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变化及发展趋势彰显“中国力量”
2016-02-17郑晓,张高科
新型肥料备受关注 水溶肥成主角
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数量的减少对粮食的增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挑战。全球水溶肥发展速度很快,2013-2018年将保持5.3%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效益增长147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速的地区是亚洲。金正大技术顾问Kevin Moran博士表示,新型肥料的发展主要在灌溉方式上进行了改革,传统的地面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30%,喷灌的水利用率在60%,而滴灌的水利用率就高达85%。所以在很多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不仅节约水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能节省时间和人力。
在水溶肥领域,随着中国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大棚农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推广、农业从业者认识到水溶性肥料和水溶性肥料产业的重要性。中国水溶肥的发展势头较快,从2010年产量60万吨到2013年产量达到260万吨,欧洲和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水溶肥市场,而环太平洋的亚洲地区将是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2012年水溶肥市场份额为99亿人民币,预计2020年将达到233亿人民币,增长幅度高达17%。
化肥零增长对于优势企业来说是机遇
农业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以来,是否意味着化肥行业的拐点来了,是否对于复合肥企业来说就开始走下坡路?湖北新洋丰肥业总经理杨华锋认为,对于整个农业和整个化肥产业来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国家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对于中国的复合肥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战略发展机遇。“中国的化肥产能过剩是事实,但中国化肥产能是分散的、落后产能的过剩,在化肥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没有看到过有几千家化肥企业,这也就证明了我国的复合肥企业的集中度还很低,我国的复合肥企业前10名的产能总和也仅占到全国总产能的30%。目前复合肥行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才能推动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所以化肥零增长对这对行业内有优势的企业来说是机遇。”
“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背景下,复合肥行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复合肥领域的优势企业也会起到整合行业发展的示范作用,预计未来中国的复合肥行业会形成3-5家从全国布局基地到全国布局销售渠道的龙头企业。”杨华锋表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复合肥企业更要考虑产品创新、产品结构调整。”
技术的进步是产业变革永恒的主题。在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的政策下,化肥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张福锁认为产业变革就意味着肥料产业的技术必须有大的进步,这包括能耗、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代价、成本等多种因素。张福锁表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并不是说对所有的企业没有发展机会,在一个产业大变革时代,好的企业会发展得更好,发展不好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张福锁解释说:“我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在管理上的潜力都非常大,但是我国的工业化时间太短,还缺少国际先进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就意味着很多小型的、低水平的、效率低的企业的管理没有潜力,所以也没有活路,用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看到化肥产业的变革结局就是好的更好,差的会被淘汰。最终是好企业的管理水平要达到国际水平甚至比国际水平更好,如果仅靠中国的市场也养不了这么大的产能,所以还必须走向国际,但要走向国际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化肥企业应生产农民真正需要的肥料
我国的化肥过剩其实也是相对的产能过剩,化肥企业应该生产农民真正需要的肥料。张福锁表示,我国化肥产业和国际化肥产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国的化肥企业没有像样的农化服务,化工和农业是分家的,虽然近两年化肥和农业的结合多了一点,但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国几千家的化肥企业能够真正根据农业的需要、根据作物、土壤的需求来生产农民真正需要的肥料的企业并不多。这也是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做测土配方12年来,我们在农业方面有进步,但在化肥工业方面我们的进步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的化肥工业仍是按照工业的路子在发展,所以贴近农业需求、贴近农民需求来生产肥料、做好服务在我国仍是很大的挑战。”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表示,现在的化肥企业都是说生产的肥料有多好,应该怎样施用,但就是没有考虑农民真正需要什么肥料,所以说肥料的发展不对路。他分析说:“尽管我国的肥料生产量很大,但农民真正需要的肥料却是不足的。近两年机插秧快速发展,农民很希望在机插秧的时候同时把肥料深施在秧苗上,这样能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甚至可以翻番,但竟然没有在全国找到适合机插秧的肥料。因为在制定肥料标准时主要是把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起来,不讲求物理性质,而且近些年农民大部分是撒施,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机械施肥已经对化肥的要求发生了改动,所以如果化肥企业不思进取,不改变的话,只是想着让农民为企业服务,而不从农民需求考虑的话,被淘汰也是自然的。”
越是变革的时代,越是孕育更多机遇,目前很多国际上的企业也在做中微量元素添加,这也是国内肥料企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氮磷钾很多地区都是施用过量的,很多中微量元素都没有考虑。张福锁认为,在未来能够真正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将是中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的配合,中微量元素在今后所有的新型肥料中可能是发挥作用最好的。
供需变化及发展趋势彰显“中国力量”
□《中国农资》记者 郑晓 张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