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2016-02-17刘莹刘建文孙涛李洁王志成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净化规范化管理体系

文│刘莹 刘建文 孙涛 李洁 王志成(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文│刘莹 刘建文 孙涛 李洁 王志成(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年来,国内种畜禽场引种不断加强,养殖业发展迅速,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种畜禽规模化养殖业的生产效益仍处于低位。主要原因是我国养殖疫病环境复杂,特别是种畜禽场垂直传播疾病对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严重危害,与此同时,生物安全体系不严密也是养殖业脆弱的原因。因此,完善种畜禽场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是提高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水平的保障,是提升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一、目前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面临的问题

1.养殖规模化程度低。虽然我国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大量小规模的种畜禽场户,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利于净化工作的展开。小规模养殖场户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知识,不重视养殖生物安全,免疫程序不健全,用药不科学,消毒措施不到位,养殖场户暴发疫病风险大等问题。出现疫病时,疫情处理不当,病死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流向市场,很容易造成疫病扩散。小规模养殖场户的疫病控制不好,就会给种畜禽场的疫病防控带来风险。因此,种畜禽场更应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来维持净化成果。

2.依赖疫苗免疫难以实现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虽然目前我国疫苗研发、质量、免疫效果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养殖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死淘率、发病率仍然较高。针对我国目前的养殖现状及畜产品的需求量,不用疫苗,扑杀净化,是很难实现的。强调生物安全,而忽略疫苗免疫,将带来严重后果;完全依赖疫苗免疫,不重视生物安全,也很难防控疫病。因此,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生物安全体系不严密。目前种畜禽养殖存在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引种检疫存在漏洞;免疫不全面;病畜带毒、排毒;圈舍清洁、消毒不彻底;污染物、病畜无害化处理不及时等。低水平的生物安全环境下,疫病防控效果大打折扣,疫病净化成果难保持,养殖场用药和免疫成本增加,病死率不降。只有把生物安全工作全面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控制种畜禽疫病,才能做到种畜禽场疫病净化。

总之,面对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依照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在科学饲养过程中全程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屏障,最大限度维持净化成果。因此,在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中,建立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

二、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指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饲养场通过把组织机构与职责、工作程序、生物安全活动过程和各类资源等协调统一起来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即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可以切实将养殖场外来疫病拒之门外,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有效感染的数量,因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也是有效降低养殖场已经存在疫病影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建立规范化生物安全体系,需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种源管理。种畜禽场的种源净化工作是重中之重,源头净化做好了,疫病净化就会很容易,种畜禽场垂直传播性疫病的阻断是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种用动物携带病原的传播范围广,感染率逐代放大,风险很大,很难控制,如种猪场垂直传播的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等,种鸡场的禽白血病、鸡白痢等。如果种畜禽场种源疫病控制不好,养殖场又忽略引种检测,垂直传播性疾病很容易在畜群内暴发。如果种畜禽场只强调“全进全出”、 彻底清洗和消毒圈舍、严禁外来人员和物品进入、人员车辆严格消毒等后续生物安全措施,而忽略源头的引种监测和检疫,那么生物安全管理仍然是失败的。

因此,种源管理是整个生物安全规范化体系建立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做好种源管理,疫病控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人员管理。种畜禽场的人员,是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者,是生物安全体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种畜禽场应根据生物安全工作的需要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制订实施人员管理程序。对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人员培训、考核、使用和监督进行有效控制。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兽医技术水平和能力,保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种畜禽场应建立人员技术档案,保留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与考核、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3.养殖环境。种畜禽场的防疫设施设备、环境是保证生物安全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开展疾病防治、避免或减少发病或死亡的基础,直接影响种畜禽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种畜禽场的选址、设计和建造,洁净通道和污染通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标准要求。每个生产单元之间及厂区外环境应建立物理隔离屏障。种畜禽场周围1千米范围内不得有其他养禽场、活禽交易市场、家禽屠宰加工厂等;必要时,沿种畜禽场物理屏障向外设立环形缓冲区;场区内不得种植大型树木,不应有水塘等容易吸引野鸟的环境和设施,不得饲养其他动物;有防止鸟类和啮齿类动物进入的防护设施;配备消毒灭菌设施设备、清洗设施设备、免疫接种设备、物品贮存设施设备、疾病诊断和防治设备,以及废物处置相关设施设备。

4.环境条件。种畜禽场应制定出入场的人员控制和物品流通控制程序;种畜禽场应谢绝参观;外来人员确需进入生产区时,应经淋浴、消毒、更换衣帽和鞋子后,方可入内。商品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空舍期不少于7天。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饲料厂提供的饲料,且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饲料储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并采取防鸟、防鼠等措施。饮用水应符合GB 547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粪便和垫料应以封闭方式进行运输,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维护净化成果的重要手段。在规模化种畜禽场,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许多特定的媒介在种畜禽场内传播,如动物本身、工作人员、污染的饲料、饮水、圈舍、设备和空气等,严重地威胁着种畜禽的健康与安全。为了保证种畜禽免受这些病原的侵袭,保证种畜禽快速健康的生长,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以消除场区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5.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疫病监测,饲养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个体的检测,重点应加强群体健康性能监测,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来预警种畜禽健康事件发生的几率,达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为此,饲养场应建立并完善疫病监测体系。通过一系列监测方式,结合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可以帮助种畜禽场掌握场内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等信息,及时把握疫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出现疫情及时处理。

种畜禽场的废物主要包括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病死动物等,其中以未处理的粪便及污水数量最大,病死动物危害最重。这些废物不仅传播疾病,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特别是病死动物,处理方法应当迅速、有效、经济并符合防疫卫生要求。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焚烧,没有条件的也可用深埋和腐烂处理的措施。病死动物处理坑,如构造合理,可有效和迅速地使尸体腐烂。

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种畜禽场疫病净化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种畜禽养殖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体系对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完成净化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净化成果,才能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净化规范化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功能净化机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