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C T、M R I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18夏同敬杨文江

中外医疗 2016年25期
关键词:溶骨性骨质影像学

夏同敬,杨文江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山东威海264400

X线、C T、M R I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夏同敬,杨文江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山东威海264400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对其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X线、CT和MRI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56例,其余22例为骨盆、脊柱及不规则骨,病灶呈偏心性囊肿膨胀性骨破坏,界限清楚锐利,有骨脊但无分隔,无钙化,富血供;MRI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CT增强及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在临床骨巨细胞瘤诊断中,通过较为系统、仔细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从而能为骨巨细胞瘤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骨巨细胞瘤;增强;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iant cell tumor of X-ray,CT and MRI manifestation,furth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imaging finding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Methods Convenient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4 pathologically proven cases of 78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analyz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clinical symptoms,X-ray,CT and MRI.Results The lesions of 56 cases patients located in end of long bone.The remaining 22 cases occurred in the pelvis,spine and irregular bone.Expansion of lesions were eccentric cyst bone destruction,clear sharp boundaries,separated by a crest but no,no calcification,the rich blood supply MRI lesions show clear edge,T1WI was so low signall,T2WI high signal for the uneven,Enhanced CT and Gd-DTPA enhanced MRI showed a tumor entity moderate to marked enhancement,12 cases liquid-liquid surface.Conclus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 through a systematic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X-ray,CT and MRI manifestations,which provide more diagnostic basis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Key words]Giant cell tumor;Enhanced;Diagnosis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又称破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5%~8.6%,占良性骨肿瘤的22.7%。此瘤不但生长活跃,而且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若非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可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截肢,少数病例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8 例GCT病例,旨在探讨本病的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临床对GCT的影像学的认识,减少误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60例,女性18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20~40岁67例,占85.9%。主要临床表现:逐渐加重的局部隐痛或酸痛50例,可扪及质地较硬的肿块32例,局部肿胀及压痛40例,表皮潮红、静脉怒张2例,出现神经压迫症状3例。方法78例均使用GE-500 mAX线机及德国AGFA CR数字化成像系统摄患骨CR平片;48例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机,层厚3 mm,间距3 mm,进行横轴位扫描,行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22例采用XGY 0.3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层厚5 mm,间距1 mm,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扫描及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查。

2 结果

2.1发病部位

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56例,其中股骨远端21例,股骨近端1例,胫骨近端17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6例,腓骨头1例;其余22例为骨盆、脊柱及不规则骨,其中脊柱18例,跟骨2例,骨盆1例,髌骨1例。

2.2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78例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5例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9例累及整个骨端明显膨胀,15例破坏区内有分隔呈“皂泡样”改变;CT检查溶骨样骨质破坏,边缘多清楚,有不同程度骨脊,无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62例骨包壳完整不完整,无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出现液-液平面;MRI表现病灶边缘清楚,T1WI均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的环征。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发生囊变者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肿瘤内亚急性出血T1WI 和T2WI均呈高信号,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者T1WI和T2WI均为颗粒状低信号。

3 讨论

GCT是一局部侵袭性的肿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并含有单核基质细胞和很多破骨细胞样的多核细胞。最早由Astley Cooper于1818年提出,此瘤起源于非成骨性的基质细胞,而多核巨细胞可能是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多核基质细胞形成肿瘤特殊组织和均匀分布在肿瘤内的巨细胞构成肿瘤。GCT绝大多数发生在骨发育成熟以后,即骨骺线闭合后。一般在20~40岁之间,10岁以下,50岁以上罕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肿瘤部位的疼痛与肿胀,且疼痛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局部肿胀和压痛,关节活动受限,仅极少数病人以病理骨折为首发症状。良性GCT发展缓慢,恶性GCT发展迅速,临床肿胀也明显出现疼痛剧烈。可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和恶病质。

该研究78例GCT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苑欣然等[1]的研究表明23例骨巨细胞瘤中有14例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该研究有45例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向四周生长,引起明显的膨胀性骨质破坏区,肿瘤横向生长大于纵向,张秀宾等[2]的研究的31例GCT中发生于长骨骨端23例,其中膨胀性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19例,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4例。肿瘤内可见残存的骨嵴,多发骨嵴相互交错形成典型“皂泡状”改变,该研究有15例有这种典型“皂泡状”改变,姬少绯等[3]的研究了21例GCT其中有10例病灶内出现“皂泡状”改变。发生于不规则骨的18例G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无钙化灶,部分边缘界限清楚,基本均有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及出现软组织肿块,但肿瘤基本都有骨包壳,对周围邻近组织,廖欣等[4]研究也表明16例脊椎GCT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或破坏,病灶中心无钙化。不规则骨的GCT易与恶性的肿瘤相误诊,此点与夏清放等[5]研究相符。

CT图像能更清晰地显示GCT的骨质破坏范围、位置及程度,能通过其MPR及VR等重建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肿瘤系统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6]。该研究GCT 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或单纯性溶骨性骨破坏为基本特征,大多数肿瘤的骨壳并不完整连续,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无真正的骨性间隔,说明平片上的分房征象实际上是骨壳内面骨嵴的投影,此与陈海松[7]等在64层CT对骨巨细胞瘤皂泡征的研究相一致。骨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和骨化影,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肿瘤生长活跃骨壳多不完整,常常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但与周围软组织的边缘界限清晰,此为与恶性肿瘤不同之处。杨学荣等[6]及冯廷越[8]的研究也表明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易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该研究GCT在MR图像上瘤体的MR信号是非特异性的,在T1上与周围肌肉组织信号相比,均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部分高信号区提示亚急性出血。在T2上信号不均匀,呈低、等、高的混杂信号,此为骨巨细胞瘤基质富含血供易出血囊变坏死所致。肿瘤的边界清楚,即使肿瘤突破骨皮质,软组织肿块周围也有低信号环,即环征[9]。彭旭红等[10]研究中骨巨细胞瘤的环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84%。该研究5例内可见液-液平面,此时提示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陈旧性出血呈高信号,而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这种低信号在国内外文献鲜有提及。Gd-DTPA增强扫描中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由于MRI难以显示对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小钙化、骨化、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因此MRI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限度。但MRI因其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故MRI可弥补X线及CT对软组织分辨率低之不足。而MRI能清楚显示瘤体内出血、坏死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肿瘤与相邻组织以及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均直接影响到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后关节功能评估,因此MRI检查为GCT的活检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起重要作用[11]。

长管状骨的GCT主要与软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等鉴别。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在10~25岁,绝大多数发生在骺线闭合前的骨骺,发病缓慢,局部疼痛,肿胀,关节积液和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骨骺圆形类圆形偏心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楚,有不同程度硬化边,部分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及间隔,多数病灶内可见小点状、片状及环状钙化灶,MRI图像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由低到高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大范围骨髓水肿信号,关节内亦可见由水肿引起的积液;而GCT发病年龄多在20以上,骨髓水肿不明显,关节积液亦较少见。ABC很少发生于骨端,多发生于年轻人,多横向生长,晚期可形成粗大的纵行骨脊或间隔,CT或MRI检查时可见明显液液平面,液液平较单纯GCT明显,应注意ABC有时可与其它病变共存,其中包括GCT。在骶骨的GCT还应与脊索瘤鉴别,后者发病年龄较GCT偏大,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发生在骶骨时多位于骶骨中线附近,第三骶椎以下较多见,边界多数欠清,肿块中可有钙化,骨膨胀扩张一般较轻,轻度膨胀性破坏与浸润性髓腔蔓延是脊索瘤比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骨巨细胞瘤多位于骶骨上部,常偏于一侧,骨膨胀扩张较明显,可侵犯骶髂关节并累及髂骨。另外骨盆为转移瘤的好发部位,恶性骨巨细胞瘤还应与单个转移瘤的囊状扩张性骨破坏鉴别。

综上所述,GC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情况下X线平片加上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基本能准确诊断GCT,只有小部分非典型GCT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病理才能定性诊断。而MRI检查在判断GCT对软组织的侵犯、关节腔的累及、骨髓腔的侵犯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上有很大的优势。因此X、CT、MRI三者相结合的影像学表现对GCT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肿瘤是否复发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苑欣然,左玉强,孟庆春,等.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J].河北医药,2015,37(14):2175-2176.

[2]张秀宾,姚晓群,杨广夫.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13,17(10):1384-1385.

[3]姬少绯,杨黎,牛军杰,等.四肢骨巨细胞瘤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12-15.

[4]廖欣,焦俊,宋玲玲,等.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J].重庆医学,2014,43(2):172.

[5]夏清放,张振东,庞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放射实践,2008,23(9):1044-1046.

[6]杨学荣,赵贵,郭艳,等.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 36(2).92-95.

[7]陈海松,徐文坚,柳澄.64层CT对骨巨细胞瘤皂泡征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5):731-733.

[8]冯廷越.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2):124-126.

[9]许霖,宦怡.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8):113-115.

[10]彭旭红,吴元魁,陈斌,等.MRI“皂泡征”和“环征”对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8):699-702.

[11]Si M J,Wang C S,Ding X Y,et al.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of chorodoma,giant cell tumor and schwannoma of the sacrum by CT and MRI[J].Eur J Radiol,2013,82(12):2309-2315.

X-ray,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XIA Tong-jing,YANG Wen-ji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Wendeng Orthopeadic Hospital,Weihai,Shandong Province,264400 China

R738

A

1674-0742(2016)09(a)-0187-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5.187

2016-06-09)

夏同敬(1973.2-),男,山东沂水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溶骨性骨质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