克提其村为例
黄建全,卡哈尔曼·胡吉,马伊尔·阿布都热西提,伊力亚尔·达吾提江,阿不都瓦依提·艾力,王平,高庆伟,李新波,马建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住疏附县萨伊巴格乡阿克提其村工作组,新疆喀什844199
当前,南疆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广大农民用不上、不会用、不愿用、用不起信息技术的现象仍很普遍,加上语言沟通困难,城乡数字鸿沟仍然明显。因此,推进南疆农村信息化普及,推广成本低、农民易于接受、参与程度高,有利于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农民信息供给和获取能力,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克提其村为例,以开展“访惠聚”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展一系列信息化活动实践,分析了当前南疆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开展南疆农村信息化的意见和建议。
南疆;农村;信息化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手段,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提高农业的精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产品流通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农村信息化是“互联网+“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包括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农业经营的网络化、社会管理的高效透明和农民技术服务的灵活便捷。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定过程。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信息化高度重视,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农业信息化建设,强调“信息强农”的农业发展战略方针。按照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在南疆推进农村信息化,还可以通过拓宽正面信息的传递途径、加大正面信息的传递,方便农民获取正面信息、挤压负面信息生存空间,推进去极端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使农民切实受益,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1 主要做法
推进农村信息化,关键是要立足使农民真正受到实惠。自治区农业厅住疏附县阿克提其村工作组,在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对在南疆推进农村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1 建设电子大屏,打造一个综合宣传平台
工作组自筹资金10万元,在村委会安装了一个电子大屏,在傍晚开始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歌曲等节目,吸引了很多村民到村委会观看,把更多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人聚拢到村委会周围;播放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讲座视频,提升了村民科学种田的水平;组织民间老艺人成立村文艺队,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在电子大屏上播放村民文体活动影像,活跃了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先进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双语水平。实时播放周边地区用工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科学引导农民种植。
1.2 筹建电子沙盘,打造一份动态民情地图
通过2个月的入户走访,将全村所有农户走访一遍,为每户农民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电子档案,并通过无人机航拍和定位,构建村电子沙盘,将入户走访采集的信息、图片录入电子沙盘,采用不同的标识标记重点户重点人员、不放心户不放心人员、放心户放心人员以及贫困户、科技示范户以及流动人员状况等内容,并可以随时更新调阅。目前正在筹划开发相关手机APP,以便快捷查看民情信息。
1.3 发放多媒体卡,打造一个科技入户新渠道
工作组充分利用农业部门优势,将相关农业科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以电子书、视频等方式固化到多媒体卡中,为了增强收听效果,采取音乐与农业、法律知识相互编辑,农民在收听音乐的同时,接受现代知识教育,寓教于乐,提高农民学习兴趣,成为在农村开展去极端化教育的又一生动教材,新疆农业厅住阿克提其村工作组共向农户发放多媒体卡400多张,使农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随时学习有关知识,打造科技入户新渠道,打通了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受到农户一致好评。
1.4 利用新兴媒体,打造一张正能量传播网
全村人口中,年轻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多,个别年轻人因为在手机上收看、存储、传播暴恐音视频,思想受到严重污染,参与到暴恐活动而被收押、判刑。针对这一情况,动员由村团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牵头,利用微信、QQ新兴媒体,组建本村年轻人为主的微信群、QQ群,及时发布正能量信息,去除极端化思想,通过正信挤压,文化对冲和法制约束,坚决打赢与宗教极端势力争夺年轻人的硬仗。
1.5 落实“两好机制”,打造一支信息化队伍
一是帮助基层加快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大正面信息收集与整理,结合村实际情况创新正面信息传递渠道,加紧占领农村信息传递新高地;二是加大对村干部、党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现代的信息传播理念和手段,走向正面信息传播的前台;三是健全完善负面信息动态收集研判应激机制,公布负面信息举报方式,定期进行分析研判。
2 重要启示
2.1 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宣传
从一年来的“访惠聚”活动实践来看,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没有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纳入工作范畴,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以阿克提其村为例,住村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在了解民情的同时,收集到每一个农户的家庭经营、生产情况、固定资产等信息,然后整理成电子档案,借助无人机航拍,建立了一套民情地图,可以有效而及时地反映农村各方面情况,从而为村级管理、土地确权、农民信用等级评价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由此推广到乡镇、县市,必将为各级党政更好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完整的农村信息资源。
应当看到,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不断建设,“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在农业、农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去极端化,应对三期叠加严峻形势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和优先选择。”信息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历史潮流,只有顺应这一潮流,积极参与并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南疆农村的长治久安。各级党政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打造“三农”工作亮点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当前“三农”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更是推进去农村极端化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对此,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宣传,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在农村中的作用,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信息化在农村、农民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短信、微博、微信等媒体手段,加强对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和提升重要意义的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关注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加强农民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网络风险防范能力。
2.2 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基础打牢了,农业信息化才能顺利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不仅仅是添置几台电脑、增加几台电视,更重要的是要普及农村信息化网络,提高农民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加快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库建设,由于南疆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能力不高,购买能力弱,农村家庭拥有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电视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光纤网络、4G上网、ADSL上网入户率低。截止目前,阿克提其村468户村民中,有电视机398户,计算机13台、手机515部、座机电话30部。村主干路统建有广播喇叭7个。阿克提其村所在的萨依巴格乡只有2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线路维护。特别是受制于语言文字的限制,农民中懂汉语的很少,农村电子商务几乎是空白,这些都是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目前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要依靠政府,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增加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应当看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仅靠某一个部门是难以收效的,必须是政府抓总,协同推进。全社会要在为“三农”服务的总目标下,建立起部门协作、公私共建、政府和企业联办的新型机制,整合和集成各种优质资源,加快通讯设施和宽带网络以及信息资源向南疆农村延伸。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发展不同特色的信息服务模式,促其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具体来讲,要在电视接收设备、家用电脑、数字或有线电视收费上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农民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同时,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思路,努力实现宽带网络村村通。及时有效地把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
2.3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能力
在南疆农村,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双语水平较低,与外界沟通相对困难,广大农民用不上、不会用、不愿用、用不起信息技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以阿克提其村为例,全村共有人口2 102人,农村劳动力945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5人,初高中学历825人,小学及以下学历115人。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全村大部分手机用户还没有用上智能手机,手机的功能仅仅是接打电话,依靠手机终端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在线支付、实现智能生产、在线管理的能力还很低,人员少之又少,因此,提高南疆农民信息化能力迫在眉睫。
农民是实施农村信息化的主体,要把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根本大事抓紧抓好。深入调研农民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各类需求,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切实符合广大农户的实际需要。尤其要抓好农民手机使用与上网基础知识培训,以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充分动员各类资源参与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和提升,借助现有农业培训项目,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尽快增加相应课程,将农民信息化能力提升纳入培训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电话、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手段与网络课堂、手机短彩信、微博微信等现代手段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培训。充分调动手机厂商、通讯运营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培训农民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获取信息,阅读电子出版物,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等,创建由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的培训模式,发挥相关企业在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中的市场主体作用,动员相关企业等共同开展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工作。
2.4 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南疆农民的需要
农民是市场经营主体,农村信息化为农民提供了政策、科技、市场支撑,必然会带来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让农民的农副产品、旅游资源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入更大范围的市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对农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根据南疆农村特点,向农民提供准确、实用的信息,却是各级有关部门深刻研究的问题。今年,住村工作组在农村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农产品供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疆的很多优质农产品不再是供不应求,大量农产品存在卖难的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南疆农村实际的信息化之路和信息化产品。
目前农民中拥有计算机的比率还很低,加之汉语使用程度低,当地电视、广播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利用好传统传播媒介,在此基础上,向农民奖励或赠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卡都不失为向农民推进信息化的有效手段。这些电子产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远远超过同类价格的书籍产品,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易于接受,是探索农村开展去极端化的有益之路。当然,新的信息化产品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只要加强技术防范,切实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防攻击、防篡改,搞好网络和信息系统监管,就会防止风险发生。
3 几点建议
3.1 建立一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访惠聚”走访入户收集到的农户信息,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信息、在线办事等功能于一体,使之为广大农民和职能部门交流互动的便捷渠道和重要平台。
3.2 创建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站
通过添置电脑等设备,使之成为集村民双语培训,上网查询、上网购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3.3 推广一批农业信息化项目
强化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开展“数字大田”、“设施园艺”、“数字规模养殖”、“数字农产品市场”等试点示范。建设农村智能农情监测点,实时监测粮食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肥情等,做到部分主要农作物通过监控、采集、预警、查询、诊断、分析、决策、服务,为各级政府及时了解农业生产做好服务。
3.4 建设一支农村信息化队伍
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专业合作社人员、加工企业代表、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大学生村官、职业农民等参加电子商务专项培训,提高网上营销技能和水平。充分依托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把县乡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和提升的依托力量,发挥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信息进村入户和12316服务体系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短平快的农业信息化培训指导。探索一条大容量、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
黄建全(1962年7月—),在职研究生学历,新疆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农业农村信息化。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