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S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17蔡舒旻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物品教室班级

◆蔡舒旻

7S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蔡舒旻

“7S”管理是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职业学校通过引入企业“7S”管理体系,可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机制,提前完成角色转换,利于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介绍班级“7S”管理实施的实践探索和体会,探讨班级“7S”管理的实施要点和意义。

7S;班级管理;职业素养

1 前言

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尽可能地在学校中完成从“学生”身份到“企业人”身份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中脱颖而出,更具竞争力。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将进入制造企业,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的“7S”管理体系,既能让学生体验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又能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班级的常规建设,可谓一举数得,效果十分显著。

笔者现将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引入“7S”活动的实践过程和一些愚见浅识叙述如下,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不胜荣幸。

2 “7S”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过程

实施前——学生内心认同是实施“7S”管理的基础在班级中引入“7S”管理,应循序渐进,在经过充分的铺垫和宣传下,获得广大学生认同后实施,切忌“大干快上”,以“班主任意志”进行推广。因为“7S”管理是一种自我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活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管理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则“7S”管理很快会流于形式,黯然退场或成为披着“7S”外皮的传统班级常规管理。

笔者在宣传阶段首先是邀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来班级介绍“7S”管理的理念,通过一线人员带来的翔实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见识到企业在实施“7S”管理前后巨大的差异:通过“7S”管理,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浪费减少……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并从心理上认同“7S”管理,而不抵触地认为是班主任或学校的“心血来潮”。然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再趁热打铁进行引导,使学生乐于接受挑战,进行自我管理,尝试在班级中试行“7S”管理。

实施中——贯彻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的理念 班级“7S”管理中,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7S”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旁观者,而不应该是管理的干预者,切忌因短时间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而对学生揠苗助长。

企业中“7S”管理实施的主体是员工,要想实施好“7S”管理,一定要全员参与[1]。同理,班级中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过分干预,经常指手画脚,则会颠倒主次,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从而浇灭学生的管理热情。因而,在本班的实践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笔者并未制订任何细节性的规定和方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举行班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将一些问题和不足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得到可行的解决方法,最终形成细节性的规定和方案。

如在“7S”管理实施之初,在整理(Seriri)环节中,学生不会区分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哪些是不用的物品。如果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可以留在课桌上,哪些是无用的物品,不能留在课桌上;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可以留在教室里,哪些是无用的物品,不能留在教室里,看似清晰明了,却容易激发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通过班会讨论,经过辩论则能使学生达成共识,从而很好地得到执行。

在本班的实践中,曾就桌面上是否可以摆放非本节课的教材、讲台和窗台上可否摆放绿植、教室后方是否可以收集空饮料瓶卖做班费进行过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既加深了对整理(Seiri)的理解,也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决议,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通过贯彻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的理念,鼓励、呵护学生的管理热情,才能将试行变为实行。

实施顺序——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先易后难层层推进在本班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在教室中实施“7S”管理,一个月后,在教室“7S”管理取得显著效果后再推进到宿舍中,然后依次是包干区和实训场地。由于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长、最熟悉的学习场所,且教室的环境相对简单,因此以教室作为“7S”管理的切入点,最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作者:蔡舒旻,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213000)。

在教室中进行“7S”管理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顺序,先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的活动,将物品区分有用无用,留下有用物品,以方便取用为原则,并在指定位置做好标记,定位安放。再进行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的活动,因为有序的物品摆放能提高清扫、清洁的效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7S”管理带来的方便。定时清扫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定岗清洁则能使良好的环境得以持续。

前四项活动能够立竿见影地起到效果,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进行“7S”管理前后的巨大差别,从而认同“7S”管理,此时再推进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活动就轻而易举了。当教室出现如此巨大的改变,在住校生的宿舍中进行“7S”管理就不易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能激发住校生的管理热情。通过借鉴教室管理的既有经验,学生对死角多、管理难的宿舍区也不会再束手无策,在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下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宿舍区的“7S”管理推进工作,而后推进到包干区和实训场所也就能顺势而为了。

如果在开始一味贪大求全,学生都缺乏实践经验,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教师和学生就会有疲于奔命、事事不顺的感觉,从而最终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失败。

实施后——“7S”督导师举足轻重 事实上,“7S”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后”,时时刻刻都是实施中。本文所提的实施后是指整个“7S”管理工作趋于稳定,各项管理规定和细则已经成型以后的时间段。通常,在这个时间节点以后,管理者会认为“7S”管理工作已经完成,从而在管理中有所倦怠,时间一长则故态复萌,最终回到“7S”管理之前的状态,导致管理工作前功尽弃[4]。因此,有必要选择部分学生,由学生轮值“7S”督导师,其工作任务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日常“7S”执行情况,将不符合“7S”管理的现场拍摄下来,在晨会或班会等活动中展示通报,从而促进“7S”管理持续推进。

3 关于班级“7S”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师对“7S”管理的认知决定了班级“7S”管理的水平 事实上,一开始学校推行“7S”管理的时候,笔者是不以为然的,而事实也证明,轰轰烈烈的“7S”管理运动在没有真正懂得其内涵的指导者正确指导下,要么沦为一场“秀”,要么就是换了名称的班级常规管理。而真正触动笔者的是在国内某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实习的一个月,通过耳濡目染,通过和企业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交流,意识到“7S”管理的效力,从而萌发了在班级中推进真正意义上“7S”管理的想法。

在实施推行之初,通过向企业专家请教,钻研相关资料文献,同时经过班级实践的验证,才逐步对“7S”管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也使得班级“7S”管理走上正轨,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而在实践中,很多班主任乃至学工相关部门的“7S”管理的推动者,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去学习、了解什么是“7S”管理,不清楚其内涵和核心,因而导致邯郸学步,似是而非,反而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班级“7S”管理更需要推动者的耐心呵护 班级“7S”管理与企业“7S”管理不同,更需要推动者耐心的呵护。

首先,班级“7S”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其心智和自律性都和企业员工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很多在企业中很轻易能实现的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中不那么容易实现。

其次,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和干预员工,而在班级管理中却碍于学生的身份,只能以教育为主。因此,在班级“7S”管理中,教师必须以足够的耐心去推动,经常和学生沟通,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7S”管理,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断鼓励,从而让“7S”管理的种子在班级中生根发芽。

4 结语

班级“7S”管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能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管理的环境和氛围,完成角色转换。而通过“7S”管理的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等综合素质都明显得到提高,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1]陆震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7S”管理[J].当代工人精品刊,2013(2):106-109.

[2]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0,26(9):206-207.

[3]王国琴.提高学生能力的7S管理体系[J].华夏教师,2012(1):46-47.

[4]罗仕文.6S督导师实用手册[M].广东:海天出版社,

2007.

G717

B

1671-489X(2016)18-0024-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024

猜你喜欢

物品教室班级
称物品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