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2016-02-19蔡莲芝蔡连文
蔡莲芝蔡连文
(1.平原县农林局,山东 平原 253100;2.平原县王凤楼镇政府,山东 平原 253100)
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蔡莲芝1蔡连文2
(1.平原县农林局,山东 平原 253100;2.平原县王凤楼镇政府,山东 平原 253100)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叶部性状均与种植密度紧密相关。出于优选优育的考虑,借助试验法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于叶部性状的影响强于灌浆速率。
玉米;种植密度;叶部性状;灌浆速率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相关部门对于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紧密相关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人们对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的原理依旧存有疑问。在此背景下,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此次研究采取试验法,试验对象为玉米杂交种M103,开始时间为2014年6月24日,地点为某试验田。
2 研究过程
此次试验确定的5个密度依次为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4次重复。试验期间,玉米种植行距为66.7 cm,区长1 000 cm,田间管理方式与大田无异。
性状调查方面,此次试验以测定叶面积、光合势、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为主。其中,前3项的测定方式为:首先,于苗期在各个区组分别选择3个点,并于每一点的位置各选3株玉米进行标记;其次,于各个生长期分别测定标记株的叶面积,之后进行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的计算。相比而言,测定灌浆速率的方法稍显复杂:在吐丝之前,于第4次重复的全部区组中各选植株进行标记(所选植株的散粉期统一),并于授粉后按照5 d一次的频率定期取样,每次选择的果穗样本数量为3个。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试验时选择的籽粒均位于果穗中部,每次50粒。测量由专业人员负责,项目分为籽粒体积、干质量、鲜质量3项。其中,对籽粒体积进行测定时采用的方法为排水法。在测量完成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含水量及灌浆速率的计算。
3 结果分析
3.1 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的影响
在叶面积方面,在种植密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单株叶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群体叶面积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在6叶期至盛花期,叶面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种植密度对叶面积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种植密度加大时,单株叶面积与群体叶面积出现的相应变化分别是降低、升高;在盛花期此种影响达到顶峰;盛花期过后,虽然此种影响在逐渐衰减,但依旧非常明显。所以,种植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可归纳为:单株叶面积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而加大,群体叶面积则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在叶面积指数方面,在种植密度存在差异时,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叶面积的变化情况是一致的。在6叶期至盛花期,叶面积指数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种植密度差异对其的影响非常大,二者升降趋势统一。此种影响同样在盛花期达到顶峰,需指出的是,叶面积指数也在同一时期达到顶峰。在盛花期过后,叶面积指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种植密度的影响作用仍旧较为显著。
在光合势方面,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种植密度对光合势产生的影响一致于叶面积变化趋势。在6叶期至盛花期,种植密度对单株叶片与群体叶片光合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别:当种植密度增大时,二者的变化趋势依次为降低、升高;在盛花期,此种影响达到顶峰;之后二者的光合势均呈下降趋势,但种植密度的影响作用仍旧不容忽视。
3.2 种植密度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此方面的研究分析思路为:将测量的籽粒干质量与计算所得含水量等数据绘制成图,之后通过观察进行归纳。鉴于分析思路与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的影响的分析基本无异,此处不再逐一罗列,仅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种植密度对籽粒含水量以及含水率并无明显影响,但却会对籽粒干质量、灌浆速率产生影响,在种植密度较小时,籽粒干质量增幅大于种植密度较大时,也就是说,种植密度小于籽粒干质量积累更为有利;同时,种植密度对籽粒灌浆前期的影响大于后期,仅就灌浆速率来讲,种植密度小时,灌浆速率相对较快。
综上所述,在玉米种植中,种植密度对于叶部性状的影响强于灌浆速率。
S513
B
1674-7909(2016)2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