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2016-02-19周飞亚
周飞亚
陶玉玲这个名字,如今年轻一点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了。不过,只要说到电影《柳堡的故事》里的甜妞“二妹子”和《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人们多半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柳堡的故事》是新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中的首部爱情片,也是陶玉玲与电影的初见。伴随着《九九艳阳天》的旋律,甜美的“二妹子”如一首清纯的田园诗,叩开了不知多少观众的心扉。《霓虹灯下的哨兵》由话剧改编而成,话剧是陶玉玲的老本行,“春妮”这个角色更是为她“量身定做”,她的表演因此愈加纯熟。
如今,当年的“二妹子”已是耄耋之年,满头华发。但她笑容中的质朴清甜,仍然依稀可辨,在岁月磨洗中更添热情爽朗。每次见到她的笑容,我都忍不住感慨:人们一定很难相信,这样的笑容会出现在一个事业上历经坎坷、至今还在与癌症做斗争的老人身上吧?
对于电影,陶玉玲其实一直抱着遗憾。
她的演艺事业,在《柳堡的故事》和《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就达到顶峰;而由于在“文革”中被迫离开银幕,错过黄金年龄,她再也没能得到超越这两座顶峰的机会——当然,这仅仅是从作品的知名度来说的,就演技而言,陶玉玲一直在不断超越自我。
1978年,陶玉玲被调进八一电影制片厂。在44岁时重返演艺界,昔日明星的辉煌早已是过眼烟云,陶玉玲不得不从最不起眼的配角重新做起。但她不在意,有戏就演,对每一个小角色都非常认真。正应了演艺界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怀着这样的心态,陶玉玲的演技在不知不觉中沉淀着,其后,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中大放光芒,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直到今天,陶玉玲也没有停止她的演艺生涯。她参演影视剧、参加各种晚会、下部队慰问演出……甚至还赶了一把时髦,参加过一些年轻导演的微电影拍摄。
和从前一样,她不挑剔角色,不在意报酬,只图“演”得开心:“我就是喜欢演,愿意演。再说也没法挑呀,老太太要是当主角谁还看啊?”她幽默地开着玩笑。“我就是在文艺方面多吃了几年饭,只能通过这些发挥余热。只要对社会还有点用处就好。”
陶玉玲年逾80的生命,是从病魔手中抢来的。在60多岁的一次体检中,陶玉玲被诊断为上颚恶性肿瘤。而她抗癌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以健康人的心态和节奏投入工作。
手术之后,陶玉玲有4个月不能说话,直到现在,说话偶尔还会导致她头部胀痛。并且,由于手术破坏了唾液分泌的功能,她平时必须频繁地喝水,这也严重影响了她的演出。一次,有一个话剧团排演《雷雨》,邀请她出演鲁妈这个角色。这类经典剧目,是她一直特别期待的。但是,思量再三,她还是拒绝了。
还有一次,她和导演翟俊杰参加朗诵表演,读着读着,突然说不出话了,怎么努力都发不出声音,她只好歉意地示意翟俊杰一个人把剩下的部分朗诵完了。从此以后,陶玉玲再也不参加集体朗诵,“万一再出什么状况,太对不起队友、对不起观众啦!”
“那单人朗诵怎么就不怕了?”我开玩笑地问她。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去年4月,吉林市为筹备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邀请了一批艺术家去参观指导,这里面数她年纪最大,偏偏还就只有她“逞能”,登台朗诵了一首诗。
“单人表演嘛,我感觉不对劲了可以提前结束,不会拖累别人呀。”她眨眨眼睛,大概自己也觉得这个理由说不过去,忍不住大笑起来,“你看,我就是这样!总说不应该参加活动吧,可是也参加了不少了——奥运会、残奥会、春晚……什么都敢上!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到这种时候胆子就壮起来了。”我明白,其实她是太热爱表演了,舍不得与舞台告别。
即使没有演出,陶玉玲的一颗心也挂在艺术上。她常常在上午一个人走到离家不远的电影院,坐下来慢慢欣赏。一来是了解电影近况,二来是看现在的观众喜欢什么。银屏上有很多她熟悉的面孔,是她的朋友或晚辈,看着他们的表演,她感到很亲切。仿佛她自己的生命,艺术的生命,都正通过银屏上那一个个人物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