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草原虫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2016-02-17武锋平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测报虫害防治效果

文│武锋平(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山西省草原虫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文│武锋平(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全省各类天然草原面积102420万公顷,其中4500公顷以上连片草原面积8349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和中部盆地边缘;人工草地历年保留面积7725万公顷。针对全省特殊的农牧交错地域,虫害在草地、农田交叉危害的特点,深入贯彻 “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监测、综合治理、讲求实效”的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发动群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品,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发生情况

山西全省草地与农田交错相连,农作物虫害发生波及草地,草地虫害发生又影响农田,草田交错又使害虫有了更大的适宜产卵的选择空间,在草地上产卵,羽化向农田迁移;在农田产卵,羽化后再危害草地。“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危害面积约41398.5万公顷,严重危害面积约17784万公顷。

1.分布区域广。从全省不同监测网点的虫情监测情况看,每年全省各地均有虫情发生,南部以蝗虫为主,北部以草地螟、土蝗为主。并有金龟子、黏虫、蓟马、蚜虫、豆芜菁呈零星发生和分布。

2.发生类型以散居型为主。南部黄河、汾河低湿草甸类草地东亚飞蝗总体以偏轻发生,中北部土蝗发生时间较晚,呈点片发生,以接近农田的草地为主。

3.转移危害时间较早,危害时间延长。受气温影响,不同海拔地区的蝗虫出土时间不同,全省草地虫害自北向南发生期都较“十一五”期间提前10天左右。

4.危害损失较大。草地虫害的广泛分布,大量啃食牧草,降低草地生产能力,加剧了草畜矛盾。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草地各类虫害危害造成的牧草损失约22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4.4亿元。

二、“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防治情况

针对全省草原虫害发生与危害特点,全省各级草原管理部门加强领导,积极组织,精心部署。通过努力,5年共防治草原虫害11470.5万公顷,其中:生物防治7309.5万公顷、化学防治4161万公顷,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4%以上,生物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63.75%。 通过开展草原虫害防控工作挽回牧草损失约2.3亿千克,直接经济效益 4600万元,保护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力,为草原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饲草和良好的生产环境(图1~2)。

◎图1 “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情况示意图

◎图2 “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化学防治情况示意图

三、“十二五”期间草原虫害防治的成功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加强对全省草原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领导,及时处理突发性草原灾害,成立了省级防控草原灾害指挥机构,为全面、准确、迅速、有序地组织草原鼠虫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以及保护草原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有关市及草原重点县(市、区)都成立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成立技术小组,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防治技术路线,进行新技术推广及药物筛选试验方案的设计,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初步实现了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科学性。

2.加强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效果。根据预测预报,制定科学的防控工作方案,并加强测报人员的培训,提高测报人员业务素质和测报水平,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山西省草地虫害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从野外调查、现场防治试验和室内测算分析三个层面研究,获取了山西草原代表性区域草地虫害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等基础资料,试验并测试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用药量等关键防治技术,编写了《山西省草原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基层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3.加强多向联合,提升技术水平。根据山西草原分散、农田和草原交叉分布、草原和农田虫害互相影响的特点,及草原和农田虫害防控需要联动、同时进行的要求,加强与种植业植保部门、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密切联系与合作,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草原虫害技术研究、技术培训、监测点选择、预测预报分析,充分利用农作物防治的农药和设备开展草原虫害防控,努力做到种植业、草原的防治人员和设备资源共享。在技术培训方面,每年举办草原虫害防控技术培训班,从预警监测、防控技术、器械管理维修,到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4.加强综合治理,巩固防治成果。全省草原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取得了新的进展,重点推广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以及牧鸡灭蝗,积极探索生物治虫途径,减少环境污染,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效开展了草原虫害的综合防治。启动了虫害监测软件报表制度,各市县确定专人进行信息报送,每周及时、准确上报灾情报表和信息,对防治重点区域,严密监测虫害发生、发展动态。

四、问题与建议

做好草原虫害防治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技术进步是基础,增加投入是保障,能力建设是重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的工作原则;坚持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集中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1.全社会对防控工作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长期以来,草原虫害防治职责主要由农牧部门承担,以致某些地方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投入,导致防控手段落后、技术体系分化、行政职能弱化,难以实现理想的防治效果。加之草原虫害具有突发性、跨区域分布和大范围迁移的特点,仅靠一个部门甚至个别地区采取防治措施,难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草原虫害应急预案,建立草原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同时,加强宣传,加深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了解,提高全社会对草原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应对和防控草原虫害。

2.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水平亟待提高。预测预报是防治草原虫害的基础工作,是制定防治措施、指导科学防治的依据,是提高综合防治效果的保证。但预测预报所需的技术力量薄弱,省、市、县三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基层测报点交通工具、通信设备、数据分析设备短缺,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监测队伍的稳定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针对虫害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培训,支持基层测报点完善测报手段,提高虫害测报技术水平,及时准确掌握虫害发生区域和时期,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防治设备与物资储备短缺,应急防控能力弱。应急物资如农药、喷雾机具、指挥车、野外宿营车、发电机及后勤保障等物资的储备严重不足,对突发性草原虫害的应急防治能力十分薄弱,不能满足大面积草原虫害防治作业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建立草原虫害防治物资储备。

4.防治补助费用偏低,难以满足防控需求。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每公顷不足30元的防治补助费远远不能满足草原虫害防治需求。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增加工作经费预算,以保证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5.草原虫害监测与科技研发滞后。草地虫害防治一直都是应急性的工作,基础建设滞后、设备老化,尚无高效的草地虫害防治方法。应加大草原虫害监测投入,使草原虫害防控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科技产品开发力度,特别是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及产品的研发,解决目前草地虫害防治工作处于应急、被动、效果差的状态。

猜你喜欢

测报虫害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