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生态产业
——以天津精武文化旅游小镇为例

2016-02-18李汝俊天津西青区精武镇人民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天津300382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精武特色产业小镇

文/李汝俊 天津西青区精武镇人民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 天津 300382

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生态产业
——以天津精武文化旅游小镇为例

文/李汝俊 天津西青区精武镇人民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 天津 300382

近年来,精武镇凭借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成为京津间北京市场外迁的承接地。天津精武镇第四批示范镇的建设、国家自主示范园区——精武学府园区大批创业产业园项目的引进,使得天津西青精武镇各项产业商贸集群优势逐步凸显,对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提高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对于推动精武镇城市化、现代化、生态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色小镇;生态产业发展;天津精武文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综合水平突飞猛进的提高,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特色区县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等项目规划,以此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地区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加快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设,积极打造旅游业及周边产业的发展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西青精武镇文化资源优势,对于打造特色生态产业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旨在推进精武镇特色生态产业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精武镇城市化进程,使全镇成为宜居、和谐、绿色、生态的新型城市。

2、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的背景

2.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旅游新发展

2.1.1 旅游业上涨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性产业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渐朝向分工复杂化、形态高级化、架构合理化的防线演变。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假日制度的落实、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升级,旅游消费的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也将在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1.2 旅游投资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旅游投资金额为6800亿元,相比全国投资金额增速高出16.2个百分点,同去年相比较增加了32%,在全国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以上的项目中,旅游项目投资数量十分可观,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金额保持增长不变的趋势,旅游行业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项目之一。

2.1.3 旅游业将成国家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题为实现质量、速度与经济全面提升的要求,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重点在于培养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拉动进出口投资与消费增长等多方面,旅游行业具有利用地区自身文化资源等特性,使得旅游业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三五”将是旅游业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变期。

2.1.4 旅游业将成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战略支点和动力机制

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中提出要将旅游业的发展提高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业将促进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发展,促进产业间进行创新融合,例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全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量上的增加值,把旅游业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全域旅游的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域的住宿、餐饮、交通饮食、市场、礼品、通信、互联网等各个方面生产要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作为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支点和动力机制。

3、精武镇旅游产业资源分析

3.1 精武镇文化资源

精武镇,曾名南河镇,是民族英雄霍元甲的故乡,镇域面积57.02平方公里,精武镇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西青区其他乡镇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精武镇凭借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国家自主示范产业园区的建成,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等优势资源为北京企业的外迁、河北省小商业群的外迁、天津大胡同销商品集散地的外迁奠定了基础,成为京津间北京市场外迁承接地,使得商贸集群优势凸显,因此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潜力巨大,亟待产业升级。

3.2 精武镇旅游现状分析

3.2.1 背景分析

霍元甲与杨柳青是西青旅游核心的两张牌,杨柳青是北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遗存较多,也是西青区政府所在地,霍元甲作为民族英雄其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价值不可估量,但从目前旅游市场的繁荣程度与旅客数量的角度看较精武镇优势明显。作为精武英雄霍元甲故乡的精武镇,由于精武精神概念相对抽象,中华武林园项目仅完成了一期建设,园区旅游产业业态尚不完全,一期开发的旅游业态基本为展示和观赏型业态,爱国主义教育过于严肃,所以现有旅游业态尚不能满足旅游市场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3.2.2 产业分析

虽然说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动力效应巨大,但目前精武镇仅建成了中华武林园的一期工程,就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产业要素而言,中华武林园元内和周边业态单一,不具备游览娱乐性,周边商业服务配套几乎没有,旅游产业链并未构建完成。

3.2.3 市场分析

中华武林园目前为收费性质即门票入园,入园后唯有纪念馆具有一定展示性。根据调研及景点评价,中华武林园虽然主题鲜明,但游客反映游览时间4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景区服务不到位、设施不健全、场地太空旷等问题,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市场尚未形成。

3.3 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主题性景点与自然风景区最受天津市民喜爱。对比北京、廊坊、唐山等地,保定地区居民出游天津热情高涨。从北京居民在天津的逗留时长上来看,近五成的北京居民选择两天一夜游,近三成的北京居民选择三天两夜游,目前中华武林园客源主体以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和慕霍元甲之名而来,家庭主要成员30—35岁,客源来源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尚未形成持续性客源。

4、打造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

所谓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有效尝试。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是特色小镇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4.1 推广“互联网+”应用,形成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业态新模式

建设特色小镇的重点在于打造特色产业生态,打造特色产业生态的重点在于推进创新产业业态。建立特色小镇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态创新,“互联网+”的前端是工业设计,中端是智能制造,后端是网络营销。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行“大数据+云服务”,推进商业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小镇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实施“知识+资本+经营+管理”的创业创新模式,建立民营资本与新兴产业对接机制;实施“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模式创新;实施“‘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特色小镇”,探索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新模式;实施“制造+服务”,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4.2 加大产业有效投资,形成特色产业生态的支撑力量

提高利用软投入打造产业生态的重视度,创新性建设特色小镇网络统计评价体系,应通过创建创业基地、扩展总部基地、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等途径,引导地区投资高技术服务业与新兴产业,顺应新兴产业业态发展的趋势,扩大民间资本发展将产业基地投资作为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创新的标志性载体,依据地方生态环境特色进行产业发展。

4.3 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形成适应新型业态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

发展新型特色生态产业,引进与培养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应注重突破原有人才组成机构,丰富创新传统优势产业业态,引进品牌营销人才、创新设计人才等,丰富人才组成体系,创新与丰富历史文化产业,应咨询国家级专家参考意见,力求根据当地文化衍生发展新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引进培养科技研发人员,培养高水平的管理营销人员,促进旅游产业人员组成结构的多元化。

4.4 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形成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生态的产业基础

特色产业生态培育与发展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注重引导特色小镇加强提高对特色小镇项目载体策划的重视程度,设立一批业态类、生态产业类重点项目进行策划发展。特色产业生态发展与培育应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中,加大创新技术服务业与新兴产业的投资建设。

5、精武文化旅游小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1 从资源优势出发,确定主导产业。

产业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文化资源、产业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区域定位确立小镇的主导产业,科学规划设计特色小镇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依靠支柱产业,做好重点产品营销,引导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预防恶性竞争与重复设计。

5.2 产城融合共建,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产城融合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产必有城,有产则城立则城兴,有城无产则城衰则城空。产业自身发展,不仅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各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丰富城乡市场供给,还能推进城乡资源平等流动,带动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要把产城融合共建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位置。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

5.3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产业生态的过程中,应在用地面积、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等各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条上的个体经营商户、小型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于当地产业经营发展的领导与带动作用。

5.4 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各自条件和发展阶段,进一步挖掘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立足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产业功能拓展,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5.5 推动产业聚集,提高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是指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产业,根据地区分布、专业化生产与经营的要求,发展各自优势产业,在空间与地域上进行高凝聚度的集合发展。在地区范围内进行产业聚集抱团发展,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商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产业活力,促进形成产业竞争的良好氛围,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5.6 突出特色优势,创新品牌市场

建设特色小镇,主要体现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发展特色产业,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要加强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用特色品牌占领市场。特色小镇重点在特色,只有紧紧抓住小镇特色并充分开发,才有可能打造特色产业。

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而个别地区仍停留在发展缓慢的阶段。因此,因地制宜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优化城市功能、提高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与城镇经济水平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天津精武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宜于打造特色生态产业,促进城镇经济建设。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而产业特色又是其重中之重。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坚持“做实一个产业,缔造一种风情,高品质可持续运营”的理念,在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特色小镇建设应以产业为先导,以提高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把企业升级转型与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1]葛欣萍,李光全.以创新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经济问题[J].城市建设,2016(02).

[2]姜紫莹.浅析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创新[J].经济财会,2009(6):41-43.

[3]邱率城.作为现代化手段的城镇化之路[J].“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石忆邵.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07).

[5]陈建忠.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J].浙江经济,2016(13):9-10.

[6]孙奇,杨国胜.特色小镇建设重在谋划特色产业[J].浙江经济,2015(6):33-33.

[7]王璐.特色小镇产业生态链及其空间载体构建研究——以余杭艺尚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

[8]王钧凯.新型城镇化如何对接文化旅游[J].中国房地产业.2015.1-2

本文通过梳理精武镇文化背景及精武文化的发展历史,提出特色小镇建设重核心要素在积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这对于优化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及实现西青区十三五期间将城镇化推向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精武特色产业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CK小镇”的美好
精武体育会在南洋的发展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精武精诚 惟扬惟武:传统武式太极拳传人钟振山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