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2016-02-20吴丽华
吴丽华 康 倩
辣椒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吴丽华 康 倩
辣椒青枯病是土壤传播的一类细菌性病害,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主要危害蕃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各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快、危害时间长,损失惨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障碍。
1 症状
病株主要表现为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株多在辣椒开花后显症,初期仅顶部叶片萎蔫下垂,下部叶片出现凋萎,最后中部叶片也凋萎。病菌通过作物根部的伤口侵染,侵入作物后进入维管束,并通过增殖堵塞输导系统,使水分不能进入茎叶而引起青枯。病茎褐变,能从病部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病菌一经进入维管束,就很难清除,因此,生产上防治青枯病,预防是关键。
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植株伤口或由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叶片萎蔫。青枯病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 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因此,久雨或大雨后转停,气温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跃,病情发展迅速。
3 发生原因
1)辣椒、蕃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源基数加大,利于青枯病流行。
2)苗期植株生长细弱,抗病能力差。
3)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雨后遇高温利于发病。
4)耕作中人为造成植株茎基部或细根部伤口,为病菌潜入植株提供条件。
5)防治不及时或药剂不对症,造成青枯病蔓延。
以上原因都会导致茎的营养输导组织感病,影响水分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引起青枯病流行。
4 防治策略
1)土壤改良。选用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提前做好深翻及高温闷棚杀菌的工作。
2)合理轮作倒茬。实行三年以上有计划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残留量,减轻病害发生。凡前作是番茄、茄子、辣椒的,均不宜种辣椒。
3)选用抗病良种,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生石灰消毒,一般亩施石灰50~100 kg,使土壤pH值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
4)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忌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叶面肥,以培育精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在定植、追肥及整枝等作业过程中,应小心操作,以免造成根部伤口。
6)棚内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烧毁,并
在穴内撒施生石灰消毒。
7)化学防治。土传病害具有潜伏期长、侵染广、蔓延快的特点,在防治上应该以土壤修复为基础,配合药剂喷施与灌根,从根本上解决。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00 mL对水15 kg蘸根,避免种苗带菌。定植后,分别在苗期、定植期、初花期灌根预防,药剂选用青枯立克50~100 mL+大蒜油15 mL对水15 kg灌根1~2次。感病初期,可用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 L,8~10天灌1次,连灌2~3次。注意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期间禁止浇水,如必须浇水,需在浇水前1天和浇水后2天分别再用药1次,以免扩散侵染。
吴丽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植保植检站,邮编714100;康倩,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渭南市华州区分校。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