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2-20吴永权
吴永权
(兴义市鲁布格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0)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吴永权
(兴义市鲁布格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综合发展能力。其中,种子产业化发展层面就比较重要。基于此,就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作用和发展问题加以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策略详细探究,以期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
杂交水稻的生产发展对我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作用,我国是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和消费大国,加强对种子产业化的科学发展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研究,以期能够保障种子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作用和发展问题
1.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作用
杂交水稻的种子产业化发展,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时代发展要求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所以加强对种子的产业化发展,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供给和销售等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发展成果的转换[1]。在杂交水稻的种子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只有充分重视产业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问题
从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协调管理目标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在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在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和销售方面没有紧密结合,在市场需求层面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很难形成产业化的发展,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呈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应用。
杂交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质量和价格监管方面没有加强。受到利益的驱使,一些人将发展目光投向了种子生产经营层面,为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而使用半成品种子,这样就造成了粮食减产的问题出现,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2]。有的商人为能使得利益最大化,采用倒卖种子的方法来增加种子成本,这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再者,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我国的法律建设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还有着很大的缺陷,在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上还需要加强。在对水稻种子的产业化发展层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系列性的法律条文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使得种子行业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有所提高。
另外,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质量监督能力未得到加强。由于水稻种子的市场潜力比较大,一些不法商人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在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进行违法生产以及对水稻种子进行经营[3]。这些层面的问题对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都有着很大的阻碍。
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优化策略
2.1 加强对杂交水稻种子的监管执法力度
为能保障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就要充分注重相应策略的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相应的策略实施下,能够保障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重加强种子监管力度,在对生产进行规范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对种子生产和品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同时,加强对种子经营的资格准入审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事生产活动,保持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2.2 优化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
在具体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能将服务体系融入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经营当中,增大杂交水稻的种子销售量,有效提高种子的知名度,这样才能促进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要能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构建完善的种子服务体系[4]。这就需要能够满足农民的优质品种需求、信息服务需求、技术需求等。
2.3 充分重视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的发挥
需要在种子协会的工作中,加强种子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制种的意识,可通过当前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宣传下乡等方式,加大宣传种子法的相关知识。同时,进一步提高制种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以及增强规范化的管理能力。
2.4 走联合发展之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杂交水稻的种子产业化发展经营,会向着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方向迈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注重各种优势的利用,将种子的培育和推销等进行一体化的发展,通过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来进一步推进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
3 结语
对于杂交水稻的种子产业化发展,要能够充分注重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只有从方法措施上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种子的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理论层面加强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能从很大程度上对实际的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1]阮爱玲.河南省种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47-48.
[2]刘强.论“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5):169-170.
[3]周枝乾,刘继斌,杨苑.种子企业新型服务营销体系初探[J].中国种业,2009(10):27-28.
[4]赵会薇,李天永,王世彤,等.新时期种子企业发展战略探讨[J].学术论坛,2015(3):109-112.
F324.6
A
1674-7909(2016)1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