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ERP中开展信息化内部审计的探讨

2016-02-18杨玉霞袁征邝佳雯

中国总会计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

杨玉霞++袁征++邝佳雯

摘要:2007年起,部分医院率先引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干扰因素,提高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初步探索了在ERP中设置内部审计模块,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绩效薪酬审计、盈余管理等审计项目,说明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对提高医院的审计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ERP 信息化 内部审计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医院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信息化应用越来越深入,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与业务运行的神经系统。借助信息化进行日常管理和内部审计,实现管理和控制的有效结合,ERP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ERP管理定义

ERP是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Garter 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它是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二、医院ERP实施现状

ERP不只是一个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更是融管理理念、管理流程、信息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它一般包含财务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物流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具有统一的业务流程配置,能够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无缝集成。目前,ERP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升级,基本实现了过程管理和各环节的追踪优化,能够实时反映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并在有效整合各项资源的基础上,为医院全面运营分析及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数据支持。

三、医院审计形式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审计对象不同,但各有特点。对医院开展的审计主要是政府审计,一般以财务收支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绩效审计因有诸多专业问题而受限制。

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各隶属部门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借助其了解本行业高风险领域,熟悉内部管理方式、文化氛围,具有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开展绩效审计方面效果比其他各种审计形式有优势。通过绩效审计,监督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四、ERP中开展内部审计项目

在计算机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内部审计对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而是储存在电脑硬盘里的二进制数据,这些数据无实体、易修改,且修改不留痕迹,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内部审计,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在ERP中增加内部审计模块,设置标准化审计流程,统一的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审计文书标准格式。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开展大型设备绩效审计、投资决策审计、单病种诊治绩效考核等审计项目,对医疗技术服务和医院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目前,三级医院资产中70%以上是固定资产,医疗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的30%-50%,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对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和成本回收情况进行管理及评价相当必要。

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一般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一般包括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它通过一些基础数据得到,如设备价格、设备使用情况、收费标准、年工作量、医疗消耗等各种成本。社会效益方面因没有量化数据,主要依靠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如病位及病情诊断准确率等。绩效审计如果在设备使用后2-3年后进行,这时就需要收集较多数据,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检查无暇顾及一些数据的提供,一些事后数据因未保存而不准确,使绩效审计效果不佳,无法起到绩效考核作用。

为了保证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在设备购置时,既把该设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购买价格等信息数据储存到ERP固定资产模块中,设置绩效基础指标和计算函数,计算机自动储存和计算设置数据。每月提取工作量等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设备绩效情况及分析,迅速获取数据,提高审计速度和效果。对医疗设备的绩效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价,达到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二)绩效薪酬审计

医院的临床、医技、医铺等部门,因工作性质不同,岗位各异,使得工作成果统一不易量化,而考核系数简单的统一或系数设置不当,又会使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者会引起人才流失。对绩效工资的分配,医院会计准则没有出台统一的实施办法,国内各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设计的,核算程度不尽相同,在指标设计上存在不合理性和片面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因缺乏权威统一的定岗定编依据和标准,成为绩效工资考核和管理的难点,同时也成为审计难点。

在ERP中开展绩效薪酬审计,收集审计期间内各时点的业务数据和间接费用,通过对间接费用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合理的分摊,统筹分析各部门薪酬发放水平和合理性。按比例重点抽查一些部门和人员,审查拉开薪酬差距、分配核算不准确的原因,分析导致职工薪酬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对医院绩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审计评价。针对绩效考核不足现象提出改进意见,修正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和分配方案,对科室和人员工作业绩进行公平的考核。提高薪酬绩效考核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改善医疗服务,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人员报酬的公平,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好地为实现医院管理目标服务。

(三)盈余管理审计

政府对医院的公益性要求使得公立医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管理层也不希望报表上有较多的收支结余,出于管理和申请财政经费的利益动机等原因,也经常把收支结余“管理”成负数。盈余管理实际上是通过财务手段改变收入支出配比,达到管理目的的财务报告,也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经济决策时没有价值。内部审计因自身的地位,在审计时处于两难境地。

财务报告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理过的财务报告会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开展盈余内部审计时,可在ERP审计模块中,导入审计期间与盈余相关所有数据,对不符合财务规定的项目进行调整,利用信息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计算出真实的收支盈余。以两种情况下得出的财务报告进行差异分析,对医院经营能力、负债情况和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直观地反映出对医院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提出审计建议,不能因小失大,承担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盈余审计使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决策准确化。

(四)风险控制监督

风险预警也就是事前风险防范。在ERP中设置警戒指标和防范风险指标,给每个预警指标设定判别标准和分析公式,通过风险设置进行业务过程风险管理和监控,系统根据判别标准进行预警,这样可适时监督风险点,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准确性,为防范风险设一道防护墙。

在设置风险指标判别标准时可以是单一标准,也可以是阈值,如流动比率的标准值为2,当系统自动算出的值大于2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对药品、材料设置过期和最大剂量等预警,当超过剂量和日期,系统自动提醒并不通过。ERP内部审计系统可以自动收集超标准项目,对风险指标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预测潜在风险,核查风险控制执行情况,评价风险预警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使风险防范管理从事后控制到事前控制,建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日常管理中,可监督和促进经济业务风险指标正常运行,实现业务全过程风险监控。

五、总结

总之,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已渗入到各行各业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为提高精细化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医院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开展信息化内部审计,查找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发现因经营不善、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对医院经济管理做出合理的评价。促进医院制定防范改进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医院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本论文为象山县2014年科技项目软课题论文,课题名称:ERP对医院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C7002]。

参考文献:

[1]余廉.医院内部审计参与医疗设备管理需关注六个环节[J].财经界(学术版),2013,(7):215-223.

[2]李平,洪学智,戴力辉.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1):91-92.

[3]洪学智,赵西卜,吴欣等.治理视角下公立医院审计需求与服务模式完善路径[J].中国卫生经济,2014,(12):106-108.

(作者单位:杨玉霞,浙江省象山县审计局经责科;袁征,宁波市第二医院财务科;邝佳雯,江西理工大学财经系)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