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情况
2016-02-18郑久坤谢俊龙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郑久坤 谢俊龙(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情况
文│郑久坤 谢俊龙(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为掌握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对全省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各级推广机构基本情况。全省共有1个省级畜牧技术推广站,16个市级站,106个县级站,1129个乡(镇)级站。
一是省级畜牧推广机构基本情况。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于1998年,2001年加挂安徽省草业监理总站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
二是市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情况。15个市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加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牌子,基本职能和日常工作以动物疫病防控为主,合肥市单独设立了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合肥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畜牧和水产技术服务在一起。安庆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参公事业单位,其余15个市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6个市级站共有170名编制人员,编制外聘用5人,平均每个站11人左右。
三是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情况。106个县级站90%以上是县畜牧兽医局所属内设机构,101个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个为畜牧局内设科室(参公,非独立法人),4个为参公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共有编制内人员1128人,编外聘用人员242人,平均每个县级站工作人员约为12名。
四是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基本情况。乡镇站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受县畜牧局和当地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二是由畜牧和水产部门联合组成的畜牧水产服务站;三是由种植、畜牧、水产等农技综合服务站。按服务范围分有乡镇站和区域站。全省共有1129个乡镇站,其中区域站为106个,占9.4%。乡镇站共计有编制内人员2012个,编外聘用人员756人,平均每个乡镇站2.5人。
2.承担职能情况。
一是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职能。负责本省畜禽品种改良与良种推广;负责开展畜牧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负责本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组织开展养殖场饲料分析调制服务(公益类)工作;承担养殖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畜牧业职业技能鉴定;承担全省草业发展、奶业发展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和推广。
二是市级畜牧技术推广站机构。市级站都承担着本辖区范围内畜牧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畜牧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畜牧资源调查与保护、生产与信息调查统计;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工作;参与制订畜牧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县乡畜牧技术部门的业务工作。13家市级站承担畜禽品种改良及畜禽(牧草)品种鉴定工作。15家市级站承担上级畜牧主管部门开展的畜牧和草原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除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合肥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外,15家市级站加挂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牌子,故都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控职能。
三是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105家,承担畜牧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职能,占总数99%;其中98家,承担畜牧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职能,占总数92%;102家承担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职能,占总数96%;84家承担畜禽品种改良及畜禽(牧草)品种鉴定工作职能,占总数79%;100家承担畜牧资源调查与保护、生产与信息调查统计职能,占总数94%;97家承担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服务职能,占总数92%;81家承担种畜禽、牧草种子、生鲜乳收购站和投入品等的监督管理职能,占总数76%;90家承担本辖区范围内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工作职能,占总数85%;100家承担上级畜牧主管部门开展的畜牧和草原法律法规、标准的宣贯职能,占总数94%;30家承担其他职能,主要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
四是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有1084家承担畜牧(草原)技术的推广及培训工作,占总数96%;1017家承担畜禽(牧草)品种改良、良种推广,占总数90%;930家承担畜牧(草原)资源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占总数82%;992家承担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占总数88%;1075家承担畜牧业生产统计和信息监测工作,占总数95%;947家承担畜牧(草原)产业政策和财政项目的贯彻落实,占总数84%;1008家协助行政管理部门,对种畜禽、牧草种子、生鲜乳收购站和投入品等进行监督管理,占总数89%;1106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畜牧业保险的承保、勘验理赔工作,占总数98%;99%以上乡镇站都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等。
3.工作条件情况。
办公条件。市、县级站基本上和当地畜牧兽医局一起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经过统计,市级站一般在200~500平方米,平均有房屋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包括办公用房、培训用房、检测用房、辅助用房等。县级站平均有房屋建筑面积305平方米,包括办公用房、检测用房、辅助用房等。乡镇站一般在乡(镇)政府办公或者与其他乡镇站所一起办公,办公面积在40~120平方米,乡镇站平均有房屋建筑面积94平方米,包括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等。部分乡镇站目前没有固定的办公室用房,属于临时租借。
仪器设备情况。省总站共有105件设备,总价值158.7万元,主要是办公设备、信息设备、培训设备、交通设备、检测设备。基本能够满足职能开展需求。
市级站共有设备1738台(套),总价值353万元。但日常实验检测设备、办公培训设备、人工授精服务车(越野车)等交通设备缺乏。
县级站共有设备9593台(套),总价值1528万元。但日常实验检测设备、办公培训设备、人工授精服务车(越野车)、摩托车等交通设备缺口相对比较大。
乡镇站共有设备18711台(套),总价值1748万元。但日常实验检测设备、办公培训设备、人工授精服务车(越野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设备严重缺乏。380多个乡镇站,没有日常的办公设备,缺口相对比较大,难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二、当前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从改革开放以来,历经改革与转型期(1978—1998年),随着农村经济放开、放活,畜牧养殖在农村千家万户发展起来,由于农民缺乏养殖技术,各级农牧部门技术人员及村级兽医、防疫员等承担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体系建立完善期(1998—2006年)省级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从1998年开始挂牌,职能随着机构改革逐步明确固定,各地县市纷纷挂牌成立畜牧技术推广站,安徽省逐步建立省、市、县、乡(镇)等四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广大畜牧科技推广人员深入养殖户宣讲养殖技术、养殖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省畜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转型与提升阶段(2006年),这一阶段是畜牧业转型升级阶段,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殖行业,推动畜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家庭兼业养殖渐渐退出。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随着畜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转变服务对象,同时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当前面对畜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滞后、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经费短缺导致“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畜牧科技推广工作重视程度弱化。一是畜牧技术推广职能弱化。近年畜牧业传染性动物疫病频发,给地方政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地方政府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在畜牧生产工作的前面,畜牧科技推广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主导作用弱化,推广队伍职责淡化。
二是畜牧系统机构改革偏向防疫。以强化兽医管理体制的机构改革中,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放在次要位置,很多机构均在动物疫控中心基础上挂牌或者合署办公。安徽省16个市级站中有15个加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30家县级站也承担动物疫病防控、卫生监督职能,99%以上乡镇站畜牧兽医所有职能都是结合在一起,其主要工作都随着防疫压力,转向动物疫病防控为主。另外乡镇畜牧兽医站参与乡镇中心工作的较多。
三是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乡基层站推广工作主动作为的少,被动应付的多,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技术推广服务跟不上畜牧业发展需要,推广技术方向不明确。养殖规模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是未来畜牧业发展大趋势,现在养殖场户对单一技术需求越来越少,需求更多是从畜禽养殖场的规划设计、良种繁育,到饲料饲养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市场品牌经营销售策略的成套标准化技术。基层畜牧站技术服务在知识储备、技术手段、服务方式上,都很难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发展需要。另外,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一直存在推广什么技术,这些技术从哪里来的问题,技术研究单位与技术推广单位缺乏制度性技术让渡安排。
2.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经费短缺。
一是虽然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大部分都纳入了全额预算管理,但除了拨付人员工资和较低的定额日常办公经费外,推广业务办公经费不能保障日常技术推广所需,530多个乡镇没有办公经费,280多个乡镇办公经费在5000元以下,处于严重不足状态。
二是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经历了多次改革,管理体制“几上几下”,造成资产设施严重流失,许多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缺少基本的办公场所和服务的能力。一部分乡镇站房产已流失,490多个乡镇站没有固定办公场所,还有390多个乡镇所有用房面积少于50平方米,不能满足业务开展需求。相当大的部分站急需更新改造或重新建设,而地方财力又十分有限,无法彻底解决现有的矛盾和问题。
三是基础设施简陋,工作环境差。特别是基层站,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简陋,办公、服务设备等严重不足。近几年,虽然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站有一些设备投入,但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许多设备用不起。用于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设备没有配备。
四是推广项目经费不足。科技推广项目经费投入较低,印发技术资料、开展人员培训、推广新技术等经费缺乏,试验示范经费寥寥无几,同时缺乏专业人员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经费。
在畜牧业加速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过程中,跟不上发展形势,服务对象在减少,阵地在丢失,畜牧技术体系的工作重点仍还停留在以往的服务千家万户的方式上,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针对性不强,技术推广与项目支持脱节,导致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3.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队伍素质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专业技术的素质与新形势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整体上看,畜牧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足,市级站平均每个站11人左右,县级站平均12人,乡镇平均为2.5人。
一是因受地方事业总编制数的限制,编制总量控制,即使有编制空缺,也难进人,绝大部分县乡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已有10多年没有补充大中专毕业生,随着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升迁、调动,基层技术推广骨干力量日渐减少。
二是乡镇站服务能力不强。当前县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相对完整,乡镇站技术人员少,既当畜牧技术推广员,又当防疫员、检疫员,有的还兼顾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队伍年龄老化,人员更替青黄不接。目前基层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15年以上的人数,占畜牧技术推广总人数的40%以上;5年以下的占总人数的5%,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
四是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更新。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基本没有进修深造机会,很少有走出去培训、学习、观摩的机会,缺乏知识的再贮备和再提高。加之有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员进入科技推广队伍,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五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县级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人员一些新技术、新知识多从资料中得到,传授起来较为呆板。基层推广机构没有实践载体,缺乏试验示范手段,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的适应性过程风险全由养殖户承担。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甚至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浪费。乡镇站40岁以上人员占到75.65%,其中50岁以上人员占到30.57%,这些人员由于毕业时间长,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没有机会和时间进修学习新的科技知识,造成知识老化,往往凭老经验办事,吃老本,已很难跟上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
三、关于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立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是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之一。当前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畜牧加速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养殖主体由千家万户散养为主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过渡和转化。我们的服务对象也从农民、养殖场主向养殖企业家转变;服务范围应由推广单一技术向畜禽养殖集成配套技术转变;服务手段也应从登门拜访,到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转变,建立QQ群,微信群,技术推广网站等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
1.加快构建面向产业发展特点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一是坚持疫病防控与养殖技术进步两手抓,寓控于防,以防促控,重视和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机构设置具备畜牧与兽医两种公益职能,兽医是为畜牧生产服务,通过生产技术提高,来减少疫病发生,不可偏废。一味加强防疫只会导致防疫任务越来愈重,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要根据职能任务,确定充分履行职能的编制和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省、市、县、乡镇四级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能力和条件建设。
二是坚持面上全覆盖、点上有侧重,合理调整优化基层站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养殖呈现出集约化的趋势,一部分乡镇养殖量不断增加,一部分乡镇养殖量却不断减少,有的地方由农业区变为工业区。一部分乡镇站超负荷运转,一部分乡镇站却无对象可以服务。建议从顶层设计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根据本次调研形成I级、II级、III站,结合养殖量多少及变化趋势灵活设置基层乡镇站,合理设置区域站,无须每个乡镇都设立一个站,避免人财物的浪费。在部分养殖相对集中、总体服务对象较少的地方,重点加强县区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制度化的“产—研—推”技术推广体系架构。重点解决好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什么技术,这些技术从哪里来、向谁推广的问题。目前技术推广机构除了省级推广机构有一定技术研究总结能力,市县推广机构技术研究总结能力都较弱。建议从国家层面,拨付一定项目经费由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结合本省实际,联系本省技术力量较强的养殖企业,共同研究总结成套技术,然后培训各市县技术骨干,再由技术骨干培训县乡技术推广员。
安徽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初步建立起以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等科研机构专家为主技术研究集成,在技术力量较好企业中试,技术成熟后形成实用技术手册,然后通过培训标准化技术指导员(由市县畜牧技术骨干组成),再通过他们培训推广员(县乡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组成),通过推广员向全省铺开推广的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学科研部门与技术推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经济利益委托关系,而是靠人情和面子维系,难以长久,必须形成制度性的安排。
2.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现有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对畜牧科技人员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外领先的畜牧科技,尤其要培训信息化技术,不断满足畜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要科学系统地制定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在职教育、脱产学习等多种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提升专业水平。建议国家和省组织实施畜牧技术人员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资金投入。
二是招聘吸收专业技术人才,补充畜牧技术推广系统新鲜血液。要切实解决畜牧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公开招聘一批德才兼备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保持合理的畜牧科技推广技术队伍结构,避免“青黄不接”。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推广一线工作。各用人单位要妥善解决畜牧科技人员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具体困难,为他们及时解除后顾之忧,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畜牧经济发展做贡献。切实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乡镇站甚至县站当前存在收入水平低、社会受尊重程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养殖量较多的地区,畜牧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更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善和提高乡镇畜牧技术人员的保障水平。
三是建立推广人员服务考核评价体系,调动技术服务积极性。完善畜牧科技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设立畜牧科技推广贡献奖,并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术、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立顺畅的科技人员交流通道。从省级层面上,建立健全畜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技术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的自由流动制度,或者作制度性安排,允许这三个部门人员进行定期轮岗。从市县层面上建立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岗位之间的正常交流制度。县乡技术人员也要建立制度性轮岗安排,确保人员的流动性,提高岗位技术服务的针对性。
3.加大对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一是加大基层畜牧推广体系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基层乡镇站有基本交通工具、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简单检测设备、培训设备及基本办公经费。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经费要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各级财政对重大畜牧技术成果要设立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建议中央财政设立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专项,补充畜牧科技推广经费。建议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尤其是财政困难市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建设畜牧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和培训基地。目前各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开展形势良好。建议国家利用标准化示范场为基地,配套一定项目经费,为基层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人员提供科技培训场所,让自身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和验证;为广大的养殖场户提供成果转化的实例、学习的榜样,切实体现实验、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