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及效果

2016-02-17马秀苗王振平何月影

广西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双下肢螺旋下肢

马秀苗 王振平 何月影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口市 570102,E-mail:lqmxmlql@163.com)

护理经验

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及效果

马秀苗 王振平 何月影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口市 570102,E-mail:lqmxmlql@163.com)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护理配合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行下肢动脉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减少在成像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运动。CT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分个等级。结果 140例患者中,3例(2.14%)患者因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对比剂外渗而终止检查,137例(97.86%)患者顺利完成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有2例(1.43%)患者因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下肢动脉内的血药浓度,导致图像质量为差,其余135例(96.43%)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为良或优。结论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256层螺旋CT 双下肢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血管成像;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护理干预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目前,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但因其存在创伤性、易发生并发症、检查费用昂贵等不足,导致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极大提高,三维后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日益广泛应用[1-2]。25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出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双下肢动脉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行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患者140例,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40~79岁;临床表现为右下肢疼痛72例,肿胀74例,趾端变黑2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层CT扫描机,奥力奇牌高压注射器,选用18G静脉留置针,对比剂为碘帕醇或碘普罗胺(370 mg/100 ml),注射速率为4.5~6.5 ml/s,总剂量为90~120 ml。扫描范围自肾动脉至双侧踝关节平面。扫描得到的数据在扩展工作空间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过程中综合使用3种后处理方法: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组(curve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3 图像质量评价 由2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遵循双盲原则,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两人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图像质量评价时将下肢血管简化分为髂动脉、股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节段,参照文献介绍的方法[1-2],对重建后的VR、MIP、CPR 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重建血管显示清晰、光滑、连续,无运动伪影,完全满足诊断要求为优;血管较为光滑,三个节段均显示尚清晰,轻度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要求为良;血管图像欠光滑、主要分支不能清晰显示,运动伪影明显,影响诊断为差。

1.4 护理干预

1.4.1 检查前的护理: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严格筛选高危人群,掌握对比剂的使用禁忌证,对过敏体质、尤其是有碘剂过敏史的患者,慎做 CT 增强扫描。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检查的目的、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配合,并签署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建议患者检查前4 h内禁食,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但检查前可以适当喝些白开水,起到水化对比剂作用。

1.4.2 血管穿刺:静脉穿刺部位常规选择上肢表浅静脉,选择粗、直、易于穿刺的部位,避开当天穿刺过的血管。穿刺针使用18 G留置针,针管与静脉呈15~30°角穿刺,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2]。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注射过程中造影剂渗漏。高压注射对比剂时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疼痛、穿刺部位有无肿胀。

1.4.3 注意对比剂的使用:注射对比剂的过程中,团注的对比剂对血管壁的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常规将对比剂提前放入恒温箱中预热,尤其是在冬季,切记要将对比剂加温至约30℃,以提高患者临床耐受性,防止对比剂过度黏稠。团注对比剂的速度为4.5~6.5 ml/s,总量为90~120 ml,注意注射速度不过快、过慢,确保对比剂在血管浓度峰值的持续时间[3-4]。

1.4.4 检查后护理:拔针后局部使用棉签加压止血>5 min。嘱咐患者在观察区休息20~30 min后方可离开,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及时做相应处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体内造影剂的排泄。

2 结 果

140例患者中,3例(2.14%)患者因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对比剂外渗而终止检查,137例(97.86%)患者顺利完成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有2例(1.43%)患者因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下肢动脉内的血药浓度,导致图像质量为差(如图1),其余135例(96.43%)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为良或优(如图2)。

图1 图像评级为差的图像,双下肢小腿血管显示欠佳

图2 图像评级为优的图像,双下肢末端血管显示清晰。

3 讨 论

影响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因素,除了扫描技术、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外,护理学因素,如高压注射器的正确使用、造影剂总量、注射速率、患者心理等均能直接影响该项检查的效果[5]。

行下肢静动脉CT造影检查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患者配合检查的主动性差、反应差、理解能力也较差,缺乏CT检查的相关知识,加之对自身病情的担心,多数患者在CT扫描前会产生一些程度不一的紧张心理,这非常不利于下肢动脉CT造影,易导致获得的图像质量差,甚至影响诊断[6]。因此,下肢动脉CT造影前的准备及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检查的成功率[7-8]。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CT检查技师的指令,积极配合CT扫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伪影,确保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大、时间长,并需要在扫描的同时,高速注射碘对比剂,以使血管清晰显示。因此,在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个工作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患者配合,准确穿刺静脉,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造影剂渗漏,保证扫描正常进行,从而获得满意图像[8]。

本组患者在一系列护理干预后,96.43%(135/140)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为良或优。说明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前准备及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提高双下肢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

[1] 涂永波,兰永树,舒 健,等.螺距对下肢CTA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4):300-303.

[2] 付俊杰,白人驹.护理干预对64 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0,18(2):63-64.

[3] 张文彩,吕新湖,闫克乐,等.放松训练对心率、T波幅度、心算成绩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706-707.[4] 张春香,张玉英.手术室噪音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2):72.

[5] 谢元亮,郑晓华,金朝林,等.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放射学实践,2006,21(9):913-916.

[6] 姚菊峰,付菊芳,李 锋,等.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16-18.

[7] 赵新雁,徐志锋,陈秀玲,等.护理干预对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6):816-817.

[8] 付培德,李红霞,只晓会,等.在320排螺旋CT双下肢动脉成像中的护理配合效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2):4 355-4 357,4 390.

马秀苗(197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影像学护理。

R 473

B

0253-4304(2016)08-1188-02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8.43

2016-02-24

2016-05-20)

猜你喜欢

双下肢螺旋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