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红谷子栽培要点
2016-02-18王增学张秀芳
王增学 张秀芳
沙河市红谷子栽培要点
王增学 张秀芳
沙河市红谷子是当地御路村传统品种,“色泽金红,晶莹透亮,粘糯芳香,软绵可口,回味悠长”。据《沙河县志》【清康熙】记载:“宋曹皇后往封峦寺修佛殿道经此”,吃了御路的小米粥,非常好吃顺心,回宫时随身带上小米让皇帝品尝,皇帝食后赞不绝口。从此御路一带的红谷子成为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米”、“宫廷贡米”和太行山的“黄色珍珠”。红谷子小米在中国(廊坊)第十二届农产品交易会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一、沙河市红谷子生境特点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南段东麓,冀南平原西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低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42.7℃。年降水量为538毫米,70—80%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77.2毫米,无霜期196天,年日照时数260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1千卡/平方米。沙河市红谷子主要分布在以刘石岗乡御路村(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4°54′40.15″,北纬36°10′49.52″)为中心的中部丘陵山坡沟谷、高岗区域,总面积3200余亩,海拔100—300米。区域范围内土壤为石灰性褐土轻质壤土和壤土,土层较薄,养分较低,以旱作作物为主,远离工矿企业,面源污染少,适宜谷类、豆类小杂粮无公害生产。
二、沙河市红谷子生理性状
沙河市红谷子是当地传统品种,生育期110—120天。单秆无蘖,直立粗壮,茎高100—110厘米。穗长18—24厘米,穗粗2厘米,丰散穗型,红谷黄米,千粒重2.8克。抗旱抗倒,产量较低,亩产100—130公斤。富含钙、磷、铁、锌、矿物质等16种微量元素,口感好,营养丰富。
三、沙河市红谷子栽培要点
1、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晒2—3天,促进种子后熟,增强种子吸水能力,提高发芽率及发芽势。
(2)拌种。播种前用种子量0.3%的甲霜灵或代森锰锌拌种,预防谷子白发病。
2、适期播种
(1)播期选择。红谷子与当地春谷播期相同。根据谷子生长特性,结合沙河市气候特点,红谷子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个别地块根据雨情、墒情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2)播种方式。播种有机播、耧播等形式。耧播亩用种量1—1.5公斤,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镇压,预防透风跑墒,确保一播全苗。
3、整地施肥
一般基肥结合秋耕一次性施入,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深耕耢平。未秋耕地块,4月前要施肥翻耕完毕。种肥亩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铵7.5公斤,或配方专用肥7—10公斤。播前先将种肥用耧串耩一遍,再播种子,做到种、肥分离,肥料集中,保证根系对养分的充分吸收。
4、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苗出齐后,及时间苗定苗。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株距4—6厘米,亩留苗2.5—3万株,不可过密。定苗时做到留苗大小一致,留壮苗不留病、弱苗。
(2)中耕除草。当地红谷子不用除草剂,通过中耕进行除草、松土、保墒。一般中耕3—4次,分别在间苗或定苗、拔节期、抽穗期进行。第一次中耕要浅,拔节期中耕深度7—10厘米,抽穗期中耕深度5厘米左右。做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
(3)肥水管理
①拔节到抽穗期。出苗后40天左右进入拔节期,及时中耕除草清垄。趁雨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追施尿素5—7.5公斤,结合深中耕,开沟施肥。雨后中耕培土。
②抽穗到成熟期。抽穗期逐渐进入雨季,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涝防倒伏。有条件的可在抽穗、花期、灌浆期进行根外追肥,防止早衰,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4)病虫害防治。当地红谷子主要病害是锈病,生长后期进入雨季,湿度大,易引起发生。可用戊唑醇、三唑酮进行防治。害虫主要是粘虫,可用氯氰菊酯、氯氟菊酯防治。
5、收获储藏
当红谷子上部叶片黄绿,下部叶片变黄,谷穗坚硬时,即进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要及时收获。为保证产品质量,收获、加工、储藏环节注意防止污染。上市采用真空包装,保质期限1年。
(作者单位:沙河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