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真可怕
2016-02-19吴汾
吴汾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
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还是阅历,当然都不是。不要以为读几年书,看几本书就有文化了。不要以为有了硕士博士学位了,甚至在大众媒体上说文解字高谈阔论了就有文化了。因为有的人即使学历不低,但人品不高;有的人见多识广,但少调失教。文化应该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为,是一个人内涵的外在表现。今日看到了一个关于什么是有文化的比较靠谱的解释,说一个人有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换一种表达,应该是自省、自觉、自律、自爱而不自私吧。
看似简单的几个词,说起来容易,做到怕是真不易呢。因为在我们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自省、不自觉、不自律、不自爱却很自私的人,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旁观者都汗颜了,偏偏当事人还不自知。物质文明了精神也要文明,有俩钱了能出门旅游了,不能行为举止还没进化停留在不文明的时代。诸如电视讲坛上不求甚解地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曲解,广场舞大妈对周边环境听觉视觉感觉的全方位扰民,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的不守交规胡乱穿行,餐厅里食客的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在公园建筑古迹百年树木上的涂鸦刻字,在车辆行驶中打开车窗抛撒垃圾,随地吐痰,用过公共洗手间的马桶后不冲水,让自家的宠物街边随地大小便,在国外旅游为了捍卫自己所谓的权利竟高唱国歌丢人现眼……
与前边提到的那些让人深恶痛绝的不文明相比,另外一些事也许只能算是缺少了约束的自由或是少了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吧。早高峰的公交车上,有享受着凭老年证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老人拉着购物车或是手提一袋馒头几棵大葱,售票员同志会热心的提醒给老人让座,担心老人摔倒。公交车就是为大众服务的,老人当然有乘坐的权利。但采买之类的不是特别有时间要求的事,是不是可以在平常的时间或者住家附近解决?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愿意什么时候去买,到哪儿去买是我的自由。那么好吧,不过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这种自由应该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要替别人着想的,这种事是不需要别人提醒的。
法律应该是社会道德的地平线,既然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不触犯法律,可不可以每个人再把自己的道德准绳抬高一点。“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别人最好也别麻烦我。”这句话乍听是冷漠,细想是自觉。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世界就少了许多麻烦。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尽量不吃闲饭,不看冷脸;不掩己拙,不贪便宜;不失童趣,不露媚颜;不笑人穷,不欠人钱;不求人喜,不招人烦,应该是文明社会文明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