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农业沟通学”

2016-02-17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6年24期
关键词:转基因农资农药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我们需要“农业沟通学”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在传统概念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在现实生活中,农业不仅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还为第三产业提供产品。比如到餐馆吃饭,第三产业餐饮业的菜品出了问题,第一产业脱不了干系。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承诺等理念和国际规范,都表明农业未必“位高”但一定“责重”;同时,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又很时髦,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生物技术、互联网时代、环保理念等都与农业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些都显示出农业未必“老朽”而很“时髦”。

这些特点让农业这位“老农夫”越来越有时装设计师的范儿——不仅需要秀自己的作品,还需要经常露脸,与大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否则人家不买账,还会把很多理不清说不明的账也算在你的头上。《中国种子》是中种集团的一份行业交流资料,最近上面有篇文章叫《转基因的弗兰肯斯坦困局》,读来发人深思。《弗兰肯斯坦》是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用怪物科学家的形象预见性地表达了人类对科技快速发展的恐惧。文章分析道,这种恐惧来源自两方面:一是对科技的不了解,二是对人性失控的担忧。而转基因技术恰恰这两方面都中枪了。所以文章建议一是用科普去障,二是用监管让人放心。

或许是转基因在中国的尴尬困局触痛了种子行业,文章认识并不无恳切地表达出这个观念:“现在需要突破的是表达问题”,即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回答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而农资行业虽然没有种子行业遇上转基因这样的钉子问题,但我们对“农资表达”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实际上,困扰农资行业的社会关切问题一点也不少。从农药行业的“褐地”问题,到化肥行业的污染问题、重金属问题等,都是我们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瓶颈问题。上月末,“土十条”正式印发,至此,国家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武器”备齐。农资行业除了积极落实、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贡献外,还需要补足农业表达的短板,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厘清概念、廓清是非,和社会公众一道,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生活到心理的绿色安全农业。这就需要做好“农业沟通学”的功课。

农业沟通学的对象首先是农民。农资行业要把农业科技普及好并不容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科普、农化服务做不到位,化肥的利用率、农药的精准度就上不去。虽说化肥行业从缓释肥到控释肥、再到缓控释肥,从作物吸收曲线到营养释放曲线都研究开发到位了,但应用施用的最后一厘米不解决,起大早赶晚集还是常有的事。而在农药领域,所谓的药残超标问题,很大比例是由于不合规操作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农业沟通、科学普及、有效培训解决它。

其次还要直接对农产品消费者直接表达、有效沟通。不仅需要在非常事件时,将事实的正确解释、问题的科学答案通过现代发达的传播系统及时周知,化解公众疑惑、消除民众恐惧;还需要在平时多做科学普及的工作,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最终达到行业进步、公众科学认识水平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提高的目标。

猜你喜欢

转基因农资农药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