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2016-02-17

中国机电工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械工业科技

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2016年11月8日,盘桓在空中的雾霾终于被风吹散,阳光泼洒下来,令北京远望楼酒店的大堂显得更加开阔明亮。

上午9时,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在这里如期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机联)会长王瑞祥、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领导隆重出席。

会上,王瑞祥会长作了题为《立足全局聚焦关键 以科技创新引领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主旨报告,系统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发展情况、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三五”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总体设想,为听众们展开了一幅壮美的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五年画卷。

“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坚持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规划,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支撑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技术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基础数据库建设,试验条件与手段等科研设施得到重视和加强,投入强度持续增加,为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基础件产品取得新发展。大型风电轴承、机床轴承、航空精密轴承,工程机械配套液压件,核电密封,高铁齿轮箱等高端基础零部件技术进步明显,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有效缓解了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三是重大装备和智能装备有新的突破。中高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70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等实现了国产化。四是绿色制造技术发展成绩显著。五是初步形成了包括行业创新平台、科技奖励、科技成果鉴定与推广、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比较完整的行业科技工作体系,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

“(中机联)将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反映行业和企业的主张,”王瑞祥会长说道,“努力把行业科技发展需求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各类相关科技计划,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为行业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他补充说,“这也是我们为会员服务的重要渠道。”

五年来,中机联不断推进和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已建设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01家,共计238家(以上统称“行业创新平台”),其中建在企业120家,占50.2%,建在研究院所(含转制院所)74家,占30.8%,建在大学44家,占19%。涉及汽车、电工电器、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重型与矿山机械、农业装备、机床工具、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内燃机、机械基础零部件、机械共性技术等十一类领域,基本覆盖了机械工业主要行业,形成了辐射面较广、实力较为雄厚、功能比较完备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至今,已有174家行业创新平台正式挂牌运行。这些行业创新平台建设期间总投资98.9亿元,新增仪器设备6900多台(套),新增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投入科技人员近7000人,共承担主要科技研发项目1734项(其中承担国家相关科技计划项目62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44项,取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480项(其中发明专利526项),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631项,发表学术论文2328篇。

此外,中机联还受政府委托相继组织实施了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关键技术等1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3亿元,其中国拨经费4亿元。各相关行业和广大企业重点围绕绿色制造、关键基础件、重大关键设备等领域开展了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我国工业之所以大而不强,是因为‘高端失守’,缺乏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王会长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我们要一个个攻关,解决一项技术难点,就是补上了一块短板,补得越多,整个行业发展的就越好。”而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机械行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追赶上潮流,凭借实力把握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45岁以下人员占比达45%,许多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三年,向科技部推荐了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8名,其中3名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名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7人中有3名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2014年,在首届 “杰出工程师奖”推荐中,有4名来自企业一线的科技人员获“杰出工程师奖”,9名获鼓励奖。同时,建立了超过1500人的专家库,并先后向科技部、工信部推荐100多名专家进入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国家科技评估专家库、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认定评审专家库、中国专利奖评审专家库等。

中机联还为企业和用户牵线搭桥,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五年来,组织对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与新产品鉴定2385项,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对机械工业规模以上1300多家企业的统计,其新产品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近50%。

“以上5个方面只是对我们5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或者说是一些点点滴滴,而我们真正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没被总结出来。”王瑞祥会长说道。

机械工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形是现在的状态,势是今后的走势。”王瑞祥会长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产业科技发展面临着全新形势。”

首先,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呈现出:发达经济体聚焦智能制造技术;绿色发展成为工业大国的重要战略;先进材料成为推动新兴先进制造技术的先导;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等新的特征。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速度、范围和规模都将达到空前水平,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致使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格局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继续抢占科技领先优势、科技创新布局处在动态调整中,近年来,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的比重由37%降至30%,欧洲从26%降至22%。同时,美国在全球专利授权和研发支出份额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先进制造业与多个国家出现了贸易逆差。为此,美国、欧盟大幅调整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新一轮争夺制造业优势之战。新兴经济体正在采取措施,吸引投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步伐。

活动同期举办颁奖仪式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在逐步位移。目前,全球创新中心由欧美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位移。除了日本外,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具备海洋工程总包能力,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我国机械工业科技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行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但也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整体竞争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弊端尚未明显缓解等瓶颈,主要表现为:共性技术与研究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性能基础零部件及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发展滞后;设计理念落后,工艺适应性较差以及科研投入不足,试验测试手段不完备等问题。

“十三五”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总体设想

最后,王会长对未来五年的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做出规划,要求企业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领军企业达到3%以上,培育一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创新型企业;掌握一批先进制造核心、关键技术,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汽车制造和船舶制造等重点领域所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自主化率达到80%以上,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产品。石化、核电、煤炭深加工等领域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发电、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主导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领先水平。

同时健全行业创新体系,完善现有行业创新平台,新建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盘活现有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试验验证、信息与培训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并且,要提升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能力。着力突破关键基础件核心技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农机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型汽车向高端发展。

此次会议上,来自工信部规划司投资处、工信部装备司重大装备处等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的专家均分享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201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颁奖典礼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机械工业优秀创新团队、机械工业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获得者等一系列颁奖仪式,为大会现场带来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猜你喜欢

机械工业科技
调试机械臂
科技助我来看云
简单机械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按摩机械臂
科技在线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