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企业如何应对新常态
2016-02-17徐泽君王献伟河南省畜牧总站
文│徐泽君 王献伟(河南省畜牧总站)
周永亮 孙春花 文欣伟(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牧企业如何应对新常态
文│徐泽君 王献伟(河南省畜牧总站)
周永亮 孙春花 文欣伟(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的经济学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主要表现为低增长、低就业率。2014年以来,“新常态”成为中国热门话题,在农牧企业概括为“两板挤压”、“双灯限行”、“六产开拓”。“两板”指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与成本价格的“地板”;“双灯”指世贸的黄灯与资源环境的红灯;“六产”指农业可包含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一加二加三等于六,因此,把农业称为第六次产业。本文从农牧企业面临的新常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新常态下农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一、我国农牧企业新常态
1.农业新常态。上下“两板挤压”。“地板”指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地板”不断抬升,劳动力、土地租金、农药化肥种子、农技服务成本等造成农产品价格持续提高。“天花板”已被顶破。农产品价格全面飘红,部分农产品已冲开“天花板”,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地板”挤压、“天花板”抬升,使得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小。
黄红“双灯限行”。世贸黄灯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相关规则。资源环境红灯已经亮起,农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耕地、水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离农、厌农、弃农现象在全社会蔓延。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两个“紧箍咒”,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量与质的提升,国外农产品的廉价与高质形成强势竞争态势,使我国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第六次产业”开拓。把农业打造成“第六次产业”是关键、是核心,当务之急在于拉长产业链,注入现代元素改造一产;紧扣四品主题,提升二产;致力创新突破,发展三产。
2.畜牧业新常态。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主导生产,宏观经济形势对畜牧业的影响加深,近两年尤为明显;二是畜牧业增产难度加大,20世纪80年代肉类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9%,90年代为7.7%,21世纪前10年只有2.8%;三是突发事件多,疫情形势特别复杂,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信心冲击大。
二、我国农牧企业发展趋势
农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表现为以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供销服务体系,以农场主为主体的专业种植、养殖体系,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资配套支持和安全控制体系,以物联网为主体的大数据追溯体系和物流体系,以农产品冷链为主体的流通体系,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农产品电商联盟体系,以供应链金融为主体的研发体系、以社区支持农场为主体的互动交流体系等。
1.植物农业向动物农业发展趋势不可逆转。1978年全国畜牧业产值为20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5%左右。2007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125.2亿元,占农业的比重已上升到33.0% 。目前,世界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0%左右,我国仅为1/3,畜牧业比重继续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
2.规模化养殖趋势不可逆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农户分散养殖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进入2005年以来,规模化出现加速趋势。但是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提升规模化程度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3.生态绿色有机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外通过“有机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有机副产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中国近年来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黄羽肉鸡和地方特色猪肉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绿色、生态和有机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4. 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欧洲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采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模式。日本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农户+农协+企业”模式。美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是以“农户+公司的合同制”为主 。中国的畜牧业一体化将由“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向发展。
5.低碳畜牧业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全球近地平均气温上升0.3~0.6℃,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其中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9%,甲烷(主要来源于牲畜的肠胃和粪便)占全球排放量的37%,氧化亚氮占全球排放量的65%。2000—2007年,我国畜牧业平均每年甲烷排放总量1002.2万吨,其中畜禽胃肠发酵甲烷排放834.5万吨,畜禽排泄物甲烷排放167.7万吨,甲烷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畜牧业甲烷排放量的9.68%;平均每年氧化亚氮排放总量57.7万吨,约占全球畜牧业氧化亚氮排放量的15.7%;畜牧业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总量折合成二氧化碳达29.81亿吨。
三、新常态下我国农牧企业应对举措
1.顺天时,谋发展。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农牧企业应密切关注十八大及系列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新《环保法》及“水十条”等环保政策以及《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国家政策,挖掘农牧业发展新信号,适时调整战略思维,主动适应农牧业发展新常态。同时,夯实管理基础,积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对我国农牧企业发展必将是颠覆性的,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将实体企业互联网化,实现互联网升级改造,逐步过渡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2.实施七大创新,破解企业困局。业界专家赵明分析,当今农牧行业特点是需求失控,周期失调;增速放缓,曲线变轨;资源整合,竞争跨界;普遍焦虑,间歇迷茫。行业和企业均处于拐点位置,开拓创新,破解困局,势在必行。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农牧企业深度融合,走种养结合全循环发展道路,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打造三化协调,四化同步产业园区,适时投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以及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社区支持型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创新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跨界思维。跨界思维中的整合是核心,资源人脉以及思想的整合可以给农牧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牧企业应该主动拥抱变化,大胆进行颠覆式创新,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聚焦坐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思维。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运行的经营方式。
合作协作思维。纵观畜牧业态,面临厂家数量过剩、生产产能过剩、养殖存栏过剩等情况,对畜牧人而言“竞争惨烈,产品同质,客户理性,前途迷茫”,畜牧行业及相关行业不论养殖场还是销售员、经销商、供应商都面临大危机,面对危机要求每个农牧企业家一定要有合作协作思维,胸怀宽广,放大格局,开展弱弱联合、弱强联合、强强联合,杜绝单打独斗。
科学规划设计思维。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重要转型期,多数规模养殖场存在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生产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形成“产业发展,规划先行”、“项目投资,设计为先”的正确理念。
三是创新发展和服务模式 。农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金、管理、规模、运营方式等实际情况,深入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发展和服务新模式,诸如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适度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生产或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等发展模式。
四是创新科技。以“互联网+”创业大潮为契机,创新畜牧产业形态,在加速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把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诱导和衍生出精准牧业、智能牧业、远程牧业等新的高级形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破解风险控制、产业调控等难题,尽快实现二次创业和产业跃升。
五是创新研发。畜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高度依赖现场实际操作。应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用新知识和技术发明开发出新产品或新工艺,以改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适时引入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能充分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过程创新能力,引进新的生产方法或对现有生产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企业生产原有产品的成本明显下降,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改善产品的市场供给条件,使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六是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融资难。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解决农牧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农牧企业内部改制、挂牌、财务问题、法律问题、激励问题,解决新常态下农牧企业突破之路、转型之路、升级之路、发展之路,挖掘企业制度变革套利、流动性溢价套利、企业价值成长套利、IPO/转板估值差套利、博弈套利等内部价值。
3.通过变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网络、市场、客户、产品等方面进行转型突破,实现经营转型。改变人多力量大、规模第一、做大企业的看法,实施三人政策,即“讲人效”、“用人精”、“助人长”,实现管理转型。原来的好方法不代表未来还能成功,从老板到高管要建立新思维,实现思维转型。通过重建公司治理架构、调整战略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产业链管理能力、打造平台、创新企业文化及品牌建设等途径,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4.从产业自身发展寻求对策。一是从解决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中找发展找红利。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科技进步,查找解决牛羊肉不足、优质高档产品不足、繁殖率和个体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产生红利;通过走机械化、生态化等道路,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疫病防控和农业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产生红利。二是从走出去对外投资中找发展找红利。优先考虑“一带一路”,寻找劳动力、土地和饲料资源廉价的区域产生红利,做到熟悉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和动态,做好投资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实现经营和人才管理的本土化,建立符合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商业模式,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