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将登陆投资引关注
2016-02-16
台湾“大选”前一个多月的关键时刻,台湾、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圆制造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向台湾“经济部”提出申请,计划投资30亿美元在大陆南京设立12英寸晶圆厂,引起外界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投资巨大,时机高度敏感,而且因为台积电是所谓的本土知名大企业(但实际上外资持股比例甚高),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骄傲与象征,还因董事长张忠谋是蔡英文最要好的商界友人之一。那么,张忠谋此时宣布赴大陆重大投资计划,是政治考虑,还是经济考虑,民进党对这一投资案持何种态度,都更令人好奇与关切。
客观地讲,这一重大投资案是张忠谋的重大经济决策,是他对岛内经营环境与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判断后,对未来企业发展做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选择,其中有两个关键性原因。
一是张忠谋对未来台湾电力发展不足或停电风险的担忧。半导体晶圆制造,对电力需求尤其是电力稳定供给要求非常高,任何限电或停电都会造成巨大损失,是不可承受之重。张忠谋虽然对台湾敏感的“封存核四电厂”不便公开表达立场,但却不断强调缺电与环保抗议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冲击。11月25日,马英九在参访台积电公司时,张忠谋表示,台湾投资环境有两大隐患,包括限电与环保团体的抗议,尤其是2017年可能面临限电危机。这对产业影响相当大,若缺乏备用电源,停电对台积电的影响几乎不可估计。这样的担心与忧虑,台积电不能不考虑寻求投资环境更好、电力更有保障的投资地,大陆就成为其重要选择。
二是大陆半导体晶圆或芯片市场需求巨大。近年大陆更是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对台积电有很大吸引力,也有压力。如果台积电不能及时到大陆投资设厂卡位,占领市场,等到大陆半导体产业全面发展之后,产品供应逐渐本地化,对台湾芯片需求减少,对台积电的冲击就大了,台湾可能会重蹈面板产业不开放大陆投资而逐渐失去竞争力的悲剧下场。因此,台积电到大陆投资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是张忠谋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战略考虑。当然,张忠谋对台积电的竞争力很有信心,认为其生产技术领先大陆10年,不怕外界担忧的“红色供应链”冲击,“不管红色、蓝色、绿色供应链,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供应链”。
不过,张忠谋这一重大投资案宣布时机敏感,虽然笔者不认为是政治考虑,但这一行动本身会引起岛内一定的政治联想,有一定的政治效应,它直接考验或检验不同政党或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主张及对台商的立场态度。目前台湾“大选”形势较为明朗,民进党赢得选举的机会很大,一旦上台执政,两岸关系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大陆会持何种态度,台积电这么大的投资案能否顺利通过,不确定性很高。因此,在台湾“大选”前即国民党执政时期提出投资申请,预计2016年2月权力交接前完成审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当然有某种政治因素考虑。
民进党对台商一向不太友善与友好,攻击台商对大陆投资是“债留台湾、钱流大陆”,特别是将与大陆关系要好的大台商视为权贵阶层,是利益的垄断者,严重污名化,有一种强烈的反商情结,对台商抱有敌意。可是,民进党对于台积电的投资则另当别论。对这一历史上最大金额的大陆投资案,民进党中央对此事不评论,迟迟未给予回应。蔡英文也保持沉默,其中的默契给人更多的政治想象。想必民进党是在思考最适当的时机、最好的表态方式,既不能违背民进党既有的两岸经贸政策,又不能得罪“好友”张忠谋。不过,民进党部分政治人物的表态,还是多少反映了一种态度,不是不痛不痒,轻描淡写,就是一种善意提醒,很少有攻击与批评,或者将问题推给马当局。蔡英文竞选总部总干事苏嘉全表示,“这么重大的事情,现在的政府要非常慎重的因应”,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民进党“立委”黄伟哲与前“立委”林浊水等人则表达了一种并不情愿的态度,希望“不只锁定中国大陆”或“不一定要到中国投资”。可以说,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思维仍然是保守的,是不希望台积电到大陆投资的,只是台积电与张忠谋的影响力、特殊性,又不敢公然反对。这是民进党的无奈,也是民进党的困局。未来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与台商政策更值得我们关注。