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6-02-17张玉玲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8期

张玉玲



关于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张玉玲

摘 要:户外场地是承载孩子发展的环境资源。对其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本课题从户外活动场地的合理规划、户外功能区使用方面的层次差异研究、如何利用户外活动场地开展区域体育游戏、生态化的户外活动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对园内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创设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环境,同时合理地利用场地和材料,有效开展区域体育活动,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大胆、自信、勇敢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户外活动场地;户外功能区规划;幼儿健康发展;幼儿体育活动

一、研究的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课题的提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幼儿期是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还对其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是幼儿园具有户外活动场地开阔的优势,但在户外活动的开展中,却发现很多问题。例如:有的家长反映幼儿园场地很大,但可玩的地方却不多,还有很多空间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有的区域孩子爱玩,而有的区域孩子参与率却很低。那么如何让户外活动场地更加具有童趣;让各区域之间的链接更加科学合理;如何在同一区域内创设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现状的场景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如何使户外环境尽量为幼儿所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作用,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三是幼儿园近几年针对户外体育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园本教研活动,如“活动中如何减少等待时间的研究”“一物多玩的研究”“户外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主题活动与体育活动有效融合的研究”等,在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如果下一阶段围绕此课题继续深入研究,必将会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幼儿园场地的特点,从儿童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调整。

(1)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户外活动的教学水平。

3.相关关键词的界定

户外活动场地:主要是为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提供的场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是一种儿童型的互动空间,它为幼儿服务,是为幼儿游戏和休闲提供乐趣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潜课程的一部分。

健康发展的定义:蕴含两种含义,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名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名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4.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非常重视和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幼稚园的环境创设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中国化”“儿童化”“儿童参与原则”。在重视通过室内环境的创设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丰富、适宜的刺激的同时,他还大力主张多让孩子到户外玩耍,因为户外的新鲜空气有益于儿童健康。自然环境中的沙、石、泥土、水、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无不可以成为孩子们很好的玩具。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主动发展的,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身内部知识的结构。换言之,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他还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户外空间环境是幼儿以后适应社会最好的启蒙教师之一,是影响幼儿智力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不仅是一个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增长智慧、感知自然的“多彩世界”。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都非常重视户外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涉及儿童户外游戏场所景观设计的资料中,较多关注艺术形式的表现,但对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度关注较少,而且对户外活动场地自然性、本土性、整体性规划,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研究的内容少。对户外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体素质、体能发展研究的较多,对心理素质、心智品质研究的少。为此,我们想通过实践研究,填补、探索出上述问题,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前期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一是基于幼儿园户外场地的特点,研究出户外场地的科学布局与规划设计。二是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设户外功能区环境。三是研究出如何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有效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四是研究出生态化的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针对户外体育活动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教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2.观察研究法

在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实验阶段的发展事实(动作、言语、性格、感知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调查法

针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采访调查。

4.个案研究法

建立个案研究制度,并进行追踪记录。

5.文献研究法

从书籍、互联网以及各种途径学习理论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四、研究结果

1.基于户外场地特点研究场地科学布局与规划设计户外活动场地必须是物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户外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应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场所,提供一些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所以幼儿园坚持“教育崇尚身心和谐,发展尊重自然,课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积极、自主、快乐、自信地成长。在户外环境创设上,结合幼儿园的优势元素,遵循了“幼儿发展需求”的原则,努力突出了自然、生态、趣味、活动化、挑战性的特点,并形成了个性化园本特色,力求使整个幼儿园户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2.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设户外功能区环境

在同一区域内创设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现状的场景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并使户外环境在使用上有层次性,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所用。

(1)攀爬区

利用大型玩具场地、长廊、假山为幼儿设计了3~4个攀爬区。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摔跤,因此在东墙边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半开放的软游戏区,铺设软垫、塑胶地面,幼儿既可以跑跑跳跳,也可以爬、坐,适当投放一些小中型滑梯、低矮的攀爬迷宫、攀爬网以及小汽车、皮球、沙包等玩具材料。为中班幼儿提供5米高的大型组合滑梯攀爬架,并在绿色长廊设计攀爬墙、软索爬梯、爬洞等,使活动更具挑战性。对于大班幼儿,积极改变大型攀爬玩具的玩法,提高挑战性。如打破传统,滑梯可以躺着向下滑、趴着向下滑;通过助跑,跑上滑梯;利用攀爬绳向上爬、合作滑滑梯等。

(2)综合运动区

在两块塑胶场地上我们设置了包括跳跃、平衡、走、跑、钻、爬等为活动内容的综合区域。主要借助材料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小班幼儿多喜欢以情景贯穿于体能游戏之中。例如:小班幼儿在操场上练习跑的基本动作时,教师带领他们玩“追老鼠”“小兔拔萝卜”等游戏。中班幼儿逐步有了规则意识,他们的活动方式逐渐从偏于静态的游戏过渡到动态游戏中,活动场地的范围较小班幼儿大。中班幼儿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例如“能干的小花狗”“小猫学本领”“战胜大怪兽”等角色游戏是中班幼儿最喜欢玩的。大班更喜欢竞赛的户外游戏,所以在西操场上提供了满足大班幼儿进行竞赛活动的场地。开展迷你小足球、曲棍球等竞争性强的游戏,同时开展打破班级界限的区域体育活动,使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和器材更广、活动兴趣更高、幼儿和教师交往机会更多。

(3)自然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东南角的小花园和楼后面的“好娃娃农庄”是休闲、观赏、探索的好去处。在此区域内教师充分利用大片的草地、树行、小花园甬路开展活动。

小班幼儿在花园中观赏树木、观看小鱼、观察小水车探索水是怎样循环的;还可以用小脚去感知由鹅卵石、木板、滚木等不同材质铺成的甬路。也可以绕树行中的小路骑自行车;在弯曲的小路上推独轮车;而在高低不平的小山坡上跑上跑下,趣味无限。根据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科学探索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开展活动。幼儿自己购买各种小鱼散养在小鱼池中,种植上水生植物,他们不定期地喂养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生长;利用压水机自己压水,观察在压力作用下水的循环过程。同时教师和家长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制作了大量玩具材料。如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用塑料圈和布制作的球筐等充分运用到花园中,开展“花园大探险”游戏。

(4)野趣拓展区

野趣拓展区的创设很富有挑战性,活动材料蕴藏着许多刺激、冒险元素,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不同大小高矮不同的土坡、单人多人的“勇敢向前冲”、多功能迷宫、树与树之间的栈道等,有难有易,让幼儿根据自我发展水平自主选择。

幼儿园靠墙的地方有个小土坡,小班幼儿很喜欢在那里玩。野趣拓展的挑战性对中大班幼儿更具吸引力。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式开展游戏。如经过木板路、缓坡路、草坪,走过迷宫和独木桥,再通过不同方法到达制高点。如有树木栈道、跑土坡、过山洞、攀岩坡、攀爬绳等,到达制高点后可以选择单人或多人的“索道”(勇敢向前冲)开展活动。

3.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开展区域体育游戏

(1)充分利用空间 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区域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园内各种场地有效开展区域活动,使幼儿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身心愉悦地得到锻炼,进而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

(2)合理划分场地 全面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以前的区域体育游戏比较关注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场地的划分、游戏的设计很难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了使区域体育游戏能全面的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经过商议决定增加能够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手眼配合及竞赛意识的球类区和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发展的挑战区。将区域增至为4个,即:基本动作区、车区、球类区、挑战区。并依据场地特点、体能发展要求和游戏特点对户外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划分。

(3)科学设计游戏 确保游戏开展流畅、自然

区域体育是采取场地轮流式的方式开展活动,科学设计游戏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动作的运动量进行合理的搭配,如:跑与钻爬、平衡与跳跃的结合开展,使每条运动线路均做到了动静结合、运动量适宜、行进速度相近等,有效地解决了等待时间过长和运动量过大和过小的问题。

(4)巧妙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景观区及器械区的充分利用满足了幼儿到这些区域游戏的愿望,但“如何利用这些区域开展有序的区域体育游戏,使幼儿得到体能上的发展?”这个问题又迎面而来,通过反复商讨、多次尝试,最终教师将园内地形、地势、景观等特点和基本动作巧妙结合,发挥花园、土山、器械等区域的优势开展区域体育游戏。

(5)多措并举 保障幼儿游戏安全

为了避免因场地创设、规划、利用不合理,对幼儿造成伤害。先是对有危险的区域进行了改造。如将攀爬架下面的水泥地面改造为塑胶地面,并铺以体操垫做安全保护,将土山区原有的一些枝叶较大的灌木移植到其他区域,覆盖为草皮,将花园区石子路旁的竹质围栏拆除,避免幼儿摔倒时被护栏扎伤,将“勇敢向前冲”下面的草地改为沙地。

再是根据幼儿游戏路线在各个区域之间相连接的位置增设了10个出入口,改变了原来各区域只有一条出入口,幼儿拥挤问题。同时将幼儿经常穿越的甬路区游戏调整到其他区域内,形成了行进区,使换区更加安全、有序、自然。将车区调整到楼后“L”行甬路处,并将从停车场出发的车辆和驶入停车场的车辆划分不同的线路,并专门设有等候区。区域的调整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又保证了幼儿游戏的安全。

4.生态化的户外活动环境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影响

孩子的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在户外环境的打造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锻炼、发现、探索、审美与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1)自然化的户外环境能引发幼儿好奇心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在环境的打造上,充分保留了自然本土特色,园内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秋季有果,植物品种多样化。自然环境给了幼儿感受、体验自然美的条件,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认识了各种花草树木、聚居于此的昆虫、鸟类,更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感,加深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2)童趣化户外环境能激活幼儿的兴奋焦点 提高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根据指导要求,要创设富有童趣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户外环境的创设上,充分把握这个特点,每次调整和改造环境前,不仅认真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性别差异,还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孩子的心声和意愿。这种来源于孩子意愿的活动环境,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挑战性的户外活动环境能激发幼儿潜在竞争意识,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在了解幼儿原有运动水平的基础上,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情境,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器械材料,引发幼儿敢于冒险,挑战自我能力、毅力、耐力。促进了幼儿坚持、自信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加科学而且丰富多彩,幼儿在活动中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每年的幼儿出勤率全年统计中,由原来的全年85%提高到了93%,在体能达标测试中,合格率由原来的92%上升到100%,优秀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2.7%。

2.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自然生态化的富有童趣的户外环境,趣味化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乐群的态度。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合理利用户外体育场地,设计开展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学习、探索、观察、调整,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运动能力发展上的目标,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点和爱好,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能力及指导能力均得到提高。姚宇老师的体育活动“快乐的鼠宝宝”参加了通州区启蒙杯半日活动评优,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围绕“幼儿上肢发展游戏的实践研究”的教研活动,于2014年6月3日参加了北京市的园本教研展示,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好评,研究成果已计划编入《北京市第六套幼儿园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

4.促进园所整体发展 提升知名度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了户外环境的改造优化,环境建设上效果明显,荣获了2013年北京市幼儿园环境创设评优活动“最优环境建设奖”,也相继接待外省市、本市各类幼儿园上千人次的参观,幼儿园还被评为北京市“阳光体育活动达标园所”“百姓身边的优质园”“辛勤育苗优秀单位”等荣誉。

六、结论与思考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户外场地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放松、最快乐的游戏场所,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对户外环境进行科学的优化,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课程的作用,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实践中探索利用户外活动场地,有效开展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方法、途径。教师的游戏设计水平,观察指导幼儿户外活动开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并且在“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主要停留在实践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梳理上升的理论层面。而且利用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待于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作者信息

张玉玲,本科,一级教师,园长。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