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国互联网“黄埔军校”和“第一代织网人”

2016-02-17张树新

关键词:黄埔军校

张树新

访谈:方兴东 口述:张树新 整理:何远琼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国互联网“黄埔军校”和“第一代织网人”

张树新

访谈:方兴东 口述:张树新 整理:何远琼

美国之行惊觉:互联网是一场革命

做互联网既是偶然,也不纯粹是偶然。其实做寻呼台的时候,我们就和电信有合作了。1994年,寻呼台迅速从暴利变成了薄利,也没有创新的东西了,我突然没兴趣了。那时我才31岁,就迅速赚到了钱。恰巧那会儿,有一个出国机会,就想出国看看。

1994年11、12月,我们去了美国,在美国呆了三四个月。印象最深的是正好赶上美国所有IT技术交汇的时期,很多最新产品发布会我们都赶上了。在那里我看到了牛顿,①苹果牛顿(Apple Newton),是较早期的掌上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由苹果计算机公司于1993年开始制造,但因在市场上找不到其定位,需求量低,并于1997年停止了生产。就是苹果最早做的掌上电脑,那会儿没有Wi-Fi,没有无线,什么都没有,就一个牛顿摆在那里。

后来我们又拜访了戴尔总部和Gateway,②Gateway公司,于1985年成立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知名的PC品牌。2007年10月Acer宏碁以7.1亿美元收购Gateway公司。想去卖他们的东西。当时我想做一个全新的中关村销售模式,在科教馆做一个7×24营业的计算机直销。但他们不干,因为他们不是单纯卖计算机,他们想以电脑为中心,做网络,叠加他们的服务。说实话,电脑要做网络服务,这是给我的第一个认识上的启发。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洛杉矶酒店里面,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给大家发了我酒店的电话号码。因为我上学是班长,人缘很好,晚上就有三十多个电话打进来。我非常惊讶,他们怎么找到我的电话的?那个同学就给我讲了什么叫E-mail,他们通过远程上网用BBS。③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BBS也泛指网络论坛或网络社群。我们班就有一个BBS,他们在那里发的消息。说实话,我当晚就像开了天眼一样,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场革命”,人类开始走向与物理空间无关,只跟网络有关的世界了,人类的时空变化有了更大进展。我觉察到,这个东西上面会长出无数的东西,所有过去的、传统的邮政通信手段都将变成它的基础设施,我突然就想清楚了这个行业大概是个什么样子,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快速成长的。

我喜欢从整个行业结构来看问题,对新东西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警醒意识。这不是吹牛,十年前见过我的人都知道,我当时确实是早想象过今天的样子。我甚至想象过有一天,很多人所有的东西都相互联接,用什么联不重要,人们时刻联机,实际是联机的那些东西在控制你,人的肉体可能只是它的营养体,你可能只是大系统中的终端……

美国之行的那几个月是我寻找未来方向的一个旅行,使我对整个IT工业和人类关系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我们一回国就创办了瀛海威。④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总经理为张树新,出资人为张树新和她的丈夫姜作贤。公司最初的业务是代销美国PC机,张树新到美国考察时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即着手从事互联网业务,瀛海威由此而诞生。该公司曾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跑者。1995年3月回来,5月份就开业了。公司名称的来源特别简单,那个时候美国正式推行全国联网基础设施,也就是做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就把公司定名为“信息高速公路”⑤“瀛海威”是“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的中文音译。的音译名了。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1995年,很少有人清楚整个互联网的架构。中国电信也没有,它的网络上还没有服务器做ISP。⑥ISP,是Internet Server Provider的简称,即Internet服务提供商,就是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和(或)Internet信息服务的公司和机构。这个虽不是我所学的专业,但我不怕新概念,对感兴趣的东西会去钻研。做瀛海威的时候,我把技术层面的东西都认真看了一遍。我们建的网络,通过中国电信的线路与国外服务器网络连通。在这个从底层到顶层架构的网络上面,架了应用设施,做了自己的内容,设计了自己的服务。

1995年9月正式开通后,在北京节点开通了两条全国线路。我们的机房在中关村南三街,离科学院的网络中心只有800米。我对当时的网络中心主任宁玉田⑦宁玉田,1938年9月出生,研究员。曾任中科院技术科学与开发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等。说,我要跟你的网连起来,我要做服务。他说,让邮电部去架线的话可能要等两年,你能弄到线吗?我一看物理距离只有800米,就想自己来架设线路。我们墙外的路是市政的,在上面架电线杆子必须是邮电来做,但是围墙里面的地都是科学院的,市政不管,我们可以自己架电线杆子。我就找科学院行管局,说要做一个工程,围着这几个研究所的围墙架电线杆连一条线到网络中心成不成?他说可以,我给你批一个规划就完了。后来就这么树了18根电线杆,连一条光缆,连到科学院物理所三楼,花了8万块钱,这样就可以用网络中心的互联网出口了,半个多月时间就连上了。宁玉田当时傻了,问你怎么弄的,违不违法?我说全部合法,所有批件都在这儿。

再说网络的另一头,怎么联电话装机线的事儿。我去中关村电话局申请一个9进9出的总机服务,记得申请了20条线,因为永远不用打出,只是拨进,所以我把它改成18进2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司的电话总机,这个装机线非常便宜,只产生单进的费用。当我们有了国际出口,有了电话装机线,拿一个E-mail号码,拨我们那个号,嗡嗡响了就连上网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业务模式很简单,但很清晰。我们第一个店开在科教馆那儿,又卖电脑、卖Modem①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卖上网账户,像个能上网的咖啡馆。

当时主要是中关村的研究人员买,他们过去上网要到机房很麻烦,突然发现自己买一个E-mail账户,装好Modem在家拨号就可以直接跟国外联系了。因为那会儿家里没有电脑、没Modem、没电话线的人很多,我们还开通了一个服务,让家里没有电脑的人买一个账户到我这儿上网,按时间收费,相当于后来的网吧服务,上网账号分能出国的和不能出国的两种。这就是我们1995年的主要业务模式,瀛海威当时靠网络服务是赚钱的。

这一年的八九月,我们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这实际上是个指路牌,但费用很高,一年18万。我们的市场部经理刘杰②刘杰,瀛海威成立最初的发起人之一,曾任瀛海威市场总监。问我要不要拿下,我说一定要拿,因为我们一定要让人知道我们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一伙人就在办公室讨论怎么宣传,怎么说清楚我们公司正在做、正要卖的东西。我们想到信息高速公路。我说好,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那就向前1500米,正好是我们的门市。我们的广告策划就把它画出来贴上去了。当时这样的广告确实很新颖很特别,因为大家要么宣传产品,要么怎么样,没有人这样宣传的。

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成先烈

1995年我们做得挺火的。北京办公室都有六七十个人了。很多人来找我谈投资,我那会儿就认识Peter Yip③叶克勇(Peter Yip),生于香港。中华网创办人。,还有曾强、④曾强,曾创办实华开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代中英文全球多媒体在线网,以及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之后创办全国最大网络咖啡屋连锁店。梁冶萍⑤梁冶萍,女,1948年出生。曾任瀛海威董事长,北京中兴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过来的时候带了两个人,花三天时间听我讲了我的伟大理想,特别爽快地说要投资了。她什么账都没看,只要求控股,说对公司现有资产评估多少都行。我开始投了七百万,就评估了两千一百万,三倍。我非常高兴,哪晓得控股这么重要。三天后她就给我的账上打了五千万。投完以后,我们只占26%的股。1996年的时候,谁能才见你三天就给你五千万然后按你的理想去做?所以我老说梁冶萍是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家,当时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只不过没投成功而已。

梁冶萍进来以后任董事长,但是日常经营她全部不管。当时我特兴奋,心想我可以实现伟大理想了,就迈开了步子大建特建全国网来经营。五千万几乎到年底就快没了。到1997年亏损了一两千万。后来她还做了一点股东借款,一块钱价格转股,转股以后她就变成75%的股了。其实1998年的时候虽然亏损,但还是可以做,挺过劲儿就能坚持下来,而且当时有很多人来找我们,想要风险投资。但后来我被董事会清零了。那以后我也没再见过她。离开之后,我什么也没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媒体上讲我离开瀛海威是因为业务之争。

瀛海威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历史。就是像我说的这样,像个暴发户一样暴发,然后像慧星一样就坠落了,就结束了。这就是中国最早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最先提供ISP业务的网络商的命运。

很多人说我当时花钱花得太猛了。这跟我前面赚钱赚得太快有点关系。因为中国当时正在快速成长,到处都是钱。像我们俩做的行当,进来后发现几乎是在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一马平川的新世界,你就容易产生误判。另外,成功一定是失败之母,这是没办法回避的。瀛海威当时确实做了很多,其实应该只做一家公司该做的事。但那是在创造一个新行业,搭建整个行业的复杂架构。如果那个时候不那么快,不是上来就把行业结构做那么复杂,是很容易存活下来的。但你想想,那个时候,连163①163网,即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络由邮电部建设经营,是我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之一,是Internet在中国的接入部分。其用户特服接入号为163,故称163网。、169②169网,是指邮电部于1997年投资经营,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的网络资源组建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该网络的特服接入号码为169,故又称169网。都没有,你最开始不做ISP,就没有ISP。说实话不复杂也不行,因为你走得太早。我评价自己的这句话其实一直没有变过:我做瀛海威,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们做得太早了,步子迈得太大了。就像人说的那样,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三步就容易成先烈了。

互联网启蒙成就一批潮人

1995年,虽然我们在讲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在不断认知中。我一直觉得互联网绝对不只是商业,我一直特别希望把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想清楚,互联网对教育、心理,对一个没有心理医生又没有宗教国家的国民会产生什么影响,把互联网的哲学机理,把它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影响讲清楚,开始考虑出版一套“网络文化丛书”。互联网的确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哲学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个主编是郭良③郭良,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论坛”成员。1996年初,倾囊建起学术交流网PhilNet。出版有《网络创世纪》等。的原因,郭良是学哲学的。那个时候我们商量,攒一批好玩的人,一是有学术根底的,二是在技术上能够打通的人,把互联网对社会的可能影响写出来。我找到刘苏里④刘苏里,生于1960年。万圣书园联合创办人,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和甘琦⑤甘琦,女,祖籍江西,生长于东北。图书策划人。万圣书园联合创办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来做这件事情。

现在想,当时我作为商人,做这个不合适。但回到我当时的状态,我肯定还是要做的。说实话,一旦钱挣得容易之后,特别容易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说的那个生存需求满足后,其他层次的需求就会多点。现在看,这套书还是挺有意义的,它为这个行业做了一些基本的学术解释,还有就是成就了一大批人。像姜奇平⑦姜奇平,1962年7月北京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数字论坛成员等。、吴伯凡⑧吴伯凡,1966年生,湖北荆州人,哲学硕士。《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事观察员、节目主持人等。,现在研究互联网社会影响比较有名的一些的人,几乎都在里面。

1997年我们在向全国建网发展,我觉得可以借这件事情让全中国人都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另外,走信息化这条路至少也要和政府有接触,得政治正确。所以我们当时就做了个公关活动,请尼葛洛庞帝①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生于1943年。美国电脑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每个孩子一部笔记本(OLPC)项目主席。著有《数字化生存》。来做“数字化生存”的论坛,来了有三百多人,政府官员占了一大半。最开始的连翻译都结结巴巴的讲不清楚。为办这个会我们花了几十万,我只要求所有的会都在我们公司里开。我是后来才觉得这次会挺关键的。因为尼葛洛庞帝讲未来、未来后发优势这个东西,那次会确实成就了张朝阳。②张朝阳,1964年10月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但争议也很大,很多人觉得我们开这个会花钱太大手大脚了。但对我们来讲,只是公关中的一个正常计划。我们那时候一年的公关经费几百万,因为市场上要推广,要不然你怎么让更多人来上网?现在人有“网瘾”,但当时我们还得“忽悠”人来上网。

(本文根据访谈整理,文字有删减,完整版已经口述者确认。感谢赵婕、刘伟、薛芳、刘旭艳、李宁、孙雪、杜运洪等人为本文所作贡献。欲了解完整版,请关注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口述历史》系列丛书。)

(责任编辑:钟宇欢)

G20

C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团级以上的黄埔师生 (不完全统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师级以上的黄埔师生(不完全统计)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记百岁黄埔老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夏世铎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新创设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