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育课,开展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02-19李盛春
李盛春
农村留守学生因长期缺乏有效的监护和与父母的沟通,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体育教学不但要发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还要重视并挖掘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帮助广大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陪伴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开展趣味体育游戏,减轻农村留守学生的焦虑感
运动能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舒缓身心,而且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散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使学生自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据研究显示,有些体育运动还可以有效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可减轻焦虑症;健美操、游泳、爬山、溜冰等运动有利于强迫症的治疗。
趣味体育游戏兼具体育活动和游戏的优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同时还具有趣味性和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结合本地传统体育活动和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欢乐的氛围、有趣的肢体运动,容易冲淡留守学生的焦虑感与不安感,使他们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和寂寞,体验更多的快乐。
二、组建体育兴趣小组,消除农村留守学生的孤独感
农村留守学生因为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所以缺乏亲密的亲子互动,容易感到孤独、寂寞。集体性的体育运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员间能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相互感染,易于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各种体育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各项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并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履行团队成员的义务,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消除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三、开展体育竞赛,提高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比一般学生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与无奈,他们有时非常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因此,教师每学期都应有计划地利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组织一些跳绳比赛、各类球赛、田径赛等体育竞赛活动,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加。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注意:第一,要详细策划竞赛,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目的;第二,按能力把学生分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即使失败了,也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第三,通过活动,来指导学生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第四,通过体育竞赛,鼓励学生敢于拼搏,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留守学生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乐观豁达的人。
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教会农村留守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使学习得到成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优秀运动员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励志故事,鼓励留守学生坚持日常体育锻炼,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学生的人格
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课教学和讲述各种体育故事,引导留守学生正确看待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理解父母表达关爱的方式,使他们对父母、社会心存感恩;还可以从生活点滴做起,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品质,弥补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忙领器材、收器材、整理体育场地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关注这一群体的发展,尽可能为广大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