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浅述
2016-02-17张岩涛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文/张岩涛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浅述
文/张岩涛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足迹是人类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反映,同时其也是国家在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所谓生态足迹是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将某一城市人口资源需求量科学计算出来,同时将城市生态承载量加以分析计算,并将其作为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科学分析生态足迹设计的城市规划对城市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合理调整该规划方案。利用生态足迹法,可以明确并有效开发城市的发展潜力,促进城市朝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足迹;应用
引言
生态足迹法为城市规划环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其可以确保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概述
世界人口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能源衰竭问题。作为主要的人口大国,中国资源衰竭问题相当严重。若未能采取措施加以改善,那么今后中国的现有资源将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乃至对人类的正常生存产生影响。当前国家发展的关键就是城市建设,同时其也是体现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但当前在城市规划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城市的自然环境,导致环境状况每日俱下,为了缓解这种状况,需要采取可行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效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确保城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自然资本就是指地球上任何所有的被人们认为有用的物质,及地球上能够为生物提供支持生命的能力。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以各类自然资本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对自然资本进行统一度量的基础。它就是以土地生产力的大小不同,将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类:耕地﹑草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海洋。生态足迹假设地球上的各类土地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对于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可以对其进行加和处理。
生态足迹分析法包括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2个模块。生态足迹也称为生态占有,是指任何特定的某个个人﹑某个城市甚至某个国家所有人口所消耗的资源所需要的生物再生能力和吸纳这些人所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概念相对应,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就是指该区域的所提供给人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之和。
其优势在于:
1.数据收集工作具有便利性:以往的环境评价方式需要将大批冗杂的数据加以收集,但即便数据收集较为全面,仍然难以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科学计算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环境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相对较低,评价精确性较低。而相反的,生态足迹法收集数据信息则相对比较便利。生态足迹法数据收集的难度相对较低,有效的降低了环境评价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利用科学的计算公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较为精确的反映出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其实用性能较高。
2.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对城市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行业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其差异性相对较大。若在城市环评中利用以往的环评方式,不能精确的表现出行业的不同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污染问题。而相对比之下,生态足迹法则可以更为全面的反应出环境评价内容,可以统一描述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制定科学的污染系统,统一分析各类环境承载力,确保了城市环境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3.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由上述分析可知以往的环境评价方式所产生的环境承载力数值的精确性不高。同时不同行业导致的环境污染是不同的,以及土地类型的不同产生的资源也是不同的,以往的环境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而生态足迹法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计算系数,并由此对环境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合理计算出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因此生态足迹法所产生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三、城市规划环评中生态足迹法的实际应用
城市环境规划分析阶段是环境评价的首要阶段,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第一阶段是以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将城市人口的资源需求量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计算出来,由此进行城市规划。在第一阶段中,生态足迹法和城市规划要保持同步进行,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足迹法计算的数值。第二阶段是城市现状规划环境评价阶段。在第二阶段,结合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对环境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合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是预测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分析生态足迹法产生的规划方案对城市的影响,同时对其加以调整。
四、优化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措施
1.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建高质量的评价队伍。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具有综合性及系统性,包含了诸多学科,例如生态环保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因此其对于环境评价人员的素质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虽然生态足迹发具有传统环评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国生态足迹发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经验,所以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构建合理的环评人才培养计划。除此之外,城市环境规划单位还应该肩负环境评价的重任,培养部门人员的综合素养,健全部门人员考核制度。
2.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
环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估算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做好相关的措施进行防范。但因为城市规划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利用预防手段难以达到实际效果,所以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优化生态足迹法,确保城市规划环评的合理性。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及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的内涵,探讨了生态足迹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及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1]陆阳.基于生态足迹的朔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萧敬豪.城乡规划过程的环境绩效分析及优化途径[D].重庆大学,2014.
[3]王琦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4]钟华.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