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2016-02-17吕水平胡苗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微课专业

◆吕水平 胡苗苗

利用微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吕水平 胡苗苗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核心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微课的出现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介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和微课特点,分析利用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途径与策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微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一支专业理念先进、知识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当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和重点,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学习了教育部组织的“微课与翻转课堂创新应用研讨会”专家的报告,笔者便投入微课时代给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契机的思考中。

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积极主动、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

1)从教师群体角度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指的是教师应把教师职业当作专门职业来看待,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素质,加快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是研究者,应冲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向研究型和反思型教师[1]。

2)就教师个人角度来说,包含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的专业理念,注重培养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注重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具备哲学境界的教与学的反思能力,注重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内容。

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能够意识到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一致性,而微课时代又为高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优势。

2 微课的特点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发布的《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

作者:吕水平、胡苗苗,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221008)。

微课的特点

1)时间微,主题突出:微课视频一般要求10分钟左右,但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来精心设计,内容简短而结构合理。

2)包含内容丰富:既有微视频,又有微课件、教案与练习,甚至还有大量专家和学习者的点评、个人的反思等内容。

3)便于资源开放共享和知识传播:微课文件小且存储格式灵活,便于实现网络共享,适合碎片化移动学习。

4)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性。

总之,对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它属于精品学习资源,无论是设计制作还是教学应用,对教师的专业理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

微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有利于打造教师学习网络共同体,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微课资源丰富,几乎涉及所有学科和科学,遍及国内外,如中国大学慕课网已有86所名牌大学联合,1398门课程,涉及文学、艺术等诸多学科领域。加之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平民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形成了事实上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由教师专家或学生群体共同构成,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微课作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获得他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形成人性化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专业成长的实际效果。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设计和应用微课方法多样,涉及诸多信息技术能力、教学教研能力,首先要了解微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制作,因为不同类型的微课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和适用范围。其次,微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把握三大要点:教学目标、教学主线和教学内容。微课教学内容的呈现需要遵循语言讲解优先原则、一致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与邻近原则等原则。再次,录制微课的方法有摄像机拍摄微课法、手机拍摄微课法、录屏微课制作法、智能交互电子白板录制微课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技巧和知识要求,用到教育的许多理论与实践技能。

3)有利于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素养。微课的产生迎合了微时代和碎片化时代人们的学习需求。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知识碎片化使得微学习(Micro-learning,碎片化学习)兴起,而基于微课的微学习恰好能够填补碎片化时代大量的碎片化时间[3]。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时间来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微课学习专业之外的其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笔者就经常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学习自己所教课程,也时常观看一些文学、艺术之类的专家课程,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体会十分深刻。

4)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微课为知识载体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当下研究的时髦课题,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教学改革模式。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时,产生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其他教学方式,这点已经得到美国、新加坡和国内许多推广试验院校的验证[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实施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平台,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弥补实践教学条件的缺陷等[4]。但这在国内毕竟还属于新兴的教学模式,要真正能达到此优良效果,还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建设平台,如何设计微课等。特别是翻转教学法的研究更是不容忽视,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模式并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学和科研强强联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也是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3 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领导重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和网络平台的建设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丰富的微课资源是前提保障。学习资源贫乏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因素[5]。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已经举办三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的学校数量和微课数量基本涵盖了各高校、各学科领域,真正掀起全国高校微课建设的高潮,已初见成效。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第15条指出:“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微课、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这就再次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引。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应该继续联合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像对待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那样建立微课资源:1)要保证网络平台的开放性,鼓励教师上传优质微课,方便学习和借鉴;2)要继续加大微课教学比赛力度,完善比赛评价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使教师微课制作常态化;3)要加强资源库的管理,按照领域和专业、专家和专题的超级链接思路,把教师制作的微课规范起来,便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4)除慕课在线学习系统外,网络平台也可以按照不同范围的群体建立微课QQ群、微信群,这样教师一旦遇到学习困惑或者工作麻烦,都能立刻解决,便于促进自身的发展。

加强培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完善微课评优制度虽然很多教师对于微课的优势有一定认识,但实际操作起来感觉费时费力,应用起来困难重重,效果也不理想,有的根本不会设计制作微课,不愿意参加微课教学比赛,参加微课比赛的多半是骨干教师和准备职称评定的教师,或者是为完成分派的任务。究其原因,只有少部分教师熟练掌握了微课相应的技能,大部分教师对微课技能一知半解,没有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及各分中心每年会提供一些关于微课的培训课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每年会提供与微课有关的研讨会,而能够有机会参加的教师却很少。再加上现在的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等压力很大,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耐心去积极主动钻研这些知识和技能。

因此,加强微课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培训,加强微课应用模式培训、应用案例分析培训,借助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这个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制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以教研活动的形式传达学习内容,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将特别重要。要组建微课制作和应用团队,完善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微课评优制度。

院系部门出台激励措施,常态化开展微教学和微研究建设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时没有以微课视频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而是以PPT和Word教案为主要载体,并且也不“微”的院校不在少数。只有在比赛的强力推动下,微课才有些活力,通过比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比赛的目的,可更多的院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个目的,而是仅仅为了提升学校声誉和教师个人业绩而已。建议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微课案例,形成课程团队,领导参加、新老结合制作微课程,充实精品课程甚至通识课程网站资源,建立给予经费奖励等激励制度,将微课教学与研究纳入教研常规工作。以上措施落实到位,定能使微课普及和应用更有成效。

教师自主学习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教师专业发展是终生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持有懒惰、等待、逼迫的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当一个人认识到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建议教师主动学习微课的相关技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或专长,边学习便实践;积极申报与微课有关的各级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发展;通过微课汲取名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笔者长期从事文献检索的教学工作,基本都是常规的讲解和期终考核的评价方式。在学习完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慕课后,通过归纳和反思,发现黄教授知识渊博,双语讲授,案例涉及中外,贴近学生的生活,丰富而有趣,语言简洁而易懂,注重教学中与学生的交互,评价过程化。这些给笔者的启发很大,不仅对本门课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思考,也扩大了眼界,提升了教学水平。博览群识,看天文、识地理,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综合素养,是当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都能通过微课实现。

4 微课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利用微课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发目的不明确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院校领导的认识不足和重视度不够 对微课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其作用认识不足,对核心本质和关键特征存在认识偏差,最终导致重视度不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项目已经纳入教育部课题,建议各级领导认真学习、高度重视,各种渠道筹集专项经费,亲自参与微课建设工作,拿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和深度支持微课程建设。

微课设计与制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微课创作目的不明确。部分领导和教师以通过比赛获奖来提升学校的威望,提高教师的名声和个人业绩,有利于招生和评职称为目的,各种微课资源建设形式化严重,为建设而建设,为比赛而创作,对是否能促进教学和教师发展关注不够。很多调查研究反映了此类现象。

其次,存在微课设计理念陈旧、技术使用不恰当、结构设计不科学、画面质量差等问题,从全国比赛作品中不难看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建全以教学为核心的微课比赛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参赛的作品不再是一节微课,而是十几或几十节微课程系列,除了包括评审规则里要求的微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课件、习题、总结等,还要增加微课教学过程记录、学习评价方案、考核方案等。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微课相关技能知识。

微课培训模式不当,培训效果不理想 不少参加过各级微课培训和讲座的教师反映效果不佳,主要是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严重脱离,专家在上讲得天花乱坠,教师在下听得云里雾里。有的只讲制作技术,没有理论提升同步指导,缺乏针对专业教师的专门培训。建议创新研究具有实效的培训模式,比如郑小军提出的“制作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应用+项目研究”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陈子超等提出的运用6D学习设计模型优化培训项目设计等,都是很好的引领和开端。

总之,只要领导重视,政策引领、制度完善,教师理念先进,信息技术能力精湛,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利用微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必然会发挥良好的作用,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1]刘秀江,韩杰.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J].早期教育,2004(1):5-8.

[2]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EB/OL]. http://weike.enetedu.com/news/html/2012-12-25/201212252035 021.htm.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

[4]王亚盛,从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陈庆文,黄燕玲.微课及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4(36):145-147.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Micro Teaching

LYU Shuiping, HU Miaomiao

The key and the core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icro-course for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s new ways and mea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 cours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y using micro lessons.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micro course; teach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642.0

B

1671-489X(2016)18-0010-03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微课的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YGJ1520);江苏省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R-31444)。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0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微课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