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样的“毁灭”点赞
2016-02-17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为这样的“毁灭”点赞
□《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从事农资行业报道多年,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辉煌与进程。但近些年也遇到不少让人比较纳闷的事情。考察过山东农业的行业人士都对山东农业的发达印象深刻,但也对山东一些地方对土地利用的方式感到担忧。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打开这个天窗。
最近读到山东《大众农村报》的一篇评论,它以山东一个产蒜大县的农田问题为例展开。评论说,由于长年连作,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地膜,导致这个产蒜大县土壤污染严重。2011年公布的数字就显示,当地六成以上蒜田患上病害,面积达30多万亩。患病地块蒜薹减产40%-70%,蒜头减产30%-50%,大蒜品质也大幅下降;更令人心焦的是,大蒜病害发生面积还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民利益受损严重。据介绍当地政府想尽了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土壤修复不仅成本较高,耗时也较长,短期内难以根治。据我了解,过去很多农民采取的办法是加大用肥用药,这种饮鸩止渴的思路显然难以为继。所以文章说无奈之下,近几年当地政府只得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弃蒜种粮、种菜。评论惊呼“土壤污染有可能毁灭一个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一个产蒜大县的支柱产业要“毁灭”,我却要为它点个赞。
一赞山东务实的精神。虽说类似这个产蒜大县的问题早已存在,但我还是为山东媒体、山东人自我反省的精神和勇气竖起大拇指。
二赞山东现实的选择。这个产蒜大县早已是名声在外,如果弃蒜种粮、种菜,会不会被人说“名不副实”?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新的种植结构、生产方式。这种选择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突围之举,更是科学之举。他们的实践,为不久前农业部等十部委印发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供了先声;而方案的印行也为他们的调整提供了背书。这个背书告诉我们:休耕轮作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方式,也是扭转我国农田质量下滑趋势的关键之举。耕地保住了,也才有耕地上农业的存在与延续。因此,这个县蒜产业的“毁灭”,更像是一种“挥别”——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三赞“毁灭”的标志意义。山东的农业在全国都有代表性,而那些种菜、种姜、种蒜、种葱的品牌产区又是山东农业的代表。它们的转变意味着过去多年形成的单一品种的模式要升级了。这种模式是农民脱贫致富时代的产物,更多考虑的是农民的增收、市场的供应问题,较少顾忌到农田耕地的承受力。如今,中国农业的生产供应能力大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站在坚实的台阶上。为着小康社会农产品的提质增效,为着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历阵痛,我们也要有勇气从“毁灭”中“涅槃更生”。
当前,不论是农业投入品的配套、创新,还是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还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人们观念的提升,都为上一个时代农业品牌及生产模式的嬗变和演进提供了适时的有力支持。未来,适合各地农业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更健康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必将会在勇敢者和探路者的脚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