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视障学生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17林海燕于佳宁郝雯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比较法教学法

林海燕 于佳宁 郝雯瑾

(1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 2640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烟台 264100)



比较法在视障学生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林海燕1于佳宁2郝雯瑾1

(1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2640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烟台264100)

摘要:中药学是联系中医与中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和主干学科。结合滨州医学院视障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探讨将比较法应用于视障生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药学;视障学生;比较法;教学法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LIN Haiyan1,YU Jia'ning2,HAO Wenjin1
(1.College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3,China; 2.Two Gland Surgery of 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3,China)

Abstracts: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is the bridge course and the main subject which connect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also the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in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the comparison method is appli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comparative method;teaching method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中医与中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现用的教材是由钟赣生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收载常用中药557味,按功效分21章加以介绍。其涵盖的内容广、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加之在中药学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本草中对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等描述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中药功效的表述词语繁杂,易模糊记忆。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前几章还斗志昂扬,后来的章节就偃旗息鼓,不能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我校的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收视障学生,从2012级的11人,2013级的26人发展到2014级的33人。笔者为这三届的学生讲授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探索一种更容易为视障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发现比较法是最适合视障学生学习中药学时采用的。现将比较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1 视障学生中药学教学现状

1.1学生已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积累中药学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门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系统的中医学思维方式初步建立。在讲述中药的功效和适应证时可运用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由于视觉功能的缺陷,视障学生失去了到本草园认识中药基源植物,到中药标本室认识中药饮片,到中药药理实验室做药理实验以加强感性认识的机会。这些实践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纯理论授课是视障生学习中药学的一大特点,学生对中药的理解是抽象的。加之中药数目巨大,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2 比较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中药学内容繁杂,可进行比较的方式很多,比如章节间相似内容的比较,不同中药间的比较,同一来源不同药用部位的中药比较等等,比较法可贯穿于各论学习的始终。

2.1章节之间的比较章节与章节之间不是孤立的,也存在很多联系,把能有效联系在一起的章节进行比较,可使学生明确不同章节主治病证的差异,有助于临床辨证用药。以湿邪为患引发的病证为例,如湿邪与风寒之邪夹杂引发的病证,常选择发散风寒药中同时具有祛湿作用的药物,可汗而发之;湿邪阻滞于中焦,可选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的化湿药以芳香化湿;湿邪引发的水肿、小便不利,可选择利水消肿药,使水湿之邪随小便排出体外;风寒湿痹阻关节,引发的痹证,可选择祛风寒湿药;湿和热夹杂引发的湿热病证,可选择清热燥湿药。故与“除湿”作用相关的解表药、化湿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燥湿药之间可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湿邪阻滞部位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选药亦有所不同。

此外,在适应证方面相近的章节也可以进行比较,以脾胃病症证为例,若脾气虚证,可选择补益药中入脾的补气药,如人参、白术;脾胃虚寒证可选择温里药中温中散寒的药物,如干姜;脾胃气滞证可选择理气药中入脾胃的药物,如陈皮,木香;湿邪阻滞脾胃证可选择化湿药。故与“脾胃病证”相关的补气药、温里药、理气药、化湿药可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脾胃病证的证型不同,选药亦有所不同。使学生明确中药学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学会前后知识的贯穿,能融汇贯通[1]。

2.2同一节中药物的比较同一节中的中药具有该节节名的共同功效,把一节中的中药进行比较,可很好地区别用药,以便临床上能灵活使用。

以发散风寒药为例,这一节中的药均有发散风寒作用,那是不是遇到风寒表证都一一列举呢?显然不是的,首先要让学生比较药物间的发散风寒的力量有何不同。如麻黄发汗之力最强,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之力稍弱,通过适当配伍不仅用于表实证,也可用于表虚证;发汗的同时又有胜湿止痛之功,药性温燥的四味药是羌活、白芷、细辛和藁本,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证和风湿痹证;发汗之力和缓,常用于风寒表证之轻证或为风寒表证重证的辅助药的是生姜和苏叶;发汗同时可化湿和中,被称为“夏月之麻黄”的是香薷;药性平和,无论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是荆芥和防风;不常用于风寒表证,但通窍之功强,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发的鼻塞的是辛夷和苍耳子。

2.3同一章中药物的比较同一章中药物的主要功效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同一节中中药功效更具体,比如解表药具有发散表邪作用,清热药具有清解里热作用。解表药中若是辛温之品,可发散风寒,辛凉之品,可发散风热。清热药根据清热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具体主治病证不同。中药学节与节之间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节与节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该规律,注重纵横联系,前后衔接[2]。比如荆芥与薄荷,二者均可透疹,其中荆芥为发散风寒药中最平和的一味药,无论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薄荷为发散风热药中发汗之力最强的一味药,荆芥还可消疮、止血,薄荷还可清利头目、利咽、疏肝理气。再比如,清热药中具有清肺热之功的中药也可一一列举并进行比较,如石膏、知母、芦根、黄芩、鱼腥草分属不同节,但清肺热功效将几者联系在一起,比较其清肺热的力量差异及结合各自的特点,主治病证也就有所差异,可将中药很好区别。

2.4不同章节中药物的比较不同章节中药物的功效虽然相差很大,但药物之所以归属于不同章节是按照其最主要的功效进行归类的。某些中药除主要功效外,其次要功效往往跟其他章节的药物相似,可进行比较。如独活虽为祛风湿药,但其具有解表之功,可将其与解表药中的羌活进行比较。二者均可解表、祛风湿,羌活以解表为长,偏于走上半身,独活以祛风湿为长,偏于走下半身,若一身上下疼痛,可羌活与独活同用。再如教材中散在在不同章节的具有止呕作用的中药,可打破章节进行比较。如生姜、芦根、藿香、半夏分别适用于胃寒呕吐、胃热呕吐、湿浊中阻呕吐和痰饮或胃寒呕吐。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也散在在不同章节,可打破章节进行比较。如牛蒡子、知母、火麻仁、生地、肉苁蓉等等,植物的种仁入药,大多可润肠通便,有的养阴之功比较强,可通过“增水行舟”达到治疗“无水舟停”的效果。

2.5同一入药部位药物间的比较中药的入药部位与其功效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中药常以草、木、菜、果、谷进行分类。可见,植物各部位的成份是不一样的,其药性亦有所差异。然相同入药部位的中药,药性多有相通之处。花大多轻扬,茎多通利,枝多条达,叶多舒展,根多淳厚,果多益人,籽多坚利。如以花来入药的中药,大多质地轻清,气味芳香,有辛、苦味,具有发散表邪、辟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功效;以藤茎来入药的中药,大多具有祛风除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以种仁来入药的中药,大多药性平和,降泄下行,体润滑利,具有辛、苦、甘、酸等味。具有发散表邪的有牛蒡子、蔓荆子等;具有行气之功的有砂仁、白豆蔻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的有桃仁、王不留行等;具有止咳平喘之功的有葶苈子、杏仁等;具有化痰之功的有莱菔子、白芥子等;具有滋补肝肾之功的有枸杞子、女贞子等;具有收涩之功的有莲子、五味子等。将同一入药部位,功效相似的中药进行比较,可总体掌握不同入药部位中药的共性,可运用所总结的规律,举一反三,扩大对中药的认识。然,亦有个例,不可盲目遵循,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

2.6药名接近中药的比较对药名相似、功效有相似点的中药也可进行比较,如白术与苍术,羌活与独活、白芍与赤芍,石决明与决明子、黄连与胡黄连等等。以白术与苍术为例,二者均可燥湿健脾,其中白术以补气健脾为主要功效,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苍术以燥湿为主要功效,无论湿邪在表在里在上在下均可使用。白术又可利水,止汗,安胎,苍术又可祛风散寒,明目。

2.7同一药材生品与炮制品的比较如鲜生地、生地黄、熟地黄,生首乌与制首乌,生黄芪与炙黄芪、生姜、干姜与炮姜等等。以生姜、干姜与炮姜三者为例,均入中焦脾胃,均可治疗脾胃病证。但生姜重在温中止呕,被称为“呕家之圣药”;干姜重在温中散寒,为治疗脾胃虚寒证之主药;炮姜重在温经止血,善于治疗脾胃虚寒引发的失血证。生姜又可发散风寒,温肺止咳,具有“走而不守”的特点;干姜又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具有“能走能守”的特点;炮姜又可温中止痛,具有“守而不走”的特点。在比较之中,生姜、干姜与炮姜的异同就跃然纸上,可加深学生的记忆。

3 比较法的意义

比较法可避免一味药一味药地赘述,将一节中相似的中药一起讲解,在比较中求同存异。有利于节约授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采用比较法授课后,学生在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主动进行中药间功效的比较,在比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各章节的中药形成网络化,以点带面[3-4];比较的思维过程,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过程[5]。在授课过程中,可将讲到的中药与之前学过的中药让学生进行比较,既可使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思维。

4 应用比较教学方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比较对象,不能盲目地进行比较,过于繁杂得比较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关心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归纳比较能力较差,可能会产生惧怕比较的心理,久之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结合自身知识水平、教学经验、语言表达等,正确使用比较法,使其切实成为有利于提高视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视障学生临床辨证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朴光春,元海丹,李志勇.韩国留学生班的中药学教学[J].药学教育,2004,20(4):41-43.

[2]洪寅,李越兰,管家齐,等.《中药学》教学中“点”与“面”的问题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63-64.

[3]吴敏.归纳比较法在中药教改中的教学效果[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8(1):49-51.

[4]李军昌,王长海,王文,等.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736-738.

[5]伍棠棣,李伯,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94.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李海燕本文校对:林莺2015-11-10)

基金项目:※滨州医学院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No:BYCJY201407);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No:BYZXY201402)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4.00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4-0016-03

猜你喜欢

中药学比较法教学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基于滞环比较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