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州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2016-02-19马生敏金万洋曹红军徐红霞
马生敏金万洋曹红军徐红霞
(1.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2.灌云县四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灌云 222200;3.灌云县杨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灌云 222241)
连云港市海州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马生敏1金万洋2曹红军2徐红霞3
(1.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2.灌云县四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灌云 222200;3.灌云县杨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灌云 222241)
做好小麦病害防治,对于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依据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详细分析致病因素,提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病症;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海州区地处江苏省北部连云港市,行政区域面积6.97万hm2,其中农田面积3.33万hm2,属典型的农业区,粮食种植结构以稻麦、玉米为主。因此,做好小麦病害防治,对于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植效益,改善粮食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小麦赤霉病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各个生育阶段均能发生,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引起苗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2 小麦赤霉病病害发生规律
由镰刀属真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病菌在土表病麦组织、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合时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小麦穗部,条件适宜时造成侵染。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要对小麦种子进行风选,选晴好天气晒两三天,以增强种子萌发力,提高种子发芽势,杀死病菌。及时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合理施肥,带足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做到氮磷钾三元素均衡,促进麦苗的生长,适当推迟腊肥的使用时间,控制氮肥使用量[1]。
3.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如济麦系列、烟农系列等。
3.3 化学防治
3.3.1 药剂拌种。小麦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可以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减少病菌量,提高麦株的抵抗力,目前选用的小麦拌种剂有用33%多菌灵·三唑酮可湿粉剂50 g兑水1 kg拌种25 kg或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 mL兑水300 mL稀释后拌种25 kg,晾干后播种。
3.3.2 适期防治。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始花期到灌浆阶段。结合天气变化趋势,做到“适期防治、见花打药”。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用第1次药,施药后6 h内如遇降雨要及时补治。第1次喷药应略早于病害盛发期,对轻病区可防治1次,重病区要防治2次。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5~7 d后用第2次药。
3.3.3 选用药剂。根据病虫种类和抗药性,科学安排用药品种,并注意交替用药。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地区,第1次防治时选用多菌灵复配剂,停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单剂;第2次防治时选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烯肟菌胺等单剂或复配剂,确保防治效果。对白粉病重发田块,结合施用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等三唑类药剂或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药剂[2]。
3.3.4 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使用手动喷雾器667 m2可用100~150 mL药剂兑水30 kg,使用机动喷雾器667 m2兑水15 kg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如有植保专业合作社,采取统防统治,可以节约防治成本,减少农药浪费,提高防治效果。
3.3.5 病虫兼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时,一并施用烯啶虫胺、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可兼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在药剂施用时可加入叶面肥或活力素,药肥混喷,延长最后3张叶片的功能期,为籽粒提高足够的养分,起到保粒增重的作用。
[1]唐洪,彭恒,刘明龙,等.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与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和病粒率关系[J].中国植保导刊,2012(7):10-12.
[2]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等.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499-17500.
S435.121
B
1674-7909(2016)30-91-1
马生敏(1971-),男,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