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
2016-02-17
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
王瑞祥
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荣登“2016装备中国创新先锋榜”的获奖企业表示衷心祝贺!
“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活动,由《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举办。其宗旨是推动企业创新,表彰先进典型、交流创新经验,更好为行业服务。此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共有200多家机械企业受到表彰,20多位企业负责人登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创新经验。活动在行业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对推动企业创新和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创新驱动成为各经济体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核心战略。当前,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机械工业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坚持以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实现了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今年1-9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9.1%,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和行业上年同期3.1和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4万亿元,同比增长7.19%,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和行业上年同期3.5和4.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7.43%,高于行业上年同期增速7.09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工业0.9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趋势逐月向好。在重点监测的119种主要产品产量中,有65种产品同比增长,占比54.62%,主要经济指标超出预期。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行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适应用户需求的工业汽轮机等产品、电工仪表、汽车用仪表、液压元件等产品保持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高于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车保持了高速增长。机械工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占比稳中有升,投资增速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高于行业总体和平均水平,新产品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日益显现。
从存在的问题看,挑战严峻,值得关注。一是行业分化加剧。机床、石化、重型行业依然困难,汽车、电工电器行业拉动作用明显。两大行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行业总体比重为80.3%,占行业总体新增利润比重近90%。说明其他行业的发展仍存在困难,发展不平衡。二是需求不旺,效益低速运行。企业订单不足。行业146个小行业中半数效益呈现低速运行。三是投资需求急剧下滑。1-9月机械工业投资仅增长1.54%,低于全国和制造业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低。四是外贸进出口依然不振。1-9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4768亿美元,同比下降4.8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4.69%。改变机械工业大而不强、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今年的创新活动,正值“十三五”开局和“中国制造2025”起步实施之年。前不久,“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办“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下发,为机械工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要求,全行业正在全力学习贯彻落实。近期,中机联相继组织召开了有关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专题会议、标准化和质量品牌提升推进会议,11月7日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振信心,对下阶段行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思路措施和目标任务。今天的活动确定以“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完全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意义。据了解,这次活动报名参与的企业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踊跃,充分显示出企业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今年上榜的53家企业,涉及14个省市地区和13个行业。创新活动涵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绿色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领域,可以说群星璀璨,是一次行业创新精英的盛会。
我相信,在我国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全行业一定会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切实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夯基础、补短板、攻高端,推动机械工业新动能增加、发展动力转换,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双高”的发展目标。
真诚希望,受到表彰的企业,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引领带动更多企业,以创新的实践和成果,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变,为建设机械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愿本届创新企业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在座企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环境之下,中德走创新的道路才能走合作的道路,才能全方位使战略伙伴关系也能成为“伙伴关系4.0”。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作了题为《装备制造领域中德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的演讲,他认为,在工业数字化领域,德中对彼此来说,都是尤为具有价值和互补潜力的伙伴。
他说,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早在2009年,专家们就已经提交了“国家路线嵌入式系统方案”,将实现未来工业4.0的系统纳入到制造、服务和工作设计的新研究规划中。预计至2020年,全德在这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09亿欧元,北威州是领头羊,我们所处的北威州在几大关键领域,能源、机械制造、生产技术、物流、工业、汽车工业还有信息化,通信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等方面都是领先的。在北威州有一个叫OWL的产业集群区,我们中文翻译成猫头鹰计划,这是德国的一个样板集群,也是一个工业4.0执行的比较完备的区域,它有174家企业、大学和相关投资伙伴联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开发,将工业4.0付诸于现实。
封兴良认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德国在技术标准、数字化技术应用,自动化水平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德国是对华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领先的国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产业的演进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以技术和服务为主要拉动力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速,绿色经济成为主流,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的技术、品牌、生产方式等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对发达国家而言,包括美国,要回归制造业等等,需要加快自身“再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在新技术、新产品领域的创新优势。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提升制造业的发展层级,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方面中德有很多合作的方面。
封兴良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环境之下,中德走创新的道路才能走合作的道路,才能全方位使战略伙伴关系也能成为“伙伴关系4.0”。
(根据封兴良先生在“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核。)
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化国出席活动并演讲:
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化国作了题为《将创新基因熔铸进企业灵魂》的演讲。他说,创业本身就是创新。科瑞在刚刚成立的时候,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开发了电驱动膜分离氮设备、海洋平台智能全自动注水加药工艺装置等产品,依托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快速打开了局面。这让科瑞第一次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在在随后的发展中,科瑞又面临新的困境,拳头产品的匮乏、高端技术的缺乏、国内市场开发的壁垒等等,这些都严重挚肘着科瑞的发展,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要突破这些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科瑞作出了彻底变革商业模式的决定,在市场开发上走国际化路线,在产品开发上走高端化路线,制定了“市场全球化”和“产品高端化”的战略。当时中国还是石油装备的进口国,尤其是高端成套设备几乎全靠进口,科瑞作为一个仅有百余人的微弱民企,却要推行连大型国企都没能力实施的战略,这在当时的业界看来实在是太过超前和大胆,甚至被当作笑话。科瑞人凭着一股别人看来的“傻劲”,向“全球化”和“高端化”发起了冲锋。
2004年,科瑞设立了哈萨克斯坦分公司,迈出了进军全球的第一步,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在哈萨克斯坦的雪地里住的是集装箱,吃的是馒头咸菜,一连几个月都吃不上蔬菜。凭着一股韧劲,科瑞最终成功打开了当地市场。后来又相继开发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东、东南亚等市场,这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的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80多个海外市场,每一个都是一块硬骨头,都是员工一点点“啃”下来的,生活条件恶劣,海外经验匮乏,局势的动荡等困难让他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很多员工常年驻守在海外,孩子的出生和父母的去世都没守在身边;有的员工在局势动荡的地区一次次穿越火线,冒着硝烟去开发客户;在治安差的地方很多员工都被抢劫过,还有一些员工被非法武装绑架。最终,科瑞人一一化解了和克服了这些困难,建成了一张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基本覆盖全部产油国的全球化网络。
产品高端化战略也在快速推进,刚开始科瑞建立了氮气设备制造工厂,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套1200方50兆帕和1800方50兆帕膜分离制氮设备,目前科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油田制氮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后来科瑞又陆续建立了钻井装备、井口设备、压缩机设备、油田增产作业设备等7大生产基地,形成9大系列140余种产品,包含9000米超深钻井机、高寒钻机、快移钻机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产品。这个过程也很艰辛,在上马钻机项目时,只有几名专家和几张图纸,很多工人连钻机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凭着一股创新的“钻劲”,在短短几年内科瑞的钻机就达到了先进水平,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德国出口钻机的企业,震动了整个行业。
事实证明,“市场全球化”和“产品高端化”的创新,成为科瑞发展壮大的关键动力。我为什么在这里花比较大的篇幅讲科瑞的创新史呢?因为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企业为创新付出了巨大、沉重甚至是痛苦的代价后,仍然矢志不渝,并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这么一个熔炼、打磨、锻造、淬火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创新熔铸进企业的灵魂。而科瑞就完全经历了这些。从国内到海外,从低端到高端,从单一到多元,在一次次的转型升级中,是创新让科瑞脱胎换骨;在一次次的发展危机中,又是创新让科瑞化险为夷。这些创业的磨砺让创新在科瑞深入人心,形成了最广泛、最深厚的认同基础,这是科瑞在创新工作中激烈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演讲中,刘化国还将科瑞的创新做法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根据刘化国先生在“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核。)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管理院院长罗建利出席活动并演讲:
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打造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分别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的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企业中心。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管理院院长罗建利作了题为《转型升级,打造高端装备自主品牌”》的演讲。他说,铁建重工从成立之初就经过严格调研,对自身定位做了一个思考,决定面向高端的装备制造。这里面,我们铁建重工母公司在全球施工行业里面是排前十的,我们依靠我们母公司,研发施工方面需要的高端装备,而不是直接复制人家的产品。
第二在施工方面,我们考虑怎么样能替代人工施工,怎么样安全,怎么样效率高,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创新因素。第三就是通过信息化提高施工的能力和智能化。第四面向总公司要求,我们产品必须提供网络式服务,因此打造一个服务型制造企业。第五就是经营管理。
通过多年发展,我们逐渐形成并且持续打造六种核心竞力,识别、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敢为人先的自主快速创新能力;高效的资源系统集成能力;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以及企业机制的牵引和推动能力,还有数字化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企业。
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打造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分别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的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企业中心。
在创新成果方面,完成了超过30项的国家、省部级重大专项,申请专利超过500件,发明专利200件,编制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
罗建利说,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行动规划里面,我们也同时启动了相关的规划和实施,首先是打造铁建重工开放创新云平台。它的核心思想是,结合整个施工局的经验,包括对装备的一些想法,来打造一个创新的平台。
第二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大纲,集中在四个方面,产业智能化、制作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和管理制度化,四个维度来开展,来提升自己产品、制造、服务和管理能力。
(根据罗建利先生在“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核。)
德勤战略咨询资深总监陈宁出席活动并演讲:
德勤战略咨询资深总监陈宁作了题为《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演讲。他说,数字化智能制造这个板块里面,它主要包括了一个是智能工厂,一个是智能生产,还有智能物流这三个领域。
我们认为,数字化智能制造主要是从安全、质量、响应、效率和环保五大维度能给我们带来大的提升。比如安全方面,刚才我们也看到广州数控的同事,介绍了机器人能够在工厂里面代替工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岗位。
另外比如说在供应链这个领域,目前随着数字化的进展,也越来越多的能够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效率,这样也使得我们一些定单化的制造、客户的定制等等这样一些业务上的需求能够变成一个现实。
这些提升主要是通过三个层面,12个方面来实现的,这三个方面,第一是从物理到数字,第二从数字到数字,第三从数字到物理。从物理到数字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我们在整个工厂里面,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传感器,可以搜集到整个工厂的生产线上面环境的变化或者一些零部件的变化,我们把它变成数字加以收集,这是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实现的。另外现在很热门的可穿戴的设备,它本身作为物理设备,但是现在的话也能够大量的产生一些相关的数字,来供我们作分析。
第二就是数字到数字,比如现在我们比较热门的一些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等等,包括可视化的一些技术,这个都是从内外部所搜集的数字当中,把原始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得出来我们所需要的分析结果。
举个例子,我们在汽车这个行业,大家知道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被召回的话,对于厂商来讲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在整个工厂生产线上,我们如果能够通过传感器这样一些设备,监测到哪个批次的零部件,跟另外一个批次的零部件可能有些不一样,比如重量上或者其他的一些指标上有些不一样。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提前去做一些预测,在提前做预测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让经销商主动的有些响应,比如在维修或者什么时候,他主动提供给用户,你的某一个零部件要加以更换,这样的话就可以极大的避免我们大规模召回,因为一旦大规模召回的时候这个成本就是非常高的,这个是预测性的分析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好处。
第三是从数字到物理,也就是说我们随着新的技术,比如3D打印,它背后其实是一个数字,但是它通过一些设备起到物理上的一些功能,包括机器人。所以这个的话,是我们认为说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具体是可以通过几个层面来加以实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的话,大家是把预测性分析排在第一位的,之后是智能、采集和互联设备,就是物联网的这些应用。之后是先进材料、物联网、数字化的设计模拟、认知计算、机器人、增材制造,大家最熟悉的就是3D打印,还有数据的传输,增强现实,比如VR、AR。中国的排名有些不一样,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这方面是有这个认知的,比如预测性分析,这个里面有些排名的项是互相关联的,比如我要做预测性的分析,一个前提是我要有这些数据,要有这些数据我要有物联网的功能。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且不管它的排名,但是我们认为说,这些方面基本上大家所公认的,是对我们目前来讲要实现工业制造的数字化最重要的一些方面。
在演讲中,陈宁还就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分享了德勤的研究成果。
(根据陈宁先生在“第四届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核。)
“2016装备中国创新先锋榜”榜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左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赵驰(右1)为创新榜样奖企业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颁奖
创新榜样奖
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营销创新奖
哈斯自动数控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商业模式创新奖
福建福安闽东亚南电机有限公司
管理创新奖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石油机械厂
绿色创新奖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
广州市阳光科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创新奖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聊城市新欣金帝保持器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井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菏泽京九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新力机器厂
技术创新奖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陕西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方圆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江南嘉捷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船用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责任公司
五莲县奥航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沂水机床厂有限公司
临沂市建领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装备中国创新企业俱乐部宣誓仪式
一个特别的环节是在颁奖典礼之后举行的“装备中国创新企业俱乐部宣誓仪式”。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化国,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管理院院长罗建利,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前远,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继红,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聊城市新欣金帝保持器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锡铭,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褚祥元,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王靖夫,山东沂水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龙,五莲县奥航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龙华,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副监事刘磊,临沂市建领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建领,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董世斌,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国10余位上榜企业高管一起宣读了“装备中国创新企业俱乐部宣言”:
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我们怎能选择平庸?
为了荣誉,为了梦想,
我们藐视一切困难,奋勇前行!
逢山,我们开路;
遇水,我们架桥!
我们要让中国装备享誉世界,
我们要用一个又一个创新,
增进人类的福祉!
圆桌论坛
主持人: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副社长、总编辑孙滢
嘉 宾: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前远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继红
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
聊城市新欣金帝保持器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锡铭
孙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下面这个环节由我为大家主持,创新这两个字早已响彻中国大地了,但到底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什么?
可能大家会说,创新需要人才,创新需要环境,创新需要资金,创新需要很多,但是的话,我想创新它的终极前提是思想之自由、自由之思想。为什么这么说,没有思想之自由,自由之思想的话,很多在当时看来有点离经叛道、但后来被证明很伟大的创新就不会出现,甚至我们到今天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为什么要讲这些话呢,我的主要想法,就是想为台上的四位老总和我自己争取一点说话的空间,因为既然谈了创新,话赶话,有的时候话不一定准确或者有点出格,希望在座的媒体同行笔下留情,也请各位来宾多多包含,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进入讨论环节。
第一个问题,我请几位老总先就第一个问题谈一谈,大家都知道,创新我们肯定不会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有它的目的,我能想到的有三种,一个是赶超竞争对手,第二是持续保持领先,第三是为了满足新的需求。我请各位老总来谈一谈,贵企业的创新是基于一种什么考虑,是为了什么?
毛卫东:我们的创新就是为了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客户有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我们带来一个创新产品,就是精密金属3D打印机,这个是德国人在2002年的时候他们最先进的实验室,我们国家有一个教授就去的那里做访问学者,带回来,他搞了十年左右的实验室产品,最后跟我们合作,2013年我们就把它变成了工业产品,现在已经系列化销售。我们创新的过程中间遇到几个问题,比如我们医院的医生,他就要求我们这个产品能不能护士都可以使用,所以现在也需要我们创新。我们最近3D打印机打印骨头的手术已经很成功了,做手术的时候,比如遭遇车祸骨头碎了,可以直接扫描把骨头变CT,然后直接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但是怎么跟原来的骨头连接,碎的怎么连接,碎的用3D打出模型,用模型跟新打出来的骨头看在哪连接最合适,就像我们搞机器一样,选最合适的地方再去连接,这个重点我们解决了。最近佛山中医院就跟我们合作,他每年手术有3万例,仅次于北京中医院,北京中医院是全国第一,他是第二,他要跟我们合作,我们解决了这个痛点。我先说到这里。
袁锡铭:我们这个企业始建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创新情况之下发展成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为瑞典SKF,日本SK八大轴承公司供货。谈到创新,创新就是我们企业的一种发展动力,也是一种发展的驱动力。具体到产品上来讲,以前我们都是做低端的产品,国外的轴承公司都是从他本国引进来,再装到他轴承上。现在基于成本的原因,也是到国内来进行采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开始研发高端、精密、低噪音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开发了国内的风力发电的产品,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东西,原来是美国做的,为了持续创新,我们成立了研发平台,包括省级企业的技术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才能保持持续性的创新,使创新成为我们企业的一种灵魂,我就谈这些。
刘继红:我们浙江天成自控有限公司是做座椅的,包括工程机械座椅,商用车座椅和乘用车座椅,天成自控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谈到企业的创新,我个人的观点,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你只要能生存下来,创新就是你的一个基因,不管是产品的创新,还是市场的创新,还是管理方面的创新,你不创新,你的企业三年以后,看还能不能存在和发展。天成来讲,作为座椅行业,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感觉这个座椅不是挺简单的嘛,有什么蛮多的技术含量呢,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在解决了人的三种状态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的小小的座椅方面,确实蕴含了很多企业的创新,20多年天成的发展实际就是一个创新的发展。
作为企业如果要保证创新的这种动力,要在研发的投入方面,组织结构要有保障,执行方面还得建立一个能够焕发员工创造力的机制,这一块在天成自控这一块来讲,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下来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产品创新,每隔两到三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换代性的产品投向市场,特别是在保持研发创新的时候,我们自己在产品的检测方面投入是非常大的,建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都要四五千万。就拿商用车我们看到的卡车,这样的座椅要投向市场的话前后要做一百多个试验。从创新角度,我觉得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因,没有它,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变得非常困难,谢谢。
郑前远:我们生产装载机、挖掘机等系列产品,创新我们很有体会,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法宝。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内工程机械,国有的、民营的还有外资的,是三足鼎立,我们晋工机械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到2005年以后,特别感受到在装载机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民营企业没有丝毫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所以我们公司通过市场调研,特别到2007年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展会,感受到市场需求,一个客户提出来了,户外的石材搬运,用人工的话一是危险系数大,成本高,搬的量也比较小。所以我们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研发了一款叫做叉装机的产品,这款产品我们户外作业就是20吨到55吨的石头,可以在户外进行作业。这一款产品到2012年的时候实现了量产,这款产品是我们晋工机械的主导产品,刚开始市场占有率是100%,现在45%到50%。包括在上海宝马展,我们展出了一个50吨的叉装机,也是引起国内客户非常大的兴趣,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挖掘机,早期我们的定位是大型的履带挖掘机,后面我们国家提出城镇化建设以后,发现不对,大型的履带型挖掘机不好卖,后来我们马上转向小型的,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稳定下来以后,今年也实现了量产,也成为我们唯一同比增长幅度达200%的一款产品。所以说创新是引领未来,创新赢未来。
孙滢:刚才听几位老总讲时就在想,无论像毛总的打印骨关节的,郑总搬石头的装载机,包括另外两位老总,多多少少我都听出来了,在满足新的需求,特别是潜在的、不是特别明显的需求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谈创新不能太窄,我的感觉最近几年,其实市场的需求,整个市场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几位老总可能对市场的这种变化会了解的更加清楚,能不能请几位老总谈一谈,最近几年市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各位老总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袁锡铭:我简单说一下,因为轴承保持架这个产品属于一个机械零部件,属于机械的粮食。最近几年的市场变化从普通产品向高端产品在发展,从精密型向超精密型发展,像轨道交通,导弹发射架,还有航空航天的。原来一般的工艺,一般的产品制造方法是解决不了目前市场需求的,所以势必推赶着我们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产品的精密型和制造的精密型。
毛卫东:我刚才说说了产品的形势和需求,以前量大面广的时代,这个时代过去了。
现在发现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反而增加了,比如刚才讲的3D打印机,模具行业,他提出你能不能降低成本,因为现在用3D打印成本很高,主要粉末贵,我们中国的不过关,老外卖给我们一公斤的粉末要一千块钱,国内卖一百块钱一公斤。我最近调研了一个做车灯模具的企业,他就说了,如果你那个模具能够降低到五倍价格,我都用3D打印,因为现在做这个模具要90天到100天,如果用3D打印模具的话,时间会缩短一半,所以他需要这个产品。后来我去调研了几个大学,日本人攻克了做粉末的喷嘴,喷出来的粉末就是球形的,但是我们做粉末的喷嘴还没攻关下来。所以个性化的需求很多,包括现在世界五百强,也变得很快,比如我们中南机械有另外一块业务就是为世界五百强配套零部件的,比如西门子,他们这些巨头经常改变他们产品的结构,都需要你很快的给他作出关键零部件来,我觉得这些需求都很大,还是回到刚才说的话题,能不能创新,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且降低成本。
刘继红:我们现在主要做汽车座椅,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有两点,一个是汽车安全性的法规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在更新一些新的要求,汽车座椅又是一个安全件,它跟人的生命直接相关,所以就对我们在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在做新的客户开发的时候,客户的招标流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要取得新的发展,我个人来看,一个是在创新研发的投入方面越来越大,作为我们的企业来讲,可能研发的投入都会超过8%甚至到10%。再一个团队建设,再好的想法和产品都需要人去做,在汽车座椅这个领域里面,光靠中国的团队已经解决不了,今年我们已经组建了韩国的团队,不是以合作的方式了,而是有国外的团队直接到我们公司来工作,这是在人员方面,在技术的研发团队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郑前远:我们工程机械感觉市场的变化,真是冰火两重天。2010年、2011年的时候可以说是我们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客户带着现金来买货。但是2012年以后,市场需求大幅度的缩减。所以整个工程机械的销售就逐年的在走下坡路。
面对这种形势怎么办,你这个企业怎么综合的去判断这个形势,就是靠创新。
孙滢:我们离开一下原先设定的题目。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互联网+这个提法比较多。那么今后,企业有没有可能也建一个什么云,要解决某个研发难题就在上面发布,通过付费来得到解决。但这样,会不会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毛卫东:其实就是这样的,我刚才说做手术的那个就是美国硅谷的一个博士,他就研究出了一个CD扫描以后,就可以直接转换为3D打印机使用的软件了,美国博士搞出了一个直接转化的程序,他们能够采集到碎的骨头,有机器就能操作了,所以他现在要跟我们合作,成立公司,因为他还有个团队,他认为他这个东西很快要被人家抄袭,他要不断研究更新的,所以这就是刚才您的问题,实际上真的是一个新技术马上就有人颠覆你,现在互联网时代那么快的信息传播,真的很快,我觉得是这样,是在不断创新的。
孙滢:你们公司是受益者了,接下来就有另外一家做3D打印的,他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他开始在云上“招标”,假如你有个工程技术人员,或者对这项技术比较了解的,你怎么能够防止这样一个人不把你的技术通过一些改换之后,交给别的企业,有没有这种可能?
毛卫东:有啊,我们的老板是机械研究所出来的,当时带了很多技术到我们广东这里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现在有80多个老板了,他们就是学了这个技术,然后再去创新或者再去降低成本,现在亿万富翁好几个了。
孙滢:从这种情况来讲,你这个技术溢出,是在不断进行的,没办法彻底防止住,你只能让你的技术不断进步。
毛卫东:我们现在就是靠技术进步更快或者质量更好,我们靠这样又拿回一些定单。最典型的例子,现在摇控器那个电池模具,金霸王还有南孚还是找到我们,还是用我们的,我们确实能做到很好,我们质量很好。他要求50万次冲不能磨损,磨损一个生产线就停止了,以前他在比利时进口,后来我们攻克了这个难关。创新需要各种攻关,我们也是联合了几个材料学家来把这个问题攻克。
孙滢:我们再谈下一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最近这些年,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到,你去银行网点办业务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他不让你去柜台了,他让你去自助的机器上去办。同时机器取代人在各个企业也非常多。这个机器人大量取代工人,会在最近几年之内出现吗?出现了之后,我们在这过程中能带来新的岗位吗,还是这些工人就只好回家了?
郑前远:刚才提到我们国家装备制造2025,下一步要引导企业走智能化这样一个方向,作为机器代工,很多企业就会去重点考虑。而且有一部分岗位,比如像我们工程机械的,它里边有涉及到焊工、喷漆工、还有装配的,这些特殊工种他的作业环境比较特殊,愿意从事这种工种的现在很少,都是60年代以前的,某种程度上也逼着企业要走机器换工这条道路。
从我接触到的整个大趋势来讲,不仅仅工程器械,包括很多的纺织、食品,一些比较简单的单一重复工作的,很多企业也都在进行技改,引进机器人来进行作业。所以我觉得机器代工肯定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就我们目前整个国内的大环境来讲,我认为在短期之内,大面积的机器代工是不可能的,里面有几个因素,这几年通过市场洗牌,很多企业里面资金很紧张的,机器人的引进,技改,少的几十万,高的上百万、上千万,而且机器人进来以后你必须要有很多高端技术人员进行养护,进行使用。所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他也会比较谨慎,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有一部分企业他引进了机器人,会导致原来的员工大面积失业吗?这块从我们福建泉州来讲,这个特点并不明显。一部分员工他可能没有什么技能,通过培训没办法转化以后,他自己会选择其他的普工,加上我们前几年整个内地的招商引资力度也非常大,很多研发企业到内地里面去投资。所以有不少员工到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就业和自己的创业,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影响不会太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谢谢。
刘继红:我们企业在浙江,我到浙江工作今年是第七个年头了,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机器更多的取代人,至少在浙江这个区域里面一定是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快。从我个人的感觉,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呢,我自己在企业里是分管制造的,我最难受的,是企业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也不缺市场,实际上我们缺人。大家体会不到工人慌,作为做制造业的老总来讲是深有感触,那种感觉来讲,当没有工人的时候,客户又让你交出定单,你恨不得把自己家的亲戚朋友都叫过来,你们上去做吧,只要是两条腿的人我都要,都到这种程度。现在为了跟主机厂配套,现在在全国各地也有6到7家子公司,这些汽车厂待的地方都是开发区,现在难度最大的其实也是招人,这次我到合肥去建子公司招人,到招聘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每个星期开三天,每个星期我就要我的人员去交钱租个摊位,招了两三个月,一进市场我就知道根本就招不到人,因为那个招聘的企业比来应聘的还多。
所以从浙江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政府这块也在引导机器换人,还有一些奖励,你只要买自动化的设备,政府鼓励你,因为已经感觉到浙江本地的人力资源是没办法来支撑浙江企业的发展了,像过去来自于四川、云南、河南这些人口输出大省的,到现在越来越少。这是第一点来讲。
第二点,为什么要用机器去取代人的一些作业,其实这是客户对企业的质量控制要求来逼迫你必须这么做的。比如刚才提到焊接,焊接是一个要求技术性非常高的这么一个岗位,而且来讲,这个岗位比较苦,比较累,还要技术。在浙江一个好的焊接工人,他的工资都可以达到7千到8千,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公司的时候可能给你2千多块钱,还得选一选。但是如果一个焊工来,人力资源马上说,你快来,工资是多少,保证你的底薪都不会低于5千块钱。这个焊接的技术工种再靠企业培养,已经来不及了。而且焊接作为一个结构件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既然焊工这么难招,所以要投入大量的机器人。
另外,大家不要担心这么多设备上来人干什么去了,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我们回想一下,有多少职业是我们过去十年、二十年前想都想不到的?所以说不要担心,我相信只要市场能够起调节作用,人肯定不是问题,他们的去向一定会有方法解决的。
孙滢:我前两天看到一个,给别人做纹身,现在这个职业不奇怪了,将来可能有很多新的职业出现。
袁锡铭: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窄,行业自动化设备全是我们自己搞开发,近期我们也订了200多台机器人,冲压的整个线基本都换了机器人,一个是减少了安全事故的产生,另外冲压行业确确实实现在人员不愿意做。所以机器换人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就说这些。
孙滢:刚才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将来纹身可能也会有纹身机器人,它比人工设计的图案可能更复杂、更漂亮,色彩各方面调节的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