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2-19蔡劲松
蔡劲松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涉及英语阅读方面,《英语课程标准》是这样提及的:“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为了达成或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如何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笔者就此谈谈以下几点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从小学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就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洋思模式”,帮学生制订预习提纲。如在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笔者给学生制订了预习提纲:①跟复读机听读单词和对话;②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人、事和物;③简单记忆一些单词等;④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后,笔者又给学生制订了新的预习提纲:①听配套的英语磁带,自学课文中的陌生单词、词汇,消除“拦路虎”,自觉默写单词;②自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和内容;③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明确听课目的,师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解决时更具有针对性。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表明学习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但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注意力高度集中,坐姿正确、读态端正;②不要用手指或笔“指读”;③坚决避免“回读”现象;④在阅读活动中尽量默读,提高阅读速度;⑤养成快速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阅读,从逐字逐句阅读过渡到“扫面”阅读;⑥学会猜测词义,不能遇到生词或短语就停下来,而应尝试联系上下文来猜测词义或者理解词义;⑦学生自觉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只要学生坚持训练阅读,就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益,教师应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做到“鱼渔兼顾”。如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读中思考,寻找答案。这样既能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又能提高阅读和解题的速度;其次,学生要学会紧扣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来阅读、领悟文章,注意阅读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句,以及每个段落的开头句。如果学生能紧紧抓住句子的关键词和段落中心句,就能快速地理解课文,从而提升阅读速度;第三,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思想,坚持读完整段或整篇文章,然后理解文章;最后,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词汇、短语意思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的线索或根据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等,来猜测阅读材料中碰到的陌生词汇和短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