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表征及其思考*

2016-02-18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西安710021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思考文化安全表征

吕 青,刘 营(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西安71002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表征及其思考*

吕青,刘营
(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西安710021)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文化安全问题凸显.民族文化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文化安全是当今时代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最深层次的安全.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所呈现出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维护文化安全以深刻的启迪.文中着重阐释了全球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及文化安全在全球背景下所呈现的表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安全;表征;战略思考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12BZX0I95)

1 何谓文化安全

关于文化安全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公认、权威的概念,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因为“文化”和“安全”两个概念本身的宽泛性和复杂性.但对于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学术界却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即文化安全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国内学者有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这样定义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包括人类、民族、国家、个人等)生存权利、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及其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从而使文化主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威胁、危机和危险”[1].概而言之,文化安全是指文化得到认同、尊重和保护,不存在威胁、危机和危险.这一定义把文化与其主体联系起来,更加注重人类本身作为文化主体的感受,认为文化安全即文化主体安全,因此,文化安全是国家-民族(人民)尊严的体现.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文化,才彰显出其与众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更是一种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他不仅印刻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会对国家、民族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文化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前提和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石[2].文化是否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

“文化安全”由来已久,并非是现当代社会的专有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只是在古代文明史上,由于文化的交流方式往往以军事和经济的入侵和反入侵形式出现,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家和民族中有关文化安全的问题长期依赖并隐藏在军事、政治及经济因素的背后,以不甚突出的国家安全派生因素而存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而文化安全也一直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着.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真正出现和突出表现,是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侵略、东西方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才逐渐演变为现实的、显性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终结,国际社会遭遇全面军事对抗和威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人们开始把目光由关注政治和军事的传统安全观转向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观念逐渐萌生并不断引起广泛的关注.9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提出“文化安全”的命题,其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应对问题.

“文化安全”就是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凸显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是与传统安全观相区别的对国家安全事务的重新理解与阐释[3].由于文化自身的特性,“文化安全”也成为主权国家最深层次的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揭示文化安全在全球化时代的表征,对维护文化安全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平衡与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何以会出现“安全”问题

文化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实践的表现.随着人类的发展,文化对人类自身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到了全球化时代,文化成为决定国家-民族发展或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力量,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影响人类文化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引起世界各国对文化的重视.而文化安全也开始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传统安全的遮蔽下彰显出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家-民族既要不断挖掘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创造力,发挥文化的积极功能,使自身文化和身份得以存在和延续;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加剧的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寻求解答文化安全现实问题的“良策”.总之,全球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类的生存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1 文化商业化

用文化商品推进贸易战略,是强势国家惯用的经济手段.如美国借助于经济手段把美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是美国的一种文化战略.大国之所以为大国,不仅在于他的物质总量,更在于这些物质所能转换的力量及其发挥的空间总量.一个大国如果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理念,不仅很难成为世界领袖大国,而且也无法保障自身文化安全所需要的国家环境.仅仅是影视一项文化产品,文化商业化给美国强势大国的地位和文化霸权所做出的贡献可见一斑.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美国影视产业量只有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而且视地区与国家不等,在有的国家,竟然占据该国每年电影总放映时间的85%.在影片出口和投资商,特别是票房收入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美国相提并论;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来自美国[4].美国通过这样类似的文化产品向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渗透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企图以和平的方式征服其他国家,对其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进行颠覆,对其他国家文化构成威胁.文化产品俨然已成为他们进行无烟“战争”的重要工具,文化商业化则是其重要的平台.因此,文化安全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势民族国家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主义所产生的文化保护意识,是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对文化利益诉求与争夺的表现

2.2 化霸权的威胁,使文化安全凸显

安全最基本的涵义应该是不存在威胁或恐惧的状态.全球化虽然是个客观的过程,问题在于是谁主导着全球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权政治控制着世界众多的资源,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成为话语“霸权”国家,他们不但在经济、政治上而且同时在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上向各个国家渗透和侵蚀,同时他们还控制着全球化的走势、规则和利益方向,成为“文化帝国主义”.这种全球主导性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成威胁,这些威胁既有来自现实的,也有来自心理的.一方面,市场价值观的普世原则以及在西方文化主导的文化交流和冲击中遇到的“属性危机”等,形成了现实中的威胁;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文化主导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不安全的心理.

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溶主导地位与利益于一体,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不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则处于被奴役、被支配的地位,是利益丧失者,文化上的地位同样如此.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文化侵略、渗透、掠夺和颠覆的载体.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强势、弱势文化差别使国家文化安全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3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表征

表征就是事物或现象特点的征象和标志,人们往往根据表征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从而加深对该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文化安全由于文化自身的特性使得他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并且各个特征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刻画了该事物本身.

3.1 隐蔽性

精神层面的文化渗透于无形的特点使得文化安全具有隐蔽性这一特征.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产品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文化渗透的隐蔽性更加突出.他们往往把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现代载体渗透在文化产品之中,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一个民族的心理和原有的价值观念,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因此,当人们意识到文化安全问题的时候,其实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文化领域内的威胁不像传统安全威胁那样,威胁来源是明确的,侵略目标和侵略对象,一目了然.表现为全方位、潜移默化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威胁目标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像传统国家安全中那样,侵略手段是明确的、直接的,可以观察的,他通过互联网络等多种途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递;假借文化生产与输出的外衣,进行意识形态与信仰、价值观等的传递与渗透.

与其他传统安全相比,文化安全属于软安全,是一种无形力量资源.是建立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行为准则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则力,同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有形安全和硬力量相比,文化安全更加隐蔽、无形、难以控制,也比硬安全更难以检测与评估,不易被发现,暗流涌.而在国家间的竞争中,较之低级的、赤裸裸的其他竞争,如战争等,文化领域的竞争便是和平、隐蔽的.成为隐藏于国家安全中最深层的一部分,这种隐蔽性是其他安全所无法比拟的,文化安全也因此成为国家安全最深层次的安全,属于高级安全.

3.2 复杂性

1)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民族性等品质.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民族性等品质,因而相对应的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包含着多样性和多种意义的哲学范畴,从而导致文化安全的定义多样性,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概念,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安全的复杂性.与此同时,文化领域的宽泛性导致文化安全涉及面较广,层次繁杂.既涉及到国家文化主权,也涉及到国家内部自身的问题;既涉及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也涉及制度和器物层面上的文化;既涉及有形的也涉及无形的;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对象领域如文化政治安全、国家文化经济安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也包括具体的相对微观对象领域如文化生态安全、文化市场安全、文化技术安全等等,如此种种也会导致文化安全的复杂多样.

2)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和复杂.政治、经济领域的安全问题又是文化安全的问题,其各个领域之间经常相互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可能又是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或者会激发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而使其呈现逐级放大的效应.比如说影视戏剧的输出与引入,这既与经济也与文化相联系,并且会逐渐渗透甚至改变原有价值观念,威胁传统文化价值.同时文化的涉及面不仅存在于有形的物质领域,还渗透在无形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性的精神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织盘错,使文化安全更加复杂,且难以界定.文化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常常表现出一种较为长期、潜在积累的形式,有时会突然爆发,有时则是逐渐演变.

3)文化安全主体的多层次性,也使得文化安全的复杂多样.文化安全的主体可以是个体、或者为特定的群体,也可以为国家和整个人类.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的论著《非传统安全研究概论》把安全主体划分为5个层次:“从安全受侵害的对象层次分类,安全的系谱可以描述为:个人(家庭)安全、社区安全、国家(民族)安全、国际(地区)安全、全球安全、星球安全”[5].文化安全的主体也同样可划分为:个人文化安全、社区文化安全、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全球文化安全、人类文化安全等等.文化安全的主体也同样可划分为:个人、群体、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等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地域群体,跨国公司、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文化机构,以及与高新技术和产品紧密相关的各类社会、公民组织接连涌现,使安全主体也呈现出空前的多样化,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大为增加,文化安全主体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

4)维护文化安全空间具有复杂性.传统安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守护的是有形的对象,有明确的实体界限.一方面,非传统视野中的文化安全维护的是一种无形的、无法划界和不易感知的精神空间,这种空间守护起来难度比传统的实体界限更大,更不易掌握,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是多维和立体的,更加难以防御.构成文化安全的威胁因素可能是来自外因,也可能是内生产生的;可能是来文化领域的,也可能是来自经济或政治领域的;可能来自主流文化,也可能是来自亚文化或文化思潮.文化的载体更趋于多元化,传播媒介更加先进,控制和守卫起来难度更大,更复杂.

3.3 多维性

对文化安全构成威胁和挑战的因素是多维和立体的.威胁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生的.威胁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局部的,甚至是全局的.文化安全可能涉及到个体、特定群体、民族国家乃至于人类等不同层面.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宽泛和复杂的概念,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宽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划分,因此,文化安全也就相应具有多维度.

从文化的横向维度分析,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经济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化信息安全和文化生态安全等等;从文化的纵向维度分析,文化安全主要包括:主流文化安全、亚文化安全和社会思潮安全;从文化主体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可以分为:人类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民族文化安全、社区文化安全、个人文化安全等.文化安全还可以有硬安全和软安全与外生安全和内生安全之分.所谓硬安全,是指涉及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和国家文化经济安全的内容,对国家文化安全威胁是直接的.软安全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的文化内容,从表面上看是不构成直接的文化威胁,但很难采取有形的制度性措施予以抵制,相对于硬安全更具隐蔽性.外生安全是来自外部威胁的文化安全;内生安全则为一个国家内生的威胁到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安全.

3.4 相对稳定性

文化安全相对于其他安全,其内核更加牢固,一旦固化,则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且不轻易改变,更不容易被摧毁,“但是文化安全的浅层也具有可侵烛性和剥离性,因为文化安全作为动态存在,其外层始终处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容易受到侵烛,而文化又是系统性与进化性的统一,长期的侵烛与剥离必然会对文化的内层甚至内核造成影响,因而必须要保持坚固守卫的防范状态,因而说文化安全是相对稳定的”[6].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下,各种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我们还必须提高警惧,谨防浅层文化的侵烛,维护其文化内核的稳定发展.

3.5 时代性

文化是发展、流动的,没有哪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亨廷顿对此曾说过:“有关某种文化永远不变的说法应受到怀疑.....从历史上看,文化是变动的,而不是僵化的,一个社会的主流信仰及态度也是会变化的”[7].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反过来又作用于物质.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富有时代性.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文化的这种时代性更加显著,某一种文化如果不参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沟通(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冲突),封闭自首终将是没有生命力的.因而,时代性特征也是文化保持生命力的体现.

文化安全这些特点提醒我们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维护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犹如生物的多样性对生物界平衡的重要性一样,是我们维护世界平衡与统一的必备前提,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任何偏离一方的做法都是危险的,都将对世界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每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优缺点,任何人为的将其消亡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人类本身的损毁.对世界文化我们应该持有“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和胸怀,给每一种民族文化以生存的空间,才会带来世界的平衡与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四个主图标下方有十三个吸引人的图标,这些图标有些可以连接到互动歌曲,游戏和故事,有些是关于不同领域的不同主题。例如,“Calendar icon”(日历)引导学生们进行互动和相关的活动,不仅涉及如何阅读和回答关于日期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如何使用日期和数字来制作一个日历。(见图2)

4 反思

文化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强调文化安全的意义在于文化的存在是可以起到最后凝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纽带作用,因此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他是可以起最后作用的力量.因此,维护文化安至关重要.

4.1 文化自信是基础

对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化大国来说,文化安全自然是重要的,能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提供强大支撑力的只能是文化,文化是当今世界竞争最后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这样一种文化肯定不应是退缩、保守、防御性的,而一定是开放、进取、具有原创力的.文化自信可以使文化焕发强大的创造力,创新力,最终转化为一种实力.文化自信就是一种在自明、自知基础上的文化忠诚,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如果对本民族文化悲观和失望,必然导致丢弃和消亡,其结果是可怕的.

4.2 文化认同是保证

所谓“文化认同”即回答了“我们是谁?”,只有明确“我们是谁?”才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去向何方?”,否则行动将是盲目的,越是向前走就越是迷茫.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重要、最深层的基础,也是文化自信的保证.中华文化辞典把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8].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他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作基础.文化认同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因为民族文化及其认同则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以及维系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和国民凝聚力之所在[9].如果没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就丧失了必要的凝聚力,而难以持久.在全球化进程的今天,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大势,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共同的文化认同才能使弘扬和转换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可能,从而有更强的竞争力参与全球化进程.

4.3 文化自觉是归宿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来的,其意义在于强调: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和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他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0].全球化的大势已不可阻挡,只有从自身做起,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切实维护文化安全,最终维护国家利益.文化自觉是应对文化安全应有的态度.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其内容之丰富,精神之博大,是很多文化所不及的.其中民族精神更是维系我们之所以久远和走到今天的精华,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但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互相渗透,相互交织,引以为傲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自己文化的问题和劣势如封建文化的残留,文化活力还有待创新等等.只有既清楚自身的文化价值,又清楚其问题所在,才能做到文化自觉,保持文化的持久魅力,最终得到弘扬.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他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11].

文化自觉就是在自己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时的一种觉悟,是在对自己文化自知的基础上求得自明的过程,根本目的是取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最终确立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文化地位.而历史和传统是文化延续的根和种子,是文化自觉的基础,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越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今天,越是要提高文化自觉的意识.只有做到文化自觉,不断审视自己文化存在优势与问题,以开放的胸襟,取外来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创新,提升民族文化之魅力,才能最终提升国家的世界地位.

5 结语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审时度势地参与世界文化的重组,使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新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认同感,克服文化自卑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全部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纽带,而文化是否安全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成为最深层次的国家安全.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前,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国家文化安全的大坝最容易从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溃堤.任何文化都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融合其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只有将本民族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才能以独立之精神寻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最终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金齐.文化安全释义[J].思想战线,2007(3):99.LI Jinqi.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J].Ideological Eront,2007(3):99.(in Chinese)

[2] 张敬华.坚守文化领域的精神高地[J].艺术评论,2011(3):144.ZHANG Jinghua.Stick to the Cultural Spirit Highland[J].Art Review,2011(3):144.(in Chinese)

[3] 吕青.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德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71. LYU Qing.Moral Education under Cultural Security Sight[J].The School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2009(7):71.(in Chinese)

[4] 郝冰,鲍玉珩.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大趋势:文化的全球化与全球文化的商业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HAO Bing,BAO Yu-heng.Twenty Eirst Century’s Culture Trends: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ulture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Global Culture[J].Journ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5):11.(in Chinese)

[5] 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非传统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YU Xiaofeng,PAN Yihe,WANG Jiangli.Introduction to Non-Traditional Security[M].Hangzhou:Zhejiang People’s Press,2006.(in Chinese)

[6] 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SHEN Hongbo.Globalizit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Security[M].Jinan:Shandong University Press,2009.(in Chinese)

[7] HUNTINGTON.A New Era in Democracy’s Third Wave [J].Current History,September,1991(335):36.

[8] 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EENG Tianyu.Chinese Cultur Dictionary[M].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1.(in Chinese)

[9] 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GELLNER E.Nation and Nationalism[M].Beijing:Central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Press,2002.(in Chinese)

[10]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2.EEI Xiaotong.Reflections·Dial6ogues·Cultural Consciousness[J].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1997,34(3):22.(in Chinese)

[11] 中国民主同盟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56.Chinese Democratic League Committee,Yan Huang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Eei Xiao tong’s Theory of Cultur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C]//Beij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256.(in Chinese)

(责任编辑、校对 白婕静)

Characteriz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LYU Qing,LIU Ying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21,China)

Abstract:Issues on cultural security have become more obvious with the accelerating and deepe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National culture with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ghest security of a country.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Its study provides us with profound enlightenment to maintain cultural securit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al security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and then presents the reflections on this issue.

Key words:globalization;cultural security;characterization;strategic thinking

作者简介:吕 青(1966-),女,西安工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E-mail:lqing@xatu.edu.cn.

*收稿日期:2015-03-03

DOI:10.16185/j.jxatu.edu.cn.2016.01.014

文献标志码:中图号: G02 A

文章编号:1673-9965(2016)01-0074-06

猜你喜欢

战略思考文化安全表征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国家教辅新政出台的历史回顾与战略思考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